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时间:2022-08-05 12:20:27

生物分子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逐渐从宏观的角度发展到了微观的分子水平。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生物体的构成是有分子组成的,人体的健康状态均是由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分子结构的核酸与蛋白质在该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当前的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也是对核酸及蛋白质的研究。论文对生物分子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物 分子 有机物 相互作用 分析

核(苷)酸、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与生物的肿瘤发生、遗传变异、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对生物分子快速、简便分析,对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KI对桑素-核酸体系荧光增强效应的研究

重原子效应一般使荧光碎灭,磷光寿命缩短、重原子效应通常指在磷光测定体系中,当体系中有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存在时,因重原子的高核电荷引起或增强了溶质分子自旋轨道作用,增大了其吸收跃迁频次,使磷光的产生和量子产率得到极大增大。荧光分析过程中,由于KI具有独特的重原子效应,因此科研人员常将其作为荧光碎灭剂来研究分子间的作用机理。桑色素是一种相当有效的中药药剂成分,存在于多种食物和中草药中,具有抗菌消毒、抗氧、抗肿瘤等作用,在食品与医学应用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化学研究中,由于桑色素能提供配位原子,因此用于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灵敏测定中常将桑色素作为荧光试剂。近年,桑色素以及相应的配合物逐渐作为抗癌药物进行研究,对研究桑色素的药理作用,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的合成与设计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核酸和桑色素采用KI研究其相互作用时发现,只要KI在相关浓度范围内,不仅没对morin-fsDNA体系表现出重原子效应,且增强了morin-fsDNA体系的荧光。Ki-morin体系能选择性识别双螺旋核酸中的鲜鱼脱氧核糖核酸和蛙鱼脱氧核糖核酸,且核酸使Ki-morin体系的荧光显著地增强,增强的程度与核酸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建立了灵敏选择性测定核酸的新方法。

二、鸟嘌呤体系中荧光增强效应及其分析应用

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碱基分为胞啼睫、胸腺啼陡、腺嚓吟、鸟膘吟,碱基严格按照配对记录了生命的遗传信息。鸟嘌呤是组成部分的氧化性损伤发生在鸟嘌呤碱基,其中鸟嘌呤因具有最低氧化电位最易被氧化。检测体液中鸟嘌呤及核昔的升高水平可预测损伤程度,预示某些疾病的发生,大量的鸟嘌呤类化合物已开发为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因此,鸟嘌呤及其核昔的检测在生物分析意义重大。应用于检测或定量测定核酸中嗓吟的含量的方法很多,如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法。荧光技术在核昔酸的研究应用广泛,但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鸟嘌呤的研究尚少,特别是对鸟嘌呤的选择性测定大多是通过与荧光试剂的衍生化反应来实现。桑色素具有生物活性且广泛生存在植物界,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倍受研究人员关注,如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抗肿瘤、抗菌等,在分析化学中,常作为荧光试剂用于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灵敏测定。近年来桑色素及其相应的配合物作为灵敏的荧光探针,应用检测生物分子相对的广泛。

三、蛋白质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当被研究的材料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表现特异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化学活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利用其特异性质,纳米粒子在催化剂、传感器及医学和工程领域应用价值十分可观。目前常用的纳米粒子主要包括半导体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及有机小分子纳米粒子等。近年,研究发现纳米粒子可发射荧光,如果对其进行活化处理,其与分子结合程度更为容易,且不影响分子的活性。学者将纳米粒子应用于生物科学识别领域,例如采用蛋白质识别与纳米粒子聚集,在多维材料的合成领域中广泛应用。利用去溶剂化法制造蛋白质纳米粒子,由于纳米粒子的大小以及表面性能对生物体内的活性和靶向性有重要影响,要求不断对生物体的纳米粒子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如发现脱水剂在去溶剂化过程中可控制微粒大小,去溶剂化后用热变性法稳定纳米粒子等应用泵控系统加入乙醇,可获得预定大小的粒径,同时为提高蛋白质纳米微粒在生物体内的主动靶向性,要求进行修饰和硫醇化处理。

四、结论

论文主要研究了生物分子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KI对桑素-核酸体系荧光增强效应的研究、鸟嘌呤体系中荧光增强效应及其分析应用以及蛋白质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从分子的研究水平上揭开了生物体的生命奥秘,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生命研究的热点导向,为以后更进一步研究分子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锴,陈康康,张会明,刘军伟,赵文杰,张书胜.苯甲酸在对叔丁基杯[4]-1,2-冠4固定相上的保留机理[J]. 色谱,2011,(11).

[2] 祝玲,申贵隽,王莉莉,孟梁,侯晓兰.微波消解-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茶叶中的生物碱[J]. 分析科学学报,2011,(04).

[3] 杨华,李俊,冯素玲,张新迎,范学森.吡喃并[3,2-c]吡啶酮-嘧啶核苷杂化体与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和分子模拟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1,(08).

[4] 吕茜茜,高苏亚,夏冬辉,李华.荧光光谱法研究双醋瑞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应用化学,2011,(07).

[5] 刘铁兵,张志强,潘和蹇,方慧生,何华.不同模拟方法研究β-环糊精识别对映体分子[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04).

[6] 佟巍,张养军,秦伟捷,钱小红.高效硅胶化学键合固定相的研究进展[J].色谱, 2010,(10).

上一篇:企业广告文化的策划与实施 下一篇: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