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媒介融合成必然趋势

时间:2022-08-04 09:10:11

3G时代:媒介融合成必然趋势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们已经步入3G通信时代。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

毋庸置疑,手机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3G时代的到来,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广大媒体人也清醒地意识到,3G将对媒体产生重大影响。笔者以为,进入3G时代以后,手机作为一种媒体其影响力将会迅速推进,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则会渐渐向手机媒体靠拢,3G时代引发媒介融合将成必然趋势。

3G与媒介融合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来说,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菲认为: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之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手机与纸媒融合――手机报

2004年,中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由中国移动推出。短短几年时间,传统媒体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的手机报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报业已推出涵盖新闻、娱乐、体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在200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研修班上,多家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媒体借助手机作为新型快捷的传播渠道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报社正开始为3G网络商用后抢占新媒体平台谋篇布局。

2009年6月5日,由湖北联通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畅享信息时代,资讯零距离”3G手机报会在武汉举行。从2009年6月15日开始,拥有3G手机的用户都可以收看到视频版的京华时报――“京华播报”,京华网也同时推出流媒体新闻业务。自此,国内首家基于3G无线网络的视频新闻平台――“京华播报” IVVR业务正式上线试播,一同上线的还有“京华无线娱乐”节目。6月26日,在光明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上,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向来宾展示了全球首家基于3G(TD-SCDMA)/GSM无线模块支持的移动报纸阅读终端。

传统的报纸体系中,信息需要记者去采访和记录,所有的信息采集者都是专业人士,而且采集后的信息要经过写作、编辑,然后印刷出版。一般而言,一个事件从发生,到信息采集、写作、编辑、出版、发行,最后读者得到信息差不多需要一天,或更长时间。而手机报则因为传播迅速、可随时随地阅读的特点,深受不少读者的喜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年初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也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手机报的方式,手机报的业务普及率已达到39.6%。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

3G手机报则是一个全新的手机媒体业务,能够让用户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阅读各类海量、新鲜的新闻资讯。用户打开手机就如同看到一份动态报纸,可以自由预览、选择和收藏感兴趣的内容。依托3G网络,3G手机报可以展现视频、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文件格式,多元化的展现形式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鲜体验。我们相信,手机报在3G时代将大有可为。

手机与广播电视融合――手机广播电视

电视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取代报纸成为舆论核心。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信息滞留性差,不能实时对节目内容进行选择和保留,这就造成了受众收视上的随意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视传媒直观的优势,导致所制作的节目有效利用率低。手机电视则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传播渠道,使观众能够通过手机以最快的速度观看最新的动态信息。

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并随之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CMMB手机电视免费试播。去年,手机电视(CMMB)曾成功服务奥运会,接收的图像清晰、画面流畅、节目套数多,赢得了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先后开通了手机电视,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占领手机电视新平台。在“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个全新平台,在中国广播网推出手机广播电视“两会”特别报道,为“两会”新闻报道增光添彩。

据2009年6月25日人民邮电报报道:2004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重组前)等运营商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手机电视业务市场规模达23亿元,到2010年将达59亿元。在未来5年内,国内手机电视用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15%;到2009年年底,手机电视用户数已达到9400万。

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是移动通信与广播电视行业彼此融合的结果。手机电视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正逐步被大家所接受、所欢迎。我们相信,3G时代,手机电视将更精彩。

手机与互联网融合――移动互联网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的普及,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时尚的年轻一代,手机上网更是追逐潮流的体现。

《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依据调查,在已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有28%的人表示未来会使用3G手机上网,39.6%的人对未来是否使用手机上网态度不明确。而在未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14.8%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手机上网,而在这部分人中,又有49%表示会使用3G手机上网。这也表明,3G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3G网络建成后,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原来的手机网站。从技术方面讲,以流媒体方式进行下行传输时,因为带宽比先前大为扩展了,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会大为改观,也可以同时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了,同样,用户在上传文字、音乐或图像时也更便利。从网站内容方面看,在3G平台上的手机媒体不仅速度顺畅、信息海量,而且还可以看到详实文字、精美的新闻图片与相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信息,网站内容的可读性和耐读性都将大大提高。日本是3G发展最早也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之一,从2000年发3G牌照,到20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是电脑互联网流量的4倍。移动互联网在日本已成主流。

3G时代的到来将加快互联网与手机的融合,实现移动网络化和网络移动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指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3G时代的来临将使手机媒体具有网络媒体的许多特征,成为一种小巧的特殊电脑,并成为网络的延伸。

手机媒体不可能取代其他媒体

手机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同时又比电脑普及、比报纸互动、比电视便携的优势,手机给其他媒体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但是,手机是否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显然,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趋势。

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种新的载体出现,它会形成更加庞大的传播面,更加扩展了信息的传播,它会形成新的受众群,而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受众群和新的受众群是重叠的。报纸的读者会是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也会是广播的听众和报纸的读者。互联网的网民也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读者,也是听众和观众。

手机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它还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手机的屏幕很小,键盘功能不够强大,无法像个人电脑一样进行方便的输入与输出,编辑加工能力较差。同时,手机本身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器,它作为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要借助互联网,而它所提供的大量内容则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因此,在未来的3G时代,手机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将会更加活跃,在媒体的发展中会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媒体。

据CNNIC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手机报、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等媒体性应用增长率牢牢占据热门前列,普及率分别为39%、27%、16%、4%。

对于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来说,手机媒体是最具活力的一个渠道,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用户来说,它是信息互取渠道的一个补充。就目前情况来看,手机媒体只是一个补充性的媒体而不是一个替代性的媒体。简而言之,手机媒体不可能取代其他媒体,3G时代媒介融合会更加剧烈。

(作者单位:青年参考报)

上一篇:政府新闻要实现常态化 下一篇:善待媒体 善用媒体 善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