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红绿彩瓷的鉴赏与鉴定

时间:2022-08-05 08:21:27

磁州窑红绿彩瓷的鉴赏与鉴定

红绿彩瓷器是磁州窑瓷器艺术的经典之作。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目前具有铭款的磁州窑红绿彩作品上的文字记载,红绿彩技法形成于金代后期。金代贵族属游牧民族,似乎非常偏爱红、绿等色。金早期崇尚生活俭朴,但到金中晚期时,女真统治者及贵族生活趋向奢侈豪华,并极为推崇厚葬风俗,红绿彩技法即在此背景下出现,成为金磁州窑最富成果的装饰技法之一。

美仑美奂的艺术

磁州窑红绿彩瓷器系在一次高温烧制的化妆白瓷釉面上,以红、绿、黄等低温颜料彩绘出纹样,再进行第二次低温彩烧。绘制金彩者,则还要进行第三次彩烧,称之为红绿彩加金彩。还有先施黑彩,烧成后再做红、绿、黄彩彩绘,有高温黑彩,又有低温红绿彩,高、低温彩绘相媲美,可称之为最早的斗彩。由于红绿彩主要颜色为红,故过去也称赤绘。红绿彩描绿点红,鲜艳夺目,艳而不俗,丽而不躁,多装饰于碗、盘、杯、瓶及瓷佣上。考古发现,生产红绿彩产品的窑场,遍及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邯郸磁州窑的观台窑、彭城窑都有生产。目前资料证实,磁州窑的临水窑口出土的红绿彩作品,不仅造型种类丰富,数量多,质量最好,制工亦最绚丽、精美。

20世纪70年代,峰峰临水窖藏曾经出土过一组红绿彩加金彩释迦牟尼、文殊、普贤等佛象。释迦牟尼佛体形高70厘米,是迄今我国发现堪为最高的红绿彩作品(图1)。释迦牟尼坐在宝莲上,左右为文殊骑狮,普贤坐象。表现出佛“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莲承驱,左有密迹(力士),右有金刚”等特征。而且,这些大型红绿彩作品,造型富有神韵,色彩鲜艳,且装饰大面积金彩,最为难得。反映了当时磁州窑工匠迎合时代意识,通过塑造大度的佛祖,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提倡善举等佛家思想。

在峰峰矿区临水村南农机局工地发现了金代贵妇金崔仙奴墓葬,一次性出土了多达10件的红绿彩瓷佣,都非常完整。其高度在10~25厘米之间(图2)。尤为难得的是,此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块墓志砖,规格37×18×0.6厘米,墓志铭上写有“泰和二年八月十二日亡过崔仙奴”文字。“泰和”是金章宗年号,泰和二年即1202年。此前,已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亦收藏一件中国“泰和元年”(即1201年)款红绿彩碗(图3)。两者相比较,则更证实了磁州窑红绿彩作品多产于金后期产品的事实。应该说它们的出土,对于磁州窑红绿彩作品的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2002年,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的临水窑场的窑址发现了红绿彩色料作坊,有供红料淘洗使用的工具等(图4)。印证了历年来临水窑出土的大批红绿彩作品,不但为当地生产,且作品数量与质量均在全国同类之最。临水窑红绿彩作品彩绘有花草、鸟禽、游鱼或人物等纹样,洋溢着浓烈喜气与吉祥含义,也有的写上“大吉”、“酒中曾得道,醉里遇神仙”等寓意吉祥等含义的书法文字。

