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票市场为突破点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时间:2022-08-05 03:32:30

以股票市场为突破点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各项指标的相对比得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并从建立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点――股票市场。

关键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股票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来,上海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银行体系,集中了三千多家中外资银行机构;上海集合了金融市场的主要门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都已建立。其中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全国都是唯一的;上海证券市场是国内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成交金额约占全国的80%;基本确立了上海在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三步走”战略,即到2005年,打好基础;到2010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近期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回归A股对沪指的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汇率的灵活波动、资本市场充裕的资金供应都充分体现了当前发展的大好环境。

尽管处于如此有利的发展时机,我们不得不承认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在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效率等方面,上海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达到与诸多老牌、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竞争,采取寻常的金融中心建设路线显然是无法实现的。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崛起不在于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而在于利用机会,抓住优势,重点突破。

寻找突破点就在于找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所在。通过对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效率等指标的分析,相比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在规模上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所以将股票市场作为突破点,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

一、确立以股票市场为突破点的依据

(一)中国的股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日益繁荣。截至2007年12月17日,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1532家,沪深市场A股总市值达29.35万亿元,占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比例超过6%,中国证券市场一跃成为市值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全球第四大市值市场。

其中,上海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11月30日,沪市股票总市值为24.3万亿元,上海股票市场总市值在亚洲地区排名第二、全球第六。2007年1至11月沪市股票总成交金额为28.6万亿元,日均成交1287亿元,是2004年日均成交金额的11倍。沪市股票成交金额已超过香港,仅次于东京证券交易所,跃居亚洲第二位,全球第七位。

在市场筹集资金能力上,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企业通过沪市筹资总额高达5651亿元。2007年的新股IPO数量为120只,合计募集资金高达4469.96亿元,是2006年新股IPO募集资金量的2.7倍。中国石油IPO融资规模达到668亿元,创2007年IPO记录。中国石油上市后市值一度达到全球第一,而且,随着中国石油等大盘蓝筹股的发行以及再融资的活跃,2007年A股市场融资规模达到全球第一。

沪市市场规模的扩大还表现在股票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截至2007年11月30日,沪市股票总市值为24.3万亿元,相当于2006年GDP的115%,流通市值达5.5万亿元。

同时,沪市上市公司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大有提高,总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已有210家,其中中国石油以501万亿元居于首位。2004年底,沪市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只有6家,2007年底猛增至96家,其总市值、流通市值分别占沪市总体的81%和62%。

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神华等一大批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成为所在行业的排头兵,这些大盘蓝筹股大幅提高了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截至2007年10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加权每股收益为0.30元,同比增长67%;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11.5%,同比增长2.5%。

(二)金融的核心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资产结构看,全球经济发展的金融模式可分为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本、监督公司经理投资决策和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典型代表有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而在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证券市场在将社会储蓄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对公司的控制和进行风险管理等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其典型代表如英国和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走向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无论在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均发挥着明显强于前者的优势。美国经济超越欧洲就是得益于其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高效金融体系。

健全的资本市场能够高效的收集和传递信息,将企业的业绩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从而将市场资金引入业绩良好的企业。同时,外部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和将管理层的激励与企业业绩结合的便利性,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从总体上看,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市场能更加高效的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大批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更是极大的改善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优越性更加凸显。

通常,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本市场将更加活跃,证券市场更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并以其特有的杠杆体系推动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伴随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快速提高,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正在过渡到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方式,自2006年以来股市的极度繁荣就体现了这一趋势。

因此,近一个时期内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健全以股票市场为主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将是未来促进中国经济良好增长势头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扩大股票市场规模。完善股票市场交易机制和监管制度是稳定和进一步繁荣金融市场的基础

对于其他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股票或股指是很多衍生工具所依托的基础所在,股票市场的规范和繁荣将直接关系到其他衍生产品市场的有序运行,继而影响到中国金融市场的总体风险程度和市场稳定性。

