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县域机构利润影响因素的分析

时间:2022-08-05 08:49:34

银行县域机构利润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 要:本文使用某国有银行489个县支行2008-2012年5个年度的面板数据,构建利润影响因素的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县域机构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征,业务发展区域差异很大,个人存款对利润贡献最大,中间业务收入其次;存款业务贡献大于贷款业务,个人业务贡献大于对公业务。

关键词:经济金融 银行机构 县支行 利润 影响因素

影响银行利润的主要因素有利差收入、非利差收入、风险成本和经营成本。银行非利差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ZJ),利差收入主要是存贷款规模,分别为个人存款(GC)、对公存款(DC)、个人贷款(GD)、对公贷款(DD),风险成本使用不良贷款指标(BL)来表示,经营成本使用成本收入比(CS)指标来表示。对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及存贷款等规模指标取对数,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比等比率指标使用原始数据,构建以利润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使用某国有银行9个省的489个县(市)支行2008-2012年5个年度的面板数据,笔者经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验证了全域和各区域数据均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R系数判断模型拟合效果好。规模指标双对数关系的自变量系数为对利润的弹性,即规模指标增长率带来的银行利润的增长率;比率指标半对数关系的自变量系数为对利润的增速,即比率指标单位变化(即1%)带来的银行利润的增长速度。

一、对利润贡献模型的回归分析

(一)从全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各项经营指标对利润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中间业务收入对利润的弹性为0.184,即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银行利润增长0.184个百分点;个人存款、对公存款、个人贷款、对公贷款对利润贡献的弹性分别为0.377、0.089、0.053、0.025,即个人存款对利润贡献最大,个人业务对利润贡献高于对公业务、存款业务高于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比估计系数分别为-0.003、-0.042,即不良贷款增加1%、利润减少0.3%;成本收入比增加1%、利润减少4.2%。模型估计的个体效应与混合数据相比较,个人存款对利润的弹性增加0.132,反映了其对利润实际贡献的增加,个人存款具有稳定性好、维护成本较低的特点,是国有银行县支行利润的增长点;对公存款对利润的弹性降低0.189,反映了对利润实际贡献的下降,对公存款具有稳定性差的特点,可能存在较高的营销费用等隐性成本;中间业务收入对利润的弹性降低0.103,反映了对利润实际贡献的下降,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可能来源于存款或贷款的价值转移,县域机构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真实水平。

(二)从分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从各区域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的自变量系数的估计值可以推定:西部、环渤海、长三角中间业务对利润增长均有较高的贡献,但珠三角区域中间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明显较低,表明珠三角区域中间业务增长受到当地环境的较大制约。西部区域个人存款对利润增长贡献度很高,而长三角区域个人存款对利润增长贡献较低,意味着长三角区域个人存款的成本可能较高,可以推测长三角区域近几年民间集资对个人存款影响较大,推高了区域内银行机构个人存款的成本;各区域对公存款对利润增长贡献明显低于个人存款,而长三角对公存款对利润增长还呈负向的影响(统计检验不显著),这与对公存款结构的较低基准利率水平严重不符,表明对公存款有比较高的营销费用等隐性成本。西部地区个人贷款对利润增长贡献很低,这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不够发达,个人贷款没有形成经济规模有关;长三角区域贷款对利润增长贡献较高,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可能有利于带动各项业务的增长;珠三角区域对公贷款对利润的贡献很低,表明珠三角区域对公贷款可能有较高的风险成本。西部和珠三角区域常数项C估计值的统计检验不显著,反映模型设定的自变量以外其他因素对利润的影响不明显。

县支行面板数据对利润Ln(LR?) 贡献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估计

注: 10%显著性*,5%显著性**,1%显著性***,西部(四川、云南)、环渤海(山东、河北,辽宁)、长三角(江苏、浙江)、珠三角(广东、福建)均为个体固定效应,分别为95、201、97、116个县支行样本。

二、实证分析的结论及建议

(一)县域机构的经营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征

中间业务、个人存款、对公存款、个人贷款、对公贷款等对利润弹性均为正数,且统计检验显著,这些经营指标规模越大,银行利润就越大,拓展经营规模是提高利润的有效手段。县域机构要积极拓展各项业务的有效规模,抓住规模较大的县支行业务发展,大力提高金融资源丰富区域的竞争能力。

(二)存款业务是县域机构的经营重点

个人存款对利润增长贡献最大,存款对利润的贡献明显高于贷款。可能是银行内部资金定价鼓励存款,也有县域机构贷款相对存款规模较小的因素。县域机构要坚持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狠抓存款不放松;银行总部也要灵活设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合理平衡基层机构存贷款的利润分配,促进提高银行经营的综合收益率水平。

(三)提高贷款业务经营管理水平

县域机构贷款业务对利润增长贡献度较低,与当前贷款资源的稀缺性特点不相一致。贷款业务有较高的风险成本外,样本银行县域机构并没有把握好贷款业务的关联效益,也意味着稀缺的贷款资源存在价值流失的隐患。一要积极发展个人信贷业务。县域机构个人贷款普遍规模较小,导致对利润增长的贡献较低;但个人贷款有较低的风险,形成规模能够较好地提高利润和收益率水平。二要积极稳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对银行贡献度不断下降,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以专注、专业的要求改进业务流程,推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小额化、标准化,提高小企业客户整体收益水平。

(四)以中间业务改善收入结构

中间业务收入对利润增长的弹性仅次于个人存款,而且利率市场化必然导致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来源的比重也将逐步缩小,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经营重要性不断增强。一是强化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联动营销;二是以投资银行业务为突破口推进业务转型;三是把国际业务打造成新的业务亮点。

(五)提高风险定价和管理水平

由于当前县域机构不良贷款率普遍很低,风险还不是影响县域机构经营利润的主要因素。一旦经济恶化导致银行风险环境发生变化,风险就将很快上升为银行经营的主要矛盾。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县域机构要加快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建立以客户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模式,以专业化提升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县域机构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要重视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

经营成本因素对利润有明显的负向影响,由于央行对利率严格控制形成了稳定的存贷款利差,当前费用支出增长影响银行利润增长不明显。但如果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银行也就必须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七)要根据区域金融环境制定区域发展战略

西部区域优先发展低风险的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长三角区域要增强节约意识降低存款营销成本,珠三角区域要推进产品创新,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八)区域经营要注意弥补短板,促进平衡发展

县域机构各项业务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要优化结构控制信贷风险,珠三角区域要强化对公贷款管理提升综合效益,西部区域要积极探索小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 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6).

[2] 巴蒂H· 巴尔塔基(Badi H.baltagi).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

分析(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3] 单克强.国有银行拓展县域业务的对策[J].西部金融,

上一篇:让深度预习开启有效课堂之门 下一篇:对话,激起语文课堂浪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