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

时间:2022-08-04 08:36:39

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

摘要:阐述了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建设模式,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建设的最佳途径,说明了紧密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既能提高教师实践能能力又能使校园信息化建设更加满足教学管理需要。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软件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276-02

Combining E-campus Building with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Building

YU Qian-cheng

(Computer College, North Nationality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status of e-campus and the building model analysis the best wa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building.conclude that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building, it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practice ca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schools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eds of teaching.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_campus;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1 引言

随着IT技术的不断推陈创新和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剧增。软件工程已经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怎样办好软件工程专业?怎样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师资队伍薄弱是很多高校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造成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数量少,而且绝大部分是直接从高校毕业,没有进入社会接受过锻炼的,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将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当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抓紧这个磨炼教师队伍的最佳实践过程则可大大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力量。

2 校园信息化建设概述

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对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从在大型机上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到后来在微机上开发单机运行的单一业务管理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又在微机局域网上开发应用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校园网开发Intranet应用,一直到当前要整合各个应用系统,建设一体化数字校园。

2.1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2.2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性成就

在沿海地区和较发达的城市,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近年来有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些重点高校,由于校园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在长期的网络应用过程不断摸索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管理经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大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比较成功。积累并形成了著名的北大模式、清华模式、中山大学模式等一系列高校信息化建设经验模式。

2.3 IT企业纷纷进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

目前,已经有大批IT企业纷纷进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域,如东软、北京神码动力、北京竞业达、西安长城、广州天旭、北京嘉捷、江大金智软件等IT厂商。

对于专业公司来说,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将其它高校的优秀管理经验融入到系统中,如国内影响较大的希尔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就融合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先进管理思想及经验,这些先进管理经验的融合,就可很容易地使被实施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2.4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成熟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际脱节还比较严重,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例,作为国内率先拥有种类比较完备的校园数字化服务的大学,也存在着服务与服务间信息不流通,用户无法在多个系统间直接切换导致服务使用频率较低,信息资源标准尚未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等诸多问题。清华大学提出要以URP的概念来整合校园服务,但是由于设计及技术的原因,并未能做到真正的校园服务一体化,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

3 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工程实践经验,而工程实践经验的获取单靠攻读学位或去名校参加课程进修是不够的。可行的办法有:派教师参加北大青鸟、Jdon培训等一流培训机构的培训;派教师到IT公司全职工作一段时间;让教师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锻炼出一支队伍。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型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

校园信息化建设目前有三种模式:独立模式-―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由自己完成;多方合作模式-―系统的整体开发与实施交由专业公司来完成,高校派驻技术人员与专业公司项目开发人员一起进行开发实施;市场化模式-―完全交给专业公司去开发实施交,并由专业服务公司维护运营。

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采用多方合作模式,而且计算机系的教师应该作为主力军积极投身其中。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把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选择、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集成、软件测试到运维管理整个软件工程过程全部实践到。并且能够带动一大批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软件工程实践。

而且教师对高校自身业务理解较为深刻,积极参与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更加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项目工程实践既能够培养师生软件项目开发和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又能够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

4 结束语

目前,关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和建设理论众说纷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高校实践信息化建设既有较成功的典范,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不论采用哪种建设模式,学校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信息化建设,要积极主导,不能采用彻底的拿来主义。要尽可能将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当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能自己做的要尽量自己做,即使失败也能锻炼队伍,学习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6.

[2] 张成洪.高校信息化的规划与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彭文生.校园信息化规划管理及案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工作流的军队院校外训管理信息系统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