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诗词中“月”的含义

时间:2022-08-05 02:21:01

浅析唐宋诗词中“月”的含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早已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也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测算出了月亮的“年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的追问,却又远远不是科技的发展能回答的。月亮挂在夜空,离我们那样近,又那样远,始终可望而不可即。这中间隔着的,是文化的距离,是情思感悟的距离。也许,透过下面几首经典的唐宋诗词,我们可以看清月亮的几种表情,缩短与月亮之间的心理距离。

1、离别与思念

古人似乎比今人重情,至少面对离别,比我们今人的感触要多得多。现代社会,各种交通工具和交流方式很容易让人“天涯若比邻”,当然,今天的“比邻”含义也变化巨大。正因为如此,古人借月色抒发的离别状态下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之情,就愈发值得我们咀嚼。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写给朋友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之心,化为了千万人的心。有离别,就会有思念,尤其是在月圆之夜。正是这份“人尽望”的想象,正是这份“落谁家”的猜想,给予了友情以温度。

“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写给胞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面对着亲情,面对着无边的月色,所有的理性都服从于心中的担忧与不安,一切皆因故乡有自己牵挂的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在烽火硝烟中,承载离别忧思的,不是书信,只能是那轮普照天下人的月亮。

宋代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是写给心上人的。“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在被离别之苦折磨着的女子眼中,月儿既有可爱之处,又有可恨之处。在对月亮貌似矛盾的情感定位中,不变的是“恨君”之情。口语化的表达,让炽热的爱情极具民间烟火气息。

月亮圆缺不定,在离人眼中心中,“缺月”割人愁肠,“圆月”更惹人心伤。无论月相如何,离别之苦,在流泻的月华下,绽放出美丽的光芒,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2、变化与沧桑

月亮高悬于夜空,似乎恒久存在着,见证了人世的所有变化,却又一言不发,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沧海桑田,潮涨潮落,所有深沉的思考,关于历史、关于人生,都可与月亮交流。

六朝兴亡,总让人唏嘘不已。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寂寞的,哪里是潮水,是月亮,更是心中有万千感慨的诗人。“旧时”二字,该浸透了多少曾经的欢笑与今日的凄清。在时间的流逝中,昔盛今衰总是那么残酷那么真实,无法回避,无处逃遁。

苏轼的《小调歌头》,在序中明确说“兼怀子由”。可见,仅将这首词理解为望月怀人是不够的。“我欲乘风归去”中一“归”字,道出了词人对月亮的喜爱追随之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心想事成毕竟只是梦,尤其是彻夜不眠的人,连做美梦的机会都没留给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投入滚滚红尘,热烈的活一场终究是最好的选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原来,月亮不仅多情,而且多智慧,可以帮人参透很多哲理。既然挫折不可避免,既然伤心是不能改变的存在,为什么不去接受它们呢?打开心结,人生将会少一些幽怨,多一些豪情。难怪《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面对无常世事,能在情深意重的背景下给人快乐生活的启迪,真得感谢苏轼,感谢那茫茫宇宙中凝望着人类的眼睛――月亮。

3、阴柔与淡定

即便是十五的满月,光芒也仅止于明亮,绝不会刺眼。相对于太阳的热烈奔放,月亮显得温柔内敛、不事张扬、有亲和力。月亮阴柔的特点让她呈现出女性的特质。也许,靠近月亮,就意味着靠近自己的内心,更易于实现精神追求上的自省与回归。

诗佛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已经衬出了人物的清新脱俗。或许,是有意回避别人的打扰;或许,是钟情于这片竹林,一切行为都在月光下阐释什么叫完美。月亮能懂诗人的心,这就够了。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竹里馆》已给出了答案。寻到内心宁静的源头,这绝对称得上“人和”,是个人肉体与灵魂的高度契合。

同样擅长写山水诗的孟浩然,借《宿建德江》抒发了旅途的愁思:“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单看这两句,叙事精炼,情感有代表性,但艺术性思想性绝对称不上超拔卓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后两句一出,读者的双眸刹时被点亮。万般愁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月亮会给你带来最后的安慰。江水清还是不清,一点也不重要,只要烦乱的内心归于平静,周围的世界也会归于清净和纯粹。

月亮,融会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情感,带着浓浓的印记与我们常相随。中华民族是爱月亮的民族,历代作家和诗人,已为“月亮”注入了灵性。作为中国人,能读懂“月亮”这个词背后丰富的表情,才算是继承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因。撑着文学的竹竿,将心灵的小船驶向月亮,我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灵性的人。

上一篇:边塞诗人李益及其诗中的笛声 下一篇:怎样写好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