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产业应力戒“偷书不为窃”意识

时间:2022-08-05 06:39:46

ICT产业应力戒“偷书不为窃”意识

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总体上还不太乐观。主要反映在中国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充斥,甚至形成了假冒伪劣产品产业链。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楚教授认为,对企业来说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固然很重要,这是从正面获得权力。但从反面还要从制止侵权、打击侵权着手。打击侵权有公权力的一面,比如说行政执法、司法审判,但仅仅通过官方渠道力度还不够,因其成本高,司法程序长,有的诉讼官司好几年,官司虽胜了,市场却丢了。

特别是对于更新升级较快的信息通信产业,像一些网络游戏、应用软件产品,虽然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来维权,但等官司打完,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过了。

所以对企业来说,要从官方“公利”渠道和民间“私利”渠道配合起来,建立一个维权打假的系统。实际上,现在造假都已成为一个“产业”,打假也应该形成一个对应的服务产业,这是中国特色所决定的。很多人认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以后慢慢就会彻底根除了。但张楚教授认为,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他说,中国古代就有“偷书不为窃”的理念,加上我国教育、执法跟不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土壤改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好多企业不愿意投入研发,因为刚一研发出来就被别人仿冒了。我国企业不仅要注重申请专利、商标注册,如果产品有了市场,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更要注重维权打假。打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比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复杂得多。企业要注重监控侵权对象,另外要和一些专业的维权打假机构配合,要通过工商、质监、公安协同调查。还可以通过民间调解,或通过舆论压力等等。维权打假的措施是多样的,但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做,需要专业的维权打假队伍来服务,并和行政执法、司法审判配合起来,形成一个多方位的、体系化的维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张楚教授呼吁:司法审判对知识产权案件要提高审判效率,同时提高对侵权人的赔偿额。现在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额太低,企业维权没有积极性,对侵权打假服务机构来说也就没有积极性。张楚教授提倡要官方和民间齐心协力、共同配合,多管齐下合力打假,营造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以便于让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真正“走出去”。

上一篇: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下一篇:企业微信引发移动办公火海几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