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时间:2022-08-05 01:05:40

少教多学,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摘 要: “少教多学”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本文尝试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少教多学,从而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少教多学 学会学习

现行语文教学中的“多教少学”是客观存在的。在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少教多学”。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少教多学最终要使学生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的“自能”境界。

二、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前提。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以生为本”,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事实上,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教多学”正是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只有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才有可能实现“少教多学”。虽然“少教多学”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至少是一种清醒剂,并且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希望,找到一条出路。

三、“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比如教《登高》一诗,预设程序:读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而在上课时学生已经会背这首诗,而且基本理解内容,这时就不能按预设的教案上课,必须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来重新组织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中的生成因素,让学生根据多元智慧、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想象能力强的学生选择为诗配画,文笔好的学生把诗改写成散文诗,朗诵好的学生诵读体会……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诗歌内容,还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个性。所以,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拘泥于预设教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心中有学生”,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性问题,进而调整教学思路,“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四、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想北平》,我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很多学生都能大致说出行文思路:先写我爱北平,这个爱说不出,接着通过比较法写北平城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回扣标题,抒发对北平的想念之情。虽然学生的表述不够全面,但多数都能把握要点,悟出作者的思路,初步感知作者对北平的情感。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课堂气氛,节约教学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向“少教多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二)激趣研讨,让“少教多学”顺利起航。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笔者在教授《我心归去》时引出问题:“我心归去,我心从哪归去哪?我心为什么要归去?”在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时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结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一句,如何理解‘始得’?”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活动呢?除辩论、讨论等方式外,还可以做个有意义的游戏。比如在上《我的五样》时,可先让学生写出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然后从这五样东西中逐一取舍,并说出取舍理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去理解毕淑敏的取舍和理由,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阅读写作,使“少教多学”延伸到课外。

结合生活,扩大阅读量,感受课外的天地,把情感诉诸笔端:可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著,写周记或把有意思的事写下来,提供一些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读者》、《课堂内外》等;提倡学生用摘抄本摘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知识,摘抄所读课外读物的佳作佳句,教师定期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少教多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亟须“少教多学”,以构建语文课堂教与学的双赢格局。

参考文献:

[1]汪惠迪.少教多学和生本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7(9).

[2]陈曦.“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

上一篇:要牢记三叔的教诲 下一篇:多管齐下搞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