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标理念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时间:2022-08-05 07:01:32

用新课标理念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实施生物教学,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远大的志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长环境以及身心健康有很紧密的联系。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来教学,并且要介绍相关的生物科学研究的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生物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生物学素养。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要实现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全体学生有个性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确立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观。要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毋庸讳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话语权,换言之,教师强势,学生弱势。因此要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学中的陈规陋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时空,优化教材系统,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成长,在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中引发其“自创性”。一是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还要积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寻找、开拓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不断拓展学习时空。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生物积极性

在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之后,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生物学科地位和特点的原因,很多学生很想动手实验,但许多时候生物课堂仍然停留在课本、教学参考书上,还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其实只要教师课前多准备那么几分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生物课就会教的愉快,学的轻松。教师要常和学生一起实验探究、采集制作标本,课外参观访问、动植物普查、生态环境调查等等。通过课外活动,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难题带回到课堂研究讨论,让学生快乐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致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生物的素养,作为初中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和谐观所涵盖的内容,其包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以及爱国主义观点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将这些初步知识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点滴强化,潜移默化,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里,形成学生生物学基本素养。例如,在讲植物和动物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告诉学生物种多样性的重大意义,要保护濒危物种。让学生保护青蛙,保护鸟类,保护珍稀哺乳动物。做实验时,要尽量节约材料,将成活的小动物放回大自然。讲到人在生物圈的义务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强调生态意识、关注世界人口问题、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培养学生节水、节电、节粮的良好生活习惯等等。

三、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初中生物学习需要有分析、总结能力,生物老师要注重学生此类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生物学知识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再如复习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时,复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时,将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归纳成表格,进行比较,从而加强复习效果。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识记。液免疫学生常感觉抽象并难以理解。教学时,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结合插图阅读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的内容,阅读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插图和文字的描述自己绘制概念图。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思考――总结的过程中,生物图像的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生物图像的出现,使内容显得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视觉积极性,同时增强教材的可读性,降低教材的实际难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逐步使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四、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发展提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向各个方向扩展,在求异思考当中,获得不同的解决方式。发散思维可以活跃人的思维,提出不同的方法和建议,能够得到出乎意料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有列举和引申两种。列举就是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扩展到很多相关的因素,比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等。经常进行列举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引申就是在思考当中挖掘深层次的学习内容。比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申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申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比如,在执行“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知识教学中,笔者介绍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植物学家李时珍,为了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用毕生精力,踏遍群山峻岭,甚至以身试“药”,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巨著,至今仍名扬中外;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植物“传粉、受精”知识时,笔者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卓越贡献,为解决亿万人民的粮食问题,不断研究创新,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等等。这些例子的主旨就是创新,这些事实会让学生充满了憧憬,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理念推陈出新,但只要我们用心教学,积极思索,大胆革新,总结反思,初中生物教学的春天一定常在。同时,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城关镇一中)

上一篇:利用物理“学案导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下一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