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

时间:2022-08-05 06:04:29

论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

【摘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我市加快科教兴市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调整,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改革势在必行。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内容,从教育思想、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建设。本文将对现代化教育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做出分析,探讨如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并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代化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4-01

我国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而教育则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石。高度重视推进全市的教育现代化,因此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转变,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和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达到较高水平的体现,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教育现代化要实现以下目标,首先是最基础的教育普及化,应该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又要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创新型人才;再次,是教育的信息化和国家化,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符合当下信息经济时代的趋势;最后,是教育的创新性,鼓励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可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的统率和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下三大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切实的转变教学观念。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注意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作为交往主体共同存在的,没有学生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没有与学生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教学,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将学生看成相互交往的教学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

2.平等性原则

既然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主体,就要树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的思想,只有价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规范中平等交往,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学习、交往,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教与学的义务,从观念上转变教师强于学生,或者学生地位低于教师的错误认识,相互尊重、相互承认。

3.交互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主动学习,内化教育,达到自身与学生的自我构建,教师不是学生绝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教育资源为交往的中介。

三、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迎接挑战并且抓住机遇使自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1.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自身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多读书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线尴尬场面,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感。

2.提升教学能力

在语文现代化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和教材都要加深理解,以便因势导利的进行教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必须学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强调的不是集体化教育,而是充分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认知方式、情感类型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要谨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陶冶学生的品行,并且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形式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推动教学硬件的更新,多媒体几乎在所有城市小学的教师配备齐全,学校也有了微机室,这些新设备让直观教学原则更好的得到实施。现代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更好的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大的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备课所需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

除了要熟练掌握幻灯片和FLASH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之外,对于其他教学形式也要进行更新,如教室座位的安排、上课的模式等,也要进行转变。创新语文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培养不同的思维形式,对事物要充满想象空间,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形成独创性作品。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他们热爱想象所带来的美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进行严重超越现实基础的幻想,使他们“求异”的创新活动往返运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并且告诉学生,想象和联想应该从事物的本质特点出发,同中求异,不能为了“求异”而脱离现实,幻想如果脱离现实就是空想。

五、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一直存在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形式,教材的编撰有时候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做不到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潮流。但是,如何从落后的教材,解读出具有人文性强、教育价值高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小学语文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实现人文性价值的重要途径。

除了要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引导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拓展内容,拓展素材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科学和生活等方面的,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小说、期刊或杂志等。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正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现代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以这些目标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饶杰腾. 语文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景阳主编. 语文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田本娜. 外国教育思想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杨海青,男,生于1984年8月,广东珠海人,珠海市第三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上一篇:谈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问题 下一篇:建立HSE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效快捷中提升中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