临水窑红绿彩人物瓷俑,有官吏、武士、胡人、持扇仕女、捧果仕女、送子观音、妇婴、儿童、道姑、佛像、供养人等,种类非常丰富。临水出土的红绿彩妇人佣姿势很多。有的右手持扇或左手捧果,或者抱婴。有的头发漆黑发亮,女佣头梳成高髻或双髻,穿交领左妊宽袖长衫,下着裙。双手交叠在胸前,做握物状,神态贤淑温和,颇有“温、良、恭、谦、让”之礼风。她们留着浓黑柳叶眉,五官上仅以少许红彩点唇。手持的扇子有的下垂,有的掩胸,其形象特征正好应验了古时“微点樱桃一颗红,断肠声里唱玲珑,轻罗小扇掩素胸”的古语描述。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佣作品中,有体态丰腴、富态的贵妇、谦恭温顺的侍女等形象,妇女形象中发式与头饰花样繁多,有高髻、坠马髻、贵妃髻等。关于贵妇高髻,在范晔著《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城中谣〉》中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高髻即妇女梳的是高高的发髻,城中人喜欢高髻,四方各地的妇人就将自己的发髻梳到一尺高,广眉指很阔的眉毛。可见这种高髻及其他发式在金代很流行。她们均配以抱婴、拎扇等动作。红绿彩男佣作品中,有温和恬静的官吏、勇武刚猛的武士、欢乐奔放的舞伎、豪爽乐观的胡人等。他们有的端坐、有的牵马,可谓千人千面,千姿百态。

磁州窑临水窑口生产的红绿彩瓷佣等作品,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所着服饰的刻划,都反映出金时女真族与中原汉族文化与艺术相互交融的事实。作为磁州窑一处重要窑场,临水窑白地黑花红绿彩装饰技法,采用了高温釉下黑彩与低温釉上红绿彩两种高、低温装饰,实际上应属于我国陶瓷最早的斗彩绘技法。磁州窑红绿彩为后世明、清时代的五彩、斗彩、粉彩瓷器等装饰开启技术先河。磁州窑红绿彩到元代仍有少量生产,但是其作品风格与艺术表现,与金时红绿彩彩绘古朴中见灵秀的产品风格已经大相径庭。

红绿彩的收藏与鉴识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磁州窑红绿彩是首次以多种鲜艳的低温彩颜料对陶瓷进行装饰的品种,红绿彩描红点绿,再附之与黄彩,色彩鲜艳活跃、富丽堂皇、丽而不燥,给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人民带来喜庆、吉祥与幸福的寄托。

红绿彩产品的艺术内涵是从浓郁的色彩对比中更见其精妙,色彩艳丽,纹饰美妙,装饰格调浓烈,采用大红大绿之色、纹饰绘风自由奔放,备受收藏家们的喜爱。磁州窑红绿彩已成为陶瓷收藏界热门的陶瓷艺术品。不过,由于金代红绿彩产品生产时间短,遗留下的作品甚少,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位于彭城的中国磁州窑艺术瓷厂将红绿彩仿制生产作为一个科研项目,以丰富消费者对磁州窑艺术的多种喜好。

自20多年前起,磁州窑红绿彩仿古瓷生产逐渐兴盛起来(图5)。 20世纪90年代初,陶瓷收藏界开始了对磁州窑红绿彩作品的商业化收藏。不过,那时磁州窑绘画精美的瓷枕,其价格也仅仅为十元钱左右,红绿彩作品小碗、小盘大约也只是几块钱就可以买到,像有的红绿彩瓷佣产品卖到几十元钱亦很困难。由于对磁州窑作品价值不认可,包括红绿彩在内磁州窑产品一概不受青睐,价格低廉是当时的主要特点。彭城的几位收藏家包括笔者在内,收藏几件红绿彩作品主要目的是供兴趣爱好与研究使用。1997年下半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随着国内陶瓷收藏市场与国际拍卖行的标价逐渐接轨,国内磁州窑作品价格开始上升。如好一点的磁州窑元代文字装饰瓷枕可以卖到六、七千块钱。品相残一点的瓷枕也能够卖到一、两千块钱了。金代磁州窑红绿彩艺术也正是在此时被人们广泛认识,红绿彩瓷佣价格提升到几十元到几百元。而红绿彩价格大幅度提升是21世纪初期,由于峰峰城市建设的推进,临水窑址出土了大量的红绿彩产品。其中尤以峰峰新市区三工区,即今顺田商场一带出土丰富,此处还发现了制作红绿彩的作坊遗址。此次考古发掘大量出土红绿彩作品,刺激了红绿彩作品价位的提升。以一只红绿彩妇人佣头部为例,过去也仅值几元钱,后来涨到20元,现在恐怕已经上涨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了。2002年佳士得拍卖行拍出一件直径约15厘米的磁州窑红绿彩牡丹纹碗,拍卖价为15.5万港元。 现在,磁州窑瓷枕价位比十年前上涨10―20倍,较完整的高度为30厘米的红绿彩瓷佣价格也升到了几万乃至十几万元。

