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出的精彩

时间:2022-08-05 03:16:30

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出错。但一些教师却怕错,把错误看成是课堂教学中

的“拦路虎”,常常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加以“防范”。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

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

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

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并充分挖掘错的资源呢?

一、预测错误,展现精彩的课堂

课堂上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凭借

教学经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从而有效地“驾驭”

错误,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思索、讨论、展现一个精彩的课堂。

1.预计错误,防患未然

教学前,教师充分进行预设,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把某些错误显

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识错和改错,从而

预先实行控制。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中圆的特征时,学生从观察、测量中发现“

半径是直径的1/2,直径是半径的2倍”,但却忽视了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在同

圆或等圆中”。这时,教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中标出一条半径,小

圆中标出直径,请学生判断:“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为什么?”引领学生进行思

辨,完善认识,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

2.诱导错误,引导深思

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再引导学生自己从错误

的迷茫中走出来,经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在获得对

知识理解的同时,充分唤醒探究欲望。

3.有意出错,有效建构

教学不是告诉,而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建构知识,这就要

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找准合适的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教师有意

“出错”便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更

具诱惑力。

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一道题为:“东风机床厂四月份生产机床40

0台,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1/5,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多少台?”为了帮助学生在

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准确地找出单位“1”的量,我在画表示五月份的线段图时

,有意将其画得比四月份的要短。细心的学生立刻举手反对:“老师,我认为表

示五月份产量的线段应该画得比四月份长,因为题目告诉我们五月份比四月份增

产1/5。”其他学生也一致同意。接着我将这条线段画得比四月份的长许多,又有

学生提出意见:“老师,不能长那么多。”“那么到底应该长多少呢?怎么画?

”“应该把四月份产量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多出这样的1份,也就是应该多出四

月份产量的1/5。”这时学生小结得出结论:将四月份生产的台数看作单位“1”

二、捕捉错误,生成精彩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

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

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使数学课堂脱离“虚假”的完美,走向朴素的真实。

1.紧扣错误,引导辨析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必要“马上制止”或“立刻纠正”,而要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

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互助功能。

在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我先让学生量出数学书的长、宽、高,再求出

它的棱长总和。学生量出数据: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厘米。练习后出现两种

情况:(1)(20+15+1)×4=144(厘米);(2)(20+15+1)×2=72(厘

米)。我把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甲、乙两组展开辩论,重点围绕乘4还是乘

2进行。辩论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历一番“

唇枪舌战”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2.借用错误,强化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教师要学会把错误抛给学生

,将错就错。

教学应用题“果园种植梨树180棵, 比桃树多1/3,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时,一

些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干扰,很快列出了“简便”的算式:180×1/3;另一些

学生列出了如下的算式:180-180÷(1+1/3)。对此,我没有评价哪种方法对或

错,而是让学生各自说明列式的理由。待学生讲完,我让他们动笔算一算,看看

计算结果是否一样。经过计算,学生意识到“简便”算法是错误的,因为单位“

1”的量发生了变化:梨树比桃树多1/3,不等于桃树比梨树少1/3。在此基础上,

我问:“要使180×1/3正确,题目中的条件该怎么改?”学生经过分析,将“梨

树比桃树多1/3”改成“桃树比梨树少1/3”。这种化错误为正确的方法,引导学

生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和创造性。

没有错误就没有正确,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有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感谢学生的错

误。如果学生不犯错误,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差错、知识缺漏,进而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去解决问题。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得生机勃

勃、充满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

上一篇:构建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转化学困生的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