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学本质

时间:2022-08-05 08:15:53

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学本质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修订的秋季教材,已开始使用。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版教材相比,教材的编排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下面,笔者就如何深入研读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研读课标

《课程标准(2011)》是在“实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规定了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体现了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它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只有读懂《课程标准(2011)》,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新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教师离开课标读教材,理所当然地支配和改变教材来组织教学,以图达到摆脱“教条主义”的目的。但“无规不圆,无绳不直”,这样做,只会使新教材的使用变得盲目、无序。例如,《课程标准(2011)》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初衷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但一些教师却会错了意。我们在开学初调研时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的“小数乘法”单元的“小数乘整数”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索“35×3”的计算方法。很快地,学生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这时,执教者还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误以为学生的计算方法越多,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越符合新课程、新理念。在这位教师的“推波助澜”下,学生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各式各样的计算方法写满了黑板。学生煞费苦心,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好了!”然而,有些学生认为,选择步骤最多的一种计算方法,最能体现自己的计算水平。这位教师白忙乎了一节课,最终又回到起点,大部分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算法多样化的追求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2011)》,深入理解其精髓,经常把它拿出来对照一下自己的教学,并将之作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领会编写意图

新课程理念提倡“用教材教”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要求教师在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让教材真正成为我们教学的蓝本。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理清教材的编排思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透过教材的现象把握教材的本质,而不是抛开教材学习其他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人教版五上的“小数乘法”的例8,教材呈现了一幅超市购物的情境图。有的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来算,有的学生用计算器来解决,有的学生提出用估算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进行计算。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教学中就会偏离教学目标,有可能出现引导学生盲目追求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情形,也有可能让学生陷入精算或估算的“泥潭”。因此,我们要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其实质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什么要调整?新教材为什么要编排这个知识点?为什么要选这个素材?这个素材好在哪里?主题图有何深刻含义?教材的旁白与留白是什么目的?新教材为什么要新增这部分内容?新教材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种呈现方式?除了教材中显性的知识内容,还有什么隐性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版教材、不同版本教材(北师版、苏教版、人教版)的对比,思考蕴藏在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

三、渗透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双基”,还需要注重培养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中的“长方形的周长”时,获得计算公式的算理形成和应用可以看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观察与验证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途径。那么,在“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呢?第一,渗透对应思想。对应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的应用很广泛,在本课教学中,周长和它的长、宽存在对应关系。当长方形的长、宽变化时,周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扩大或缩小)。第二,渗透归纳思想。归纳法,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它的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可以用长和宽来计算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举例、归纳,这就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教师可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实例。只有通过更多的研究材料,才能丰富学生的直观认识,从而使他们自主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渗透转化思想。线段长度是一切度量的出发点。用单位长度做标准去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实质上是将长方形的周长分割成若干个单位,由其周长的可测性和可加性得知,各个单位长度之和等于原来那个长方形的周长。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给出其他多边形,让学生在测量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周长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质的飞跃。

研读教材,迫在眉睫。它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既是教师备课与上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因此,研读教材应该常抓不懈。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上一篇:教师资格认证等制度改变之后……等3则 下一篇:品词细无痕 形象潜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