目前,伴随着国内外收藏界市场对磁州窑红绿彩作品的追捧,国内外收藏界已形成一个很大的红绿彩收藏市场。他们不管老瓷还是新瓷,只要制工精美一并吸纳。有市场需求就有生产,红绿彩仿品市场的兴旺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因为目前世界上流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热的潮流,国内外的收藏者往往以能够收藏几件磁州窑名贵名瓷红绿彩为荣耀。有时买不到的,就暂且买几件仿品进行欣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磁州窑的故乡―彭城当地已经形成七、八家仿制磁州窑红绿彩产品的作坊,当前彭城红绿彩仿制品产量每年达到了数千件,销售形势好时甚至达到上万件。其实,客观地讲,若按现代艺术陶瓷的要求进行衡量与评价,现在彭城当地生产的红绿彩仿品,有的无论是造型还是绘画,制作质量已相当不错(图6)。对红绿彩的鉴定是一门多学科学问,真正达到一定水平尚需下大功夫学习。目前有的红绿彩仿制品与老货表面上竟相差无几,不小心被打眼买了假货的,也时有所闻。

现将鉴别磁州窑红绿彩老货与新品时的辨别特征,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胎质方面的差异:古代磁州窑红绿彩作品一般胎质疏松、产品的比重小,拿在手里时一般感觉重量较轻。另外,釉质光润而釉层较薄,存在一种蛤痢光,而现代红绿彩的仿品,由于采用现代工艺配方和液化气窑烧成方法,普遍存在着瓷胎致密,重量超重,釉层肥厚,光亮度强等现象。

二、造型方面的差别:古代红绿彩制品造型俊秀,胎体较薄,碗、盘、瓶等产品留有很美切很自然的拉坯时形成的曲线。现代仿品却与此相反,有的造型呆板、缺乏曲线美。此外普遍存在器壁厚、重量重等欠缺。如这件现代弹琴女伎乐佣作品(图5),造型尺寸不舒服,在彩绘与釉彩上亦纰漏很多。

三、彩绘颜料的区别:现代红绿彩仿品使用的红、绿、黄等彩绘颜料,与古代红绿彩使用装饰材料完全不同。古红绿彩彩绘使用天然原料及手工配制的方法。例如,古代红绿彩的红色使用的是矾红,即将青矾烧结之后用水多次清洗,然后人工研磨,磨得越细,呈色越浓艳。现在使用的是化工颜料,且用机械加工研磨而成。两者的化学成分与颜料内的杂质含量有很大差异。因此反映在色彩呈色方面,出现更大的不同。古代红料呈色浓艳,深沉而古朴,艳而不燥;现代红色颜料呈色寡淡,有浮躁气,缺乏浓艳之中的厚重感。此外,现代绿、黄色颜料与古时亦存在较大差别。此外在二次彩烧时现代用液化气,古代用柴,窑内气氛不同,呈色亦有不同影响。

四、红绿彩老货与现代红绿彩仿品在存世时间上存在很大差距。红绿彩老货未入土前经过使用磨合期,后又经过数百年长时间的土浸影响,釉面表面有的出现色彩脱落,会形成一种陈旧的痕迹;而新货有的虽经过强酸处理,釉面遭到侵蚀,失去浮光,但仍然不会产生那种古韵幽深的老感。

上一篇:花钱“唯吾知足” 下一篇:李嵩《骷髅幻戏图》中的历史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