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儿童美术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4 07:51:50

论色彩在儿童美术中的运用

【摘要】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传统的色彩教学使儿童固守程式化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绘画色彩,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色彩教学。灵活多样化的色彩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色彩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不断的塑造和改变儿童的素质,训练儿童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认识色彩教学在绘画中的价值和色彩的自身价值,要意识到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

传统的色彩教学是教师让儿童从打轮廓,画明暗、铺大的色彩关系到细部刻画的程式化过程,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儿童形成僵化的色彩训练习惯,这样就会把画画成单色的素描,色彩作品会色彩单调,缺乏生动的色彩感觉和色彩的整体关系。儿童在训练中往往急于改变这种状态,急于找书看,练习技法,把生硬的理论强加于色彩训练。这样会容易去硬套色彩关系,使色彩公式化或者模仿印刷作品又或者模仿教师的套用技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色彩是最常见又最被人熟悉的。从大自然界中的山川与大地,花草树木与河流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色彩是无处不在的。它最为我们所习以为常,最为我们所亲近。在我们周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物体都有千种万种的颜色,这些漂亮的色彩看起来好像是物体本身就有的,然而在没有光的条件下,黑暗中的物体都会失去色彩。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

1. 对观察方法的掌握

通常,观察物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抽象的观察,即以几何学的观点认识物体的形状,正方形就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物体就是圆形的。看色彩也是一样,不论红色的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变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观察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装饰色彩绘画中。另一种是具体的观察,与透视学认识物体形状的观点相似,同一正方形的物体因作画者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正方形的物体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视形,换一个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透视形。观察色彩也是这样,一定要将对象、光源和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观察、比较,要让儿童学会从对色彩的诸要素的对比联系中来把握色彩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不仅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其中也包含了审美的基础,因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体效果,体现在色彩的关系之中。

2. 坚持感觉与理解相结合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与对其它一切事物的认识一样,遵循着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过程。观察色彩必须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而不能从观念的色彩出发,所谓观念的色彩,就是不注重对象的差异性,按概念化的一套色彩去观察、写生而成为套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就是要根据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的观察分析。同时,为了获得对对象的正确的、更深刻的感觉,还需要理性知识的指导,即色彩知识、色彩规律的指导,把感觉和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正如印象派画家之所以看到和表现出那么丰富绚丽的色彩,除了感觉之外,更重要的是直接受到物理学、光学研究成果的影响。感觉与理性的结合不仅在儿童学习中比较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对此加以重视。色彩学目前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色彩学家从物理学、心理学、美学方面对色彩的产生、人的色彩视知觉、色彩的表现规律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3. 在表现中要注意色调关系的把握

色调是色彩艺术表现的基本语言,是色彩的整体关系。它是由有一定色相、明度的光源色笼罩在所描绘的对象上使之带有的统一色彩倾向,色调可以从色性、色相、明度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区分,一幅色彩作品要有基本色调即画面上大的统一色调。这个“调”是色彩的整体效果,给人总的感受和印象。色调是特定的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是从复杂的色彩变化中找出的主要色彩倾向,从而组成整体和谐的有色彩节奏感的画面。对色调关系的概括,并非指随意丢弃一些细节,概括并非对对象色彩关系的简单化,而需要对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抓住本质,取舍得当。

4. 在色彩表现中要注意形、色结合

视觉形象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没有对形体的精心塑造,就不会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可言。虽然色彩也属于形象范畴,但它一脱离形体,便变成抽象的纯颜色了。因此,色彩的表现必须与素描相结合,只有抓住各种对象的丰富的造型美,才能更好地表现自然界的色彩美;只有抓住形象的特征和神态,给予自然形象以感情的渲染,才能使色彩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色彩美是依附于形的,金黄的麦田、嫩绿的禾苗、碧蓝的天空、火红的晚霞……都给人以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果色彩与具体形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将会使色彩情感的表现更强烈、更动人。

5. 创新美术色彩教学,注重儿童色彩表现力的提高

罗恩菲德认为,当儿童建立起物体和色彩间的关系前进时,部分老师就愈喜欢教儿童“如何去使用和涂色彩”,而把他刚萌芽的感觉误导向“写实的”色彩。对儿童进行课外色彩教学,是不能借“色环”和其他“科学的”教具来教授色彩理论的。这种施教徒然摧毁了儿童的自发性方法,而使他觉得自己直觉色彩经验并不安全。所以,我认为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地表现。

在成人的眼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不知道而已,作为老师应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能力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是载体――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出来的,过程是由一些版块组成的,那么我们就需要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联起来。怎样用好这根线串,这就是我们上课的艺术!教学应是双边活动,既然是学生的美术课,当然是为了满足他们美术方面的需求,为何不予其所求,舍其多余的呢,这样学生学得开心,学生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不仅对课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这对以后的教学能做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6.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把所有的儿童都塑成一个模子,没有艺术个性,那是教师的悲哀。为了不使因材施教成为空洞的原则,从教师的角度讲,必须在精通所教科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色彩课教师要有全面的色彩学方面的修养及教育学知识,这样才有可能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主动地给予启发引导。此外,我们要在保证基础课教学的前提下提倡教学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使具有不同素质的儿童有一个自我选择的天地,形成严谨而又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儿童的艺术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7. 在展示中倡导儿童自我表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课堂的作业展示和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对儿童作业的展示评价,可以了解儿童学的情况,也能反映教师教的情况。在儿童课堂作业中,我们通过课堂的适当评价,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让美术教学更具有效性、生动性。在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型,笔者常会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总之,对美术课堂的作业进行有效的展示和评价,能培养儿童课内完成作业的习惯,引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历来是我们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色彩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向儿童传授色彩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色彩部分的教学,让儿童们在独立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世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画卷!

参考文献

[1]魏向华.幼儿基础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现状反思.莆田学院学报,2007(1):86~88

[2]郝蕾.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1~142

[3]姜滨,周春艳.探析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神州(中旬刊),2011(7):45

[4]杜艳.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色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价值工程,2012(7):208~209

[5]王丽.探析艺术设计基础色彩教学.时代文学,2010(8):244~245

上一篇: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吉林省着力... 下一篇:美日运营商4G发展经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