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时间:2022-08-05 05:12:21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抓好创新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战线一项紧迫的任务。开展创新学习,关键在教师。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教育战线,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远不能适应创新学习的要求。满堂灌、一刀切、死记硬背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桎梏。因此,尽快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教学过程本应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却把教学变成教师一方的活动,教师是课堂至高无上的权威。“我讲你听,我问你答”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大敌。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当代教师的职责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师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对学生来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实现由权威性向民主性转变,是实现创新学习、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其次,教师要具有自主创新意识。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建立有利于教师创新的机制和环境。这种机制一旦建立起来,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

更重要的一点,当代教师应努力从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营造创新机制是保证。但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上。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善于学习。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博取众长并融会贯通,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实践和创新的复合型教师。

二是要大胆质疑。质疑过程是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论证的过程,也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

三是要善于启疑。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将教学方法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证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

总之,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知识、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的复合型教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适应时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光明乡蒙古屯小学)

上一篇:教室闪烁人文的光芒 下一篇:电影色彩的情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