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误差反馈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时间:2022-08-05 01:29:21

基于误差反馈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摘 要: 对变步长LMS滤波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基于Sigmoid函数,通过引入误差因子反馈来调整函数参数,解决了类Sigmoid函数中参数设置的问题,并使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计算机仿真表明,相对于其他变步长算法,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方面均表现优异,具有较好适用性。

关键词: lms算法; 自适应滤波; 收敛速度; 稳态误差

中图分类号: TN71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1?0057?03

0 引 言

LMS(Least mean square)自适应滤波算法[1]由Widrow和Hoffman提出,该算法计算简单、稳定性好、易于实现,被广泛应用在控制、雷达、系统辨识等领域。但是这种固定步长的LMS算法在收敛速率和稳态误差之间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该算法在处理相关信号时,其收敛速度显著下降。

经典的LMS算法的局限在于其固定步长无法兼顾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变步长LMS滤波算法。其核心思想都是用变步长代替固定步长,使算法在大的误差范围内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在小的误差范围内具有较小的失调量。文献[2]提出了变步长参数正比于误差的算法,其性能有所提升,但并不理想。文献[3]给出了一种称为S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SVLMS),该算法的步长调整策略有一定的先进性,但该算法在误差接近零时步长变化剧烈,可能导致稳态误差增大。文献[4]在文献[3]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修正了步长在误差接近零时变化剧烈的问题,但算法中的关键参数需要通过实验手工设置,而参数设置不当将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文献[5?6]则分别基于其舌线、双曲正切函数和反正切函数提出了相应的变步长LMS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文献[7]提出了基于变换域的LMS滤波算法,变换域的LMS算法能够提高运算速度,但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

可见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变步长策略。变步长策略的实质是找到误差和步长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此对应关系能自动调节函数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上提出基于Sigmoid函数的EFLMS(Error Feedback Least Mean Square)算法。该算法利用反馈的思想,通过在参数中引入误差因子,解决Sigmoid函数参数设置的问题,使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上均有所改善,同时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1 相关工作

变步长LMS滤波算法的实质是通过误差自适应的调节步长,即在误差较大的收敛阶段用较大的步长以提高收敛的速度,在误差较小的稳态阶段用较小的步长以获得较小的误差。其核心思想是用误差来反馈调节步长,也就是找到误差和调节步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算法在稳态误差和收敛速度上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Sigmoid函数的变步长滤波算法。该算法的Sigmoid函数相对简单,而且在误差接近零处变化不大,具有缓慢变化的特征。其算法设计如下:

[e(n)=d(n)-XT(n)W(n)] (1)

[μ(n)=β[1-exp(-α|e(n)|2)]] (2)

[W(n+1)=W(n)+2μ(n)e(n)X(n)] (3)

算法的核心是公式(2)。通过式(2)建立起误差[e(n)]和步长[μ(n)]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误差大时步长变大,收敛速度提高;当误差逐渐变小时,调整步长变小,算法趋于稳态。式(2)中[α]和[β]是常数,其中[α>0],其控制函数的形状和收敛速度,参数[β>0]控制函数的取值范围。其中参数[α]是影响算法性能的关键之一,其取值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值。

但是文献[4]中并没有就参数的取值提出明确的设置方法,而是采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参数的最优值。而参数设置不当将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同时也使算法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本文提出的EFLMS算法基于Sigmoid函数,通过在参数中引入误差因子解决了函数参数设置的问题。下面介绍EFLMS算法。

2 算法描述

EFLMS算法基于文献[4]提出的变步长策略,并在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通过在参数中引入误差反馈实现参数自动调整。

算法中设计步长和误差的函数如下:

[μ(n)=β(n)?[1-exp(-α(n)?e(n)2)]] (4)

其中:

[α(n)=[e(n)/e(n-1)]2] (5)

[β(n)=(1-b0)?β(n-1)+b0?[e(n)/e(n-1)]2-1] (6)

