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改革教育生态学思考

时间:2022-08-04 09:50:38

课程考核改革教育生态学思考

一、教育生态学对教学实践提出的要求

教育生态化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自然、和谐、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多维互动的生态效应,帮助学生把学习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主观意识与机体活动、情感态度与认知活动、规范要求与学生天性统一起来,创建充满关爱的人际氛围,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自由开放、合作探索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实现多种转变,包括: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作为学习活动的基础;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包容性和开放性;采用启发、引导、对话等多种生态化教学方法;设计自我建构式教学过程;探索生态化考核方式。

二、从教育生态学看课程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主要目的,多数以考试形式来呈现。然而,静态的考核方式,目标狭隘、模式僵化,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和教师越来越强调分数,考试目的越来越功利化,影响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教育生态学认为课程考核应该是对教学活动整体过程的不断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考核不应该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该是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考核寻找教学中的不和谐或不平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以实现教学活动新的和谐和平衡。教学领域的平衡是多维度的: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应该达到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从教学功能的角度,应该达到文化功能、人本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应该达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课程考核是动态的、自我建构的、具备调节功能的一种微观生态因子。而教师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也应该顺应其生态学特点,突出其平衡和调节的功能。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

(一)课程考核要着眼于人的发展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有效手段。教学不仅应该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的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生活,通过考核方式的设计,促进对学生学习、分析、思考和组织等受益终生的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

(二)课程考核要注重过程变化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考核必须注重整个动态过程,而非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态情况。注重形成性评价,发掘每个主体因子学习和修正的能力,随时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信息反馈。将整个教学过程纳入考核范围,设计实施形成性评价,允许学生犯错误,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激励学生学习,增强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

(三)课程考核要关注环境影响

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都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同时也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自然环境涉及教室的颜色、光线、噪音、温度等以及各种教学设施的配备;社会环境包含各类教育法规、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心理环境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是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微观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课程考核必须关注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安静、设施完善的考核场所是顺利完成考核任务的前提条件;提前与学生沟通考核方式、具体要求和评判标准等信息是有效完成考核任务的必要条件;多设计促进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互动的考核环节是达成考核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以考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

(四)课程考核要重视调节机制

考核的实质就是调节和纠正教学行为,考核不应该以控制为目的,而要以调节为目的,通过调节使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达到内在的和谐与平衡。引导和激励是调节最重要的手段,教师根据每次考核反馈的信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内化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交往、思考、倾听、抗压和调节,形成良性循环、自我修正的生态系统。

作者:徐方方 张微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上一篇:多元化促进水产发展论文 下一篇:生态学观点案例教学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