股票市场日益壮大以及规范的市场运作经验将为其他市场的建设提供成功范例,特别是所形成的成熟中介机构体系将在市场参与主体辅导、监督市场参与机构方面发挥作用,为中国在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和繁荣门类齐全的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完整、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二、壮大、完善股票市场,加速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措施

(一)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1、扩大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1532家,总市值289884,53亿元,流通市值21882,29亿元。相对于中国3000万交易活跃的股民数量和28万亿的总市值,1500多家的上市公司显然是严重不足,比例极度失衡。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股民的非理性投资,价格的快速上升,原因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的规模太小,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太少,股民只能将大量资金投入有限的股票之上。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股市的繁荣与否。第一,上市公司数量多,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对象较多。市场流动性越强,就越有利于吸引大量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第二,只有上市公司达到一定数量,才能避免单只股票规模过大而对市场整体的过度影响,避免市场的整体表现受制于某几支股票的现象。第三,上市公司中各行业公司均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更好的反应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而且能更好的促进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促进行业的革新和成长。最后,上市公司达到一定数量,特别是容纳了来自国内外、各行业的大量优秀公司,证券市场才能更好的分散风险,有利于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提高投资收益。以全球最大的交易所,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Euro next)为例,截至2007年11月底在此挂牌交易的公司已超过4,000家,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30.8万亿美元和22.8万亿欧元,超过全球排名第二至五位的证券交易所的市值总额。日成交额约为1,270亿美元和940亿欧元。目前,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已成为全球上市交易公司数目最多的上市场所,其上市公司来自55个国家,在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中,有79家已在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上市。其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是非美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首选市场。截至2007年11月,共有来自世界45个国家的424家非美国公司在此上市,代表全球10.8万亿美元市值。在欧洲,共有242个来自23个国家的外国公司在泛欧证券交易所上市。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深度、流动性最强,也是最全球化的股票市场,这一优势使交易者和投资者可以在大多数时间里享受到最好的成交价格,并使上市公司从中受益。他们不仅能直接接触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资本,而且还可以获得好的口碑――因为他们上市的地方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聚集的地方。因此。扩大上市公司的数量是股票市场建设的首要任务。据中国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王建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规模取决于企业利润和市盈率。多少市盈率是合理的,目前国际上没有衡量的标准,一般用平均值15倍作参考。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得多,估算下来中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应是平均值的3倍。据此算来。如果中国经济仍保持8%的增速,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规模将达到143万亿元,工业企业利润将达到8万亿到16万亿元。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有70%的利润流入股市,而2006年中国企业的利润流入股市的不到12%,今后这一比重无疑会大幅上升。王建的研究结论是,至202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会达到650万亿元,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与这一市场规模相适应,大量优秀上市公司必须迅速补充进来。

2、优化上市公司行业结构,降低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数量的同时,我们更应把握上市公司的结构,其中包括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和国内外公司的比例,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采掘业、金融保险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金属、非金属业和机械、设备、仪表业等主要行业(见表1)。大中华区知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最新推出的相关报告显示,从今年境内市场新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和传统行业分别在融资额和上市数量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广义IT和生技/健康行业的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占整体比重略有下降。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其他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在境内市场上市。与海外市场相比,境内市场上市的企业行业分布的集中度更高(见表2)。其中,服务业融资额高也主要是由于中国银行业的上市在2007年获得了大丰收。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宁波银行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总计183.30亿美元。其中中信银行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两地上市,合计融资59.41亿美元。所以,除去银行的服务业在上市公司中的比重还是很低。综上所述。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较窄,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与世界主要交易所的状况相距甚远。如世界知名交易所――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则非常广泛,有传统性的行业,也有科技型的行业,仅电信、科技、媒体的上市公司在美国的市值就达到了近5万亿美元的规模。这些上市的知名技术公司像IBM、惠普,也有一些小型的技术公司,这些小公司也在行业内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完善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增强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反映,特别是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行业和企业发展态势的引导,是股票市场建设的重点。

