莫言:“争议时代”挑战抗骂能力

时间:2022-08-05 07:19:58

莫言:“争议时代”挑战抗骂能力

十月份最让国人兴奋的人物,莫过于作家莫言了。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作家,有预测说,莫言在2013年就会问鼎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而“诺贝尔经济”也已经席卷国内各类你能想象得到和完全想象不到的市场。

而更出人意料的是:俨然为中国人立下大功的莫言,在诺贝尔奖尘埃落定前的一段时间,居然不堪网上汹涌的口水而躲了起来。他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也有这么多人厌恶我。争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世态人情,也照出我自己。”

乃至莫言获奖当晚,笔者上莫言微博祝贺时,发现莫言仍在遭受非人攻击。之所以“非人”,是因为这类攻击并没把莫言当成一个作家来看,也完全不管诺奖是以作品论输赢,而只是聚焦于人身攻击,欲从人格上消灭之。

无怪乎获奖后,莫言竟说自己的感受“有些麻木”。

这是“外骂外行”,随之而来的是“内骂内行”。有人总结对莫言作品的批评语式:论其思想不如A,论其激情不如B,论其人性通透不如C,论其诗意机巧不如D……

这种公开批评已经到了超越想象的程度。作家龙冬就在微博上连续评论了整整三天,甚至称“这两位(莫言与村上春树)任何一人得奖,我将终生不读不关注今年以后的任何诺奖得奖作家作品”。

而在争议声中,“莫言经济”却在野蛮生长。莫言家乡的网络卖家已经给店里“装饰”上“莫言故乡、高密特产”字样。而“莫言故乡——高密旅游攻略”更是新装上阵……如此热炒势必物极必反,估计莫言隐居躲口水的日子很快会再次到来。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的颁奖辞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如今,莫言遭遇的正是一次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

评心:

莫言这样级别的作家,当获得诺奖这样的好事袭来时,还会遭遇如此程度的尴尬,就更罔论其他人、其他事了。

就社会上争议声音“频率”的起伏而言,可以明显感到逐年演变:“频率”在不断提高,而越来越稳定在了高频率“声道”上。

应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折不扣的“争议时代”里。

争议乃至骂人的各种声音之所以由来已久,于今为烈。这里有人们对社会问题、经济压力等不满的积累,也有一些重要的群体心理特征。笔者先从心理角度谈谈对“争议时代”的分析。

就“怨气”而言,曾有跨民族的心理调查显示,中国人“怨”的情绪,算是一个重要特色。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倾向于直接表达,而东方文化倾向于抑制以保持人际和谐。而抑制的过程,正是“怨”大量滋生的土壤。

东西方文化特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在中国社会,如何息怒和解怨确是一个重要命题。尤其在贫富分化严重的当今社会,又处于网络时代(网民在匿名状态下可以轻松地释放怨气),中国企业家要熟练应对这一命题才能成为商界常青树。

中国群体心理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特别看重别人的言论,经常把言论当成现实,务必“统一思想”方可罢休。还未干涉其行为,先会干涉其思想。这也是争议时代下的一个重要群体背景。

然而,对多数被骂者来讲,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骂并改变不了什么,骂的影响只是在于被其影响。

在中国,企业家精神除了冒险之外,务必加上一条:抗骂能力。

上一篇:呼叫中心一线班组长选拔培养策略 下一篇:呼叫中心效能漏斗模型管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