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的现状和收藏

时间:2022-10-04 01:57:05

红山文化玉器的现状和收藏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而得名。

红山玉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让我们这些稍有良知的后人甚为担忧。政府部门不重视宣传引导是一个方面,更有甚者,一些有话语权的某些专家,说什么红山玉器只有现存博物馆的几百件,其他均是仿品,从而导致了我们先人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倍受冷落、藏家远离的严重后果,使我们的国宝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境,大量流出国门,让人痛心。

我们祖先爱玉、崇尚玉,比起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出土资料也表明,一个墓坑出土几百件,甚至上千件玉器的情况,并不罕见。为什么我们从事红山文化方面研究的某些专家,会给出这样极不负责任、甚至是无知的结论?难道真的愚昧到这种程度吗?目的何在我们不得而知,也不想深究。只想跪求某些专家,千万不要再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了,给咱们的后人也保留一点老祖宗的东西吧,不要叫我们的子孙将来只有到国外的博物馆,才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祖先的东西,真到那时,我们有何脸面去面对先人?

红山玉器等高古玉的鉴别其实并不是很难,我感觉甚至比明清玉器的鉴别还容易点。打个比方,一个18岁的小姑娘,化妆成25岁的,我们很不容易分辨,但若要装扮成80岁的老太,哪怕化妆技术再好,远看的确很像,但走近用手一摸,就原形毕露了。为什么?小姑娘的皱纹,是画上去的,而老太太的皱纹,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机体的变化,自然生长出来的。玉器也是这样,明清玉器就像25岁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雕刻工具的不断改进、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应用,从外表刻工上鉴定,必将越来越难。而高古玉鉴定就完全不同了,它就像80岁的老太太,甚至是10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本质上、机体上发生了变化。红山玉器也是这样,随着几千年岁月的流逝,从内在机质上起了变化,再好的技术、再高的科技的手段,也只能改变它的外表特征,不能让它本质发生变化。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鉴别红山文化时期的高古玉就不难了,只要分清什么是外表可以模仿的,什么是内质变化无法仿制的,只要细心观察分析,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会再盲目受制于某些只会不负责任地说“真的”、“假的”的所谓专家。

再来谈谈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我这里说的“收藏”是一种喜好、一种财富的增值,而不是考古研究。就如一块普通的石头,自有了地球开始它就存在,历史够长了吧?也许在地质学家眼里,它是有价值的,可能就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但对我们来说,它毫无收藏价值可言。而一件造型奇特的赏石,在地质学家看来也许很普通,但在一些文人雅士眼里它却价值连城,因为它会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给画家带来灵感,给诗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我们玩收藏也是这样,主要还是要注重它的观赏性,并不是越老的就越有收藏价值。红山文化玉器的收藏,也应遵循精美原则。我们先看看红山玉器的分类:第一,祭祀用玉;第二,生产工具用玉;第三,装饰佩戴用玉;第四,陪葬用玉。主要就是这四个用途(也许还有其他用途)。

远古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想象,对于如刮风、下雨、闪电雷鸣、生老病死等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和恐惧。花鸟、树木、飞禽走兽等一切生物,也被视为有神灵主宰,认为万物有灵。古人既感激这些神灵给他们带来了食物与水、哺育了人类成长,同时又畏惧这些神灵给人类带来的伤、病、死亡的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基于这种敬畏,先民会用最好的玉料、最完美的做工,用在用于祭祀的玉器上,因此,祭祀用玉,是红山玉器收藏的首选。

我们收藏一件古玉,首先可以从外表加以鉴别:

第一,观“神韵”。祖先视玉器为人与灵界沟通的载体,古玉器的神韵,凝聚了天地之灵。一件古玉的完成,须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是古人怀着对神灵的敬畏心理精雕细琢而成。而仿制品为急功近利之物,让人感觉形似而神不在。玉器新老鉴别一定要观察物件本身的神韵。

第二,凭手感。古玉都是干干净净的,虽然历经几千年,与土壤中各种元素接触,内质发生了变化,但土壤也对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千年古玉的表面,会被一层表面浆层包裹,摸上去有一种华润的感觉。真古玉多表现为虽有土浆却不显脏烂。

第三,看方位。玉器在土中必有阴阳方位,既埋在土里的上下方位,根据这些方位形成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状态,是否符合自然质变规律。

第四,闻气味。真古玉器,因其埋藏年代特别久远,故大多表现为相对单一的土香味,而年代越靠后的葬玉越有明显的墓葬味。

其次,我们可以再从细部特征加以鉴别:

第一,细观玉质变化。古玉器整体因水、时间和地热、地压、地层的深度等物化的作用,外部物质会顺晶格进入,填充其间,令其变软而产生的一种质的变化,同时会产生失色、失透、果冻似的凝脂感。表面还会因为玉质变化,出现明显凸起或凹陷,其边缘清晰且带沟槽。

第二,高倍放大镜下细观孔洞。高古玉由于埋藏地下年代久远,玉质发生变化,表面会产生一些肉眼不易观察到的细微孔洞。孔型为不规则型,因孔洞内易积水,久而久之,质变由内部向外展开,形成里大口小的形态,孔壁内多见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其它物质。

第三,仔细观察玉器因质变形成的次生物,如骸晶,和由于地热、地压作用形成的表层随形线开裂等。

我们了解了这些,就要仔细分析,哪些是可以模仿的?哪些是只有历经千年才可能自然出现的现象?要多方面比较分析。还有可以通过一些把玩的手段加以检测,如把买来的古玉泡在热水里5―7天。真古玉摸上去,表面有一层稠稠的粘浆,像摸在泥鳅背上的感觉,也就是说,古玉会吐浆,并且会反复浸泡反复吐浆。这个,也许就是人们说的“琼浆玉液”里的玉液吧。新仿古玉,没有这个特征。

另外,小的古玉,还可以佩戴把玩。老古玉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过程非常奇妙,如被侵蚀石化的部分,会慢慢还原成玉质,最后变成果冻状玉,这就是人们说的脱胎。而原来看上去没有裂纹的地方,有时会出现裂纹,但随着把玩的时间推移,浅开裂的部分,又会慢慢愈合。所以人们常说,古玉是有生命的。

我们对古人的世界,知道的少之又少,收藏到一件古玉,我们也许暂时不知道它的用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器物的不断发现、认识的不断提高,谜底终将会一点点揭开,这也正是古玉收藏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收藏人生,物我无尽 下一篇:花钱“唯吾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