3、提高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改变中国股市的封闭性,提高其全球化程度也是提高中国股票市场影响力,吸引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建设、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资金流动的中心,是资金双向流动的聚散地。市场的开放性和全球化程度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之一。从长期角度看,全球化将使A股市场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接轨,促进A股市场发现真正的市场价格,逐步消除估值的过度溢价,也有利于削弱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全球化程度还不高,对外开放度很低,还没有国外企业登陆A股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资金的双向流动,在证券经营机构及其业务的全球化方面也仍处在发展阶段。对此,中国已经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即QFII正式出台。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初构可采取各自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进行相关境外

理财投资,QDII正式启动。2007年8月,宣布“港股直通车”计划。尽管如此,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化程度上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还很大。在目前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前提下,首先允许一些国外优秀公司登陆到证券市场,同时允许一些大的规范机构投资者到海外市场进行投资,不失为对于未来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尝试和锻炼。逐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开放度,增强资金的双向流动,对于保持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增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创业板市场具有旺盛的需求。截至2007年7月25日,中小板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达到6269.18亿元和2050.93亿元,2007年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已突破200家,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壮大为更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搭建了发展平台。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007年12月1日在深圳“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上首次详细披露了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与制度设计,尚福林表示,设立创业板市场是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渠道,创业板市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三个重点:重点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服务于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重点服务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在创业板的制度设计上,尚福林表示,创业板市场要根据市场化改革原则,充分借鉴境外创业板市场成熟经验,结合中国中小企业板建设成功经验,在企业准入、发行审核、市场监管、交易运行和退市制度等方面合理安排制度创新。创业板市场在制度设计上要合理确定创业板市场的准入门槛,创业板既要降低进入的门槛,让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能够进入,又不能仿效境外创业板市场的低门槛,从而忽视中国企业治理不规范、中介机构不成熟、市场投资者不够理性等实际问题。创业板要突出对高成长性创业企业的吸引力,要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上市公司要体现成长性、创新性和行业的多样性。

(三)完善股票市场监管机制

股票市场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性,以及证券交易中杠杆手段所带来的高风险和高投机特征,使得股票市场具有很高的风险度。更为严重的是当遭受不利后果的投资者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所遭受的不利后果会在短期内大量扩散,由一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最终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疲软和崩溃,甚至出现经济危机。因此,确保股票市场有序运行,降低系统风险,增强交易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是股票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

首先,有效的市场监管要有一套完整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一个权威、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应有明确的定位,证券监管是针对市场失灵的部分发挥作用,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同时市场监管机构也要建立一套科学、明确的分工协调体系,充分行使其监督机制,又不过度干预市场主体,保证市场交易的有序进行。

其次,培育一系列完备的市场中介体系是实现股票市场监管的重要保障。独立、客观、公正的注册会计体系是为市场提供大量、有效信息的重要中介,注册会计机构的公正、准确运作,将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顺畅运行,也为证券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持和辅助作用。另外,市场中介体系的重要组成还有公正、权威的市场评级机构,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像S&P、Moody这样的独立评级机构。评级信息的公正性、客观性将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程度,高质量的评级信息将极大的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市场的系统风险。

最后,建立适度的奖励惩罚机制也是股票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激励惩罚制度应用于证券监管,就是将市场化的运作规范应用于证券监管领域,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建立科学、制衡的内部组织机构,在合理利益的激励下优化市场主体的经营运作过程和成果,培育优良的市场主体。同时也通过严厉的市场惩罚措施,增加市场主体的违规成本,避免市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甚至将一些不合格的市场主体驱逐到市场之外,降低市场的风险程度。总之,适度的奖惩机制将激发证券市场参与机构改善经营管理,进行风险调控的内在动力,促进市场主体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试析法律漏洞 下一篇:基于“可能-满意度”的外债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