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设备维修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时间:2022-08-04 08:53:50

影响设备维修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摘要:在工业现代化的今天,设备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备水平和维护修理水平。维修水平是决定装备能否充分发挥效能的基本条件,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长期、安全、经济运行方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搞好设备的维修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与否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设备维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造成返工待料、加长维修等待时间或出现严重故障造成经济损失或事故。本文从本单位维修现状及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入手,找出了影响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维修质量的保证体系。

关键词:设备维修现状;影响因素分析;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62.2+6 文献标识码:A

1 设备维修现状

国有企业目前的维修现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杂、三缺、三多三少”所谓“一杂”是指设备复杂,车辆型号多,发动机型号多;所谓“三缺”:一是缺少完善的修保工艺和技术规程。由于设备多,缺少各种设备的详细的技术资料,维修时很难达到技术要求;二是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高技能专业维修人员,就是一般技术水平的维修人员也不足;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维修专用设备像冷磨机、镗床、试验设备几乎没有,修复能力弱。所谓“三多三少”即:“四新”技术诊断,修旧利废的少,凭经验直接更换部件或总成的多;强化、定期、点检、预防保养与检修少,设备出现故障后抢修的多;配件产品质量有问题的多,优质、急用配件少。

2 影响修保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维修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

第一类问题:找不出故障原因,盲目维修。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复杂设备的发动机或液压与气动系统。如:T815发动机在一次中修以后出现轻微异响,起初判断为油量敲缸,校油嘴,油嘴没问题,又校高压油泵。再排除不了,又怀疑是顶缸,打开缸盖未发现顶缸迹象。有的是虽然修好了,但不知道其中原因。有一次履带式挖沟机在工地发生故障,其表现为: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全车瘫痪,操纵任何一个操纵阀整机均不动作,待停机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且时断时续,检查各阀、管线、油泵、油箱、液压油均未发现异常,只是发现总泵排量小,后更换总泵,起初工作良好,工作一段时间又出现上述故障,最后自己恢复正常。还有的是进修车故障起因不明了,无法判断。例如:有一发动机机油变质,一般情况下认为油底壳进水,可能是缸体或其它部位有裂缝,但在实际修理时,发动机连续运转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机油逐渐变清,更换机油后再试车,症状消失。

第二类问题:试车时出现故障。

试车时出现故障,常发生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保养维护过程中,从总体上2003、2004年所生产设备统计表明,这类问题占0.8%左右。例如:T815发动机一次中修试车时,发现加油口往外冒烟,马上停车检查,结果是油泵不上油。有的是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变速箱试车时,必须低档运转,打起机油后方可挂高速档,但有的司机试车时一下子提到高速档,结果造成烧轴套。还有就是更换新的配件后,故障不能排除,多是因配件不合格造成。

第三类问题:交车后一定时间出现故障。

有的设备在修复试车时,性能良好,出厂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故障。像发动机的烧瓦、曲轴断裂、刹车失灵等等,这类故障多是因为工具不完善,诊断手段落后造成的。

第四类问题:临时救急,造成使用周期短,故障多。

这类故障一般是在配件缺口或生产急用而又暂时无配件的情况下,自行修复、改制、代换,由于加工工艺水平达不到或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其表现为磨损快,使用周期短。

2.2 影响质量的因素

上述四类问题的出现,表明维修存在着一些缺陷,造成多次返工、停产,加长了待修时间,影响了生产。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综上所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全面设备管理角度看,不外乎人、物、方法、设备。所谓人:即跟人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素质、技能、培训程度等;物:即材料、工具、配备情况;方法:包括操作方法、下艺规程、技术要求等;设备:即维修用的专业设备的情况。现从这四个方面概括如下:(1)维修人员素质低。如前所述,维修人员的通用技能低,对一些设备结构原理不熟悉,对修保工艺、技术不明确,不掌握操作要领,不讲究操作方法,盲目维修。(2)修理工艺和技术规程不完善。设备多而复杂,又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工作起来不规范。(3)缺乏必要的检测、维修手段或设备。目前的修理基本上还是依靠眼看、耳听、手摸、凭经验,这些传统的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装备维修的需要。像轴存在的内部缺陷仅凭一般方法是不可能发现,其它的修复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像用砂轮人工推磨缸体表面,质量无法保证。(4)选购配件质量不能保证。在维修中,更多的问题是新进配件本身不合格造成的,有时是成批的,兼于目前的检测水平有限,有些配件的质量无法检验,像曲轴内伤。

3 质量保障体系

找到了影响质量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提高质量的办法,根据现存的问题,制定如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它包括三部分:一是基础工作,二是质量预防系统,三是质量改进系统。

3.1 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建交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没有完善的基础工作就谈不上质量保证。主要有以下方面:(1)建立、健全并完善修理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使正常维修保养能有标准可依。(2)加强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一方面对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维修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培训和强化,使其熟悉掌握各种基本技能;二是加强现代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训练,提高其综合技能,做到判断准确,排除故障及时。(3)配备必要的检测、诊断、维修用仪器、仪表。(4)建立内外部维修运行机制。一方面协调、指导内部维修,提供技术、设备帮助;另一方面兼于目前的加工手段有限,提供外部的维修提高环境,以达到最优、最快、最节约的目的。

3.2 建立维修质量的预防系统

质量预防系统是在充分论证、分析故障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维修,其功能是把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消灭在出厂前;维修人员、技术员送修单位;它强调进修单位或人员、维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相关单位的参与、互相协调配合。维修人员根据上次维修记录及进修车的各种信息,在技术人员的参与指导下,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查阅技术文件,充分掌握故障的产生部位、机理进而确定修理工艺,不盲目维修。同时对选用的配件或修复进行技术检测,确定是否合格,以解除因互换件不合格造成新的故障,管理人员对修保质量进行检测、验收。

3.3 质量改进系统

质量改进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改进、提高和约束机制,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追查,处理改进。若出现维修故障,除安排抢修补救外,还应进行追查以绝后患。

上一篇:油气储运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下一篇:空调系统膨胀阀的常见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