式中:参数[α(n)]控制算法步长变化的形状和速度,而[β(n)]控制函数的取值范围。式中的常数[b0]用于调整取值范围以满足算法收敛。

两个参数[α(n)]和[β(n)]都是误差比值[e(n)e(n-1)]的函数。当[e(n)e(n-1)]的比值较大时,说明误差变化较大,算法还处在收敛阶段,那么这时相应的参数[α(n)]对应较大的值,这时对应得到的步长[μ(n)]较大,算法的收敛速度加快。随着误差[e(n)e(n-1)]比值的逐渐变小,这时[α(n)]变小使步长[μ(n)]变小,算法趋于稳态。在参数[β(n)]中,当[e(n)e(n-1)]比值较大时,说明误差变化较大,算法处在收敛阶段,这时[β(n)]较大,相应此时步长[μ(n)]变大,算法收敛加快;当[e(n)e(n-1)]比值逐渐变小,这时[β(n)]变小使步长[μ(n)]变小,算法趋于稳态。当极限时[e(n)e(n-1)~1],此时[β(n)=(1-b0)β(n-1)],保证了系统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下面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对EFLMS算法进行仿真实现,验证算法的性能。

3 仿真分析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性能指标主要有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为此对算法的步长和误差进行仿真实验。这里主要对文献[4]中的自适应算法和EFLMS算法进行仿真,以验证EFLMS算法的性能。

仿真设置如下:自适应滤波器阶数为20,输入信号为单频正弦波,参考的输入信号为零均值、方差为1的高斯白噪声,采样点数为900。其中文献[4]中的参数[α=0.5],[β=0.01]。而EFLMS中的参数设置如下:式(5)中的[k=2],式(6)中的[b0=0.02]。

3.1 步长变化仿真

算法的调整步长是误差的函数,步长的变化反映了算法的运行情况。优秀算法步长应该是在收敛阶段较大,使系统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达到稳态阶段较小,以使系统获得较小的误差。所以步长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算法的合理性。

文献[4]的算法中步长随迭代次数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是EFLMS算法的步长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是迭代次数,纵坐标是算法的调整步长。

可以看到,两种算法的步长都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大而减小,达到一定的迭代次数之后趋于稳定。图1中,其步长在迭代160次左右时趋于稳定,而图2中步长在迭代60次左右就趋于稳定。可见EFLMS算法的步长调整策略更加合理,其收敛速度显著优于文献[4]的算法。这是因为EFLMS算法自适应特性更强,其对参数设置的依赖程度更小,其步长调整更合理。

3.2 误差仿真

误差反映了算法的输出信号和原信号之间的差别,达到最小误差所用的迭代次数越少,说明算法的收敛速度越快,最小误差值越小说明算法的精度越高,滤波效果越好。所以误差值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算法的性能。

图3和图4分别是文献[4]和EFLMS算法的误差变化曲线图。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两个算法的误差都逐渐变小,小到一定程度之后都趋于稳定,此时系统也趋于稳定。

图3中所示算法的误差在迭代160次左右达到稳定,图4中的算法在迭代60次左右误差达到稳定,显然图4的算法达到稳定误差所需的次数更少,收敛速度更快,而且在系统稳定之后的误差也更小,对信号的滤波效果更好。这是因为EFLMS算法能根据误差的变化自适应调整步长的能力更强,在收敛阶段误差较大时其步长较大,所以其收敛速度很快;而在误差变小之后调整步长更小,使系统获得更高的精度。

可见,EFLMS算法的性能优异,无论在收敛速度还是在稳态误差上均优于文献[4]的算法。

4 结 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igmoid函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EFLMS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误差因子来调节参数,解决了Sigmoid函数参数需要手工设置的问题,使算法的步长调整策略更合理。在仿真平台上对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对文献[4]滤波算法,EFLMS算法在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WIDROW B, STEARNS S D. 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5.

[2] YASUKAWA H, SHIMADA S, FURUKRAWA I, et al. Acuoustic echo canceller with high speech quality [C]// IEEE ICASSP. [S.l.]: IEEE, 1987: 2125?2128.

[3] 覃景繁,欧阳景正.一种新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7,12(3):171?174.

[4] 高鹰,谢胜利.一种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及分析[J].电子学报,2001,29(8):1094?1097.

[5] 邓江波,侯新国,吴正国.箕舌线的变步长LMS自适应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4,19(3):282?285.

[6] 郑莎莎.智能天线变步长最小均方算法的研究与仿真[D].长春:吉林大学,2007.

[7] BEAUFAYS F, WIDROW B. Transform?domain adaptive filter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J]. 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 1995, 43(2): 442?431.

上一篇:0.8~2.5 GHz双极化四脊圆锥喇叭天线设计 下一篇:理性创新 迎接新竞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