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258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8-05 02:03:02

小儿烧伤258例原因分析及预防

【关键词】 小儿烧伤;原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01-01

小儿烧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由于小儿发育未成熟,动作不协调,好奇心强,回避反应迟缓,故易发生烧伤、烫伤[1]。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小儿烧伤患者258名,通过对这258例小儿烧伤患者的年龄、烧伤原因、地点、看护人员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258例,其中男150例,女108例,男女比例为1.48:1,年龄最大12岁,最小7天。

1.2 方法 自制表格,对每一位患儿的年龄、烧伤原因、烧伤地点、分布区域、看护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按烧伤原因分布 热液烫伤190例,占73.3%,火焰烧伤43例,占17%,化学烧伤8例,占3.1%,电烧伤2例,占0.8%,其它15例,占5.8%。

2.2 按地区分布 外来打工农村患儿207例,占80%。

2.3 按年龄分布 3岁以下小儿居多,有193例,占75%。

2.4 按烧伤地点分布 发生场所多在家中,有211例,占82%。

2.5 从看护人员的文化程度看 看护人员多为爷爷奶奶,小学以下学历60%。

3 原因分析

3.1 农村经济状况、居住环境较差,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2],子女多,忙于工作,往往对小孩疏于看管、照顾,或由大小孩看管小小孩,导致农村小儿发生率高。

3.2 大人安全意识差,热水瓶、刚烧好的热水、热汤等未妥善放置,洗澡时先放热水,小儿好奇心强,好动,将水瓶、水杯、热汤等打翻或跌入洗澡盆中。

3.3 使用取暖设备不当,如热水袋老化、灌水方法不当,导致热水袋破裂,电热毯使用时间过长,电线老化等。

3.4 大人外出,单独把小孩留在家里,或让小孩独自玩耍,而自己在做别的事情,导致小儿玩火,引起烧伤。

3.5 小儿安全意识不强,如对电源插座好奇,将手指伸入插孔,或拉扯电线,引起电烧伤。燃放烟花炮竹不注意安全,导致烧伤。

3.6 一些务工人员因无人照看小孩,将小孩带到工地上,跌入石灰池、硫酸池等引起酸、碱等化学烧伤。

4 讨论

4.1 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小儿烧伤多数为大人照顾不周引起,因此,加强监护人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重要,势在必行,特别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可通过媒体、医院橱窗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画册等加强安全意识。

4.2 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加强对小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教育,增加小儿安全意识,禁止玩火及独自燃放鞭炮。

4.3 监护人应了解小儿各期生长发育及活动特点;同时,家庭及社会应为小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

4.4 普及烧伤急救知识,医务人员可通过走进社区,将健康知识传播,使大家具有一定的烧伤预防知识,一旦发生烧伤、烫伤,能给予正确的初步处理,为救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伍素华.烧伤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

[2] 陈伟东,尹淑玲.735例小儿烧伤的病因学分析.广州医学,2002,33:44.

上一篇:儿童口底蜂窝织炎20例分析 下一篇:白内障手术相关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