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档案管理

时间:2022-08-05 08:26:01

学院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合校、并校或扩校现象早已成为一种趋势。规模的扩大向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在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学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的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强调规范管理,增强教职工档案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多校区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档案管理

20世纪90年代高校改革拉开序幕,我国许多高校打破了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出现了办学形式、办学层次、自身功能及内部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在这种趋势下,高校二级学院体制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得高校档案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发挥档案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巨大作用成为档案管理者面临的新困难。

一、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承载了学校的历史与未来

二级学院是学校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各项工作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形成的管理文件体现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等。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档案如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都是真实记录二级学院的重要资料,反映了二级学院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根据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对二级学院的重要资料一部分要交学校档案室归档保存,一部分留在学院保存。对于这一部分资料二级学院必须进行有效的整理,形成二级学院的档案资料。二级学院档案是二级学院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二级学院成就的见证。二级学院档案与校级档案共同构成学校档案的完整体系。

2.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三大功能之一,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高校的中心任务。二级学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院级教学档案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包含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光盘等学院教学材料,是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的真实记录。教学档案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系列原始资料,是学院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缩影,是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也是衡量学院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凭证。这些档案材料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反映了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同时,高校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周期性,使得教学档案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材料对学院总结教学规律、开展教学研究、制定计划、进行教学评估、教学检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3.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为教学评估提供了新借鉴

在新专业评估体系中,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为评估专家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省教育厅制定的新专业评估体系中,多个指标体系都涉及教学档案关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与教学档案也紧密相关。由此看出,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高校进行新专业评估和教学水平评估时,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而这些调查和分析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大量教学档案资料的查阅。因此,重视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建设,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比较完整、系统和真实的信息和凭证,是搞好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多校区管理体制不统一

一方面,目前高校档案工作还处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高校对二级学院档案工作过于集中管理。另一方面,二级学院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员对于档案管理在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多校区管理体制各异,增强了各校区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的难度。同时,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资金配置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

2.二级学院的档案资料丢失严重

一方面,教学档案难以收集。目前二级学院教师一部分由母校教师兼职授课,另一部分向社会招聘。教师对二级学院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材料的归档等必须由管理人员再三督促,教师为应付差事,往往临时突击、草率整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归档材料无落款、无日期、无单位盖章,有的没有说服力,造成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校重要的文书档案收集不全。二级学院作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新尝试,产生了许多宝贵性经验性的档案,但由于机制问题,加上人员编制紧张以及不少领导档案意识薄弱,只重视上级的红头文件,轻视本校自身形成的文件,使大量反映学校进程轨迹的文件都落在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具体操作人的手上,没有及时归档,造成档案严重丢失。有些二级学院虽然建立了档案室或资料室,配有专职或兼职档案员,但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有些兼职档案员总是强调客观原因,以在本部门承担许多其它工作,难以抽出时间为由,未及时将档案材料收集。有些二级学院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管理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容易错过收集时间,导致档案的收集不全。

3.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二级学院机制问题,人员编制紧张,就产生了用人上的随意性,进而影响了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档案员,而兼职档案员往往身兼数职,难以全心投入档案管理工作。有的部门兼职档案员更是形同虚设,没能真正履行其职责。而二级学院兼职档案员变动频繁,新手不断,每个新到岗的兼职档案员对工作的熟悉毕竟要有一段时间。二级学院的兼职档案员很少有机会接受档案专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极小比例,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极其缺乏。这客观上对独立学院档案归档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影响了归档进程及归档质量,制约了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应对之策

1.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打破目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要由学校档案馆和二级学院档案室组成,可以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条件,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或分散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是以高校档案馆为主体的集中管理与提供服务的模式。高校档案馆配置较高的网络服务器,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网络供校内外利用。每年资料上传时间由学校档案馆定,或由学校档案馆与二级学院商量决定。二级学院的档案员将可以上传的档案资料上传到学校档案馆的服务器上,二级学院要保证文件的准确性,并要尊重文件作者隐私权和知识产权。上传完毕后,由学校档案馆负责维护、管理。分散式管理模式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校内发达的网络,把形成的档案信息,如博硕士论文集、教学方法与经验等,通过网络向其它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公布,以积极的姿态为利用者服务。二级学院每学年固定时间将收集完毕的电子版教学文件,经审查,上传至服务器上,并分门别类,定期更新维护。

2.强调规范管理,完善立卷归档制度

多校区档案管理体制成立后,由于校区间的距离长短不一,给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再者,在机构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各部门应实行定编定岗,每一岗位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在各部门兼职档案员的工作职责中也要有做好部门档案工作这一条。而校综合档案室的编制也较以前有所精简,如果立卷归档工作完全由专职档案人员承担,这将很难应付。因此,要坚持全面实行部门立卷制度,在分校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分档案室,这样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还可以暂时解决校综合档案室由于库房紧张一时无法承受大量档案进馆的矛盾。档案在分校区档案分室保存一定时间后,再交综合档案室移交。同时校综合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要定期往返于各校区之间,充当“联络员”,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指导兼职档案员进行部门立卷工作,并时刻了解各校区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这样,可充分加强与兼职档案员间的联系,使多校区高校档案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工档案意识

二级学院的领导要改变观念,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利用学院宣传刊物或期刊等宣传档案管理的价值和巨大作用。尤其是要通过教学评估中鲜活的事例,使教职工认识到档案管理具有潜在和现实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专兼职档案管理队伍,要尽量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档案管理者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评比、考核,在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二级学院专职、兼职档案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进学院的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 夏中.多校区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05,(10).

[2] 毛丽君.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高校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2007,(4).

[3] 邹英.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初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

[4] 黄英.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与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0).

上一篇:廊坊市家具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下一篇:从领导者到领导力――教育视角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