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是设计

时间:2022-08-04 07:30:43

生活中处处是设计

今年是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的第十一个年头,正如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编叶子星先生在颁奖致辞时说到,“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至今走过了11年的岁月历程,我们努力将每一届颁奖典礼都打造成年度设计行业的一次盛典。11年来,现代装饰杂志忠实记录了行业发展的每一个印记”,“在表彰年度优秀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的同时,我们能发挥专业媒体的力量,推动中国设计行业向前发展。”这番诚挚的言论道出了现代装饰杂志社作为设计专业媒体的责任!

所谓厚积才能薄发,迈向11年,意味着传媒奖将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设计圈的风云际会,以更成熟的心态去运作媒体平台。深圳市出版发行集团总裁、深圳市读书联合会会长尹昌龙先生在致辞中的对“11”的形象譬喻让人印象深刻。他说,“11这个数字让人想起两个形象,一是两支正在行走的身影,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前行;第二能想起两条无限向前延伸的铁轨,表明我们的方向和前进的姿态。”活泼而贴切的诠释,也呼应了传媒奖一直以来恪守的以传媒眼光为设计颁奖的宗旨。11年的风雨前行,只为了“能发挥专业媒体的力量,推动中国设计行业向前发展!”

设计的生命力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设计,而设计也因为我们而拥有了生命力!――Bronwynn Welsh、Nicholas Veitch(瑞典Doos Architects)

设计因何而具有蓬勃的生活力?毫无疑问,回答是生活。对设计师们而言,设计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如陆希杰先生在台湾设计主题论坛演讲时开门见山地说,“建筑及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创造,而是一个社会事件,一个看世界的入口,一个无止尽的探险。”

作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设计盛会,设计师们从全球各地奔赴颁奖现场,他们之中既有参加过传媒奖的老朋友,像2011年摘得传媒奖桂冠的德国设计师Tilman Thurmer,2012年获得传媒奖表彰的希腊设计师Minas Kosmidis,也有获得传媒奖提名并首次出席颁奖典礼的新加坡设计师Colin Seah,他设计的李奥贝纳广告公司办公室曾经让编辑部同仁一致认为是办公空间的创意风暴,本届第一次参会就收获本刊编辑部所有铁杆粉丝。还有意大利设计师Pierluigi Piu、日本设计师Keiji Ashizawa、美国设计师Michael Rosenberg等,他们的远道而来,无论是颁奖酒会前的设计交流,还是T台上知悉获奖的兴奋,都让我们感到设计之间的交流是无国界的。

在采访中,很多中国内地、港台地区的设计师都称,在参会前经过了精心准备,特别提前匀出时间,订好机票,就担心错过了此次盛会。而现场确实让人震撼,四百席位座无虚席。很多前来报道的媒体同行们都称,此次颁奖典礼真像是设计圈内的VIP Party,没有邀请根本就进不来,真可谓一票难求!也有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因无法到达现场,特意发来了视频表示祝贺。其中,瑞典Doos Architects发来获奖作品瑞典Radisson Blu滨江酒店的视频,荷兰设计师Alrik Koudenburg寄来JWT办公室制作全过程的视频,放映时其创意构思跃然“屏幕”之上,3D演示让现场设计师都为之折服。特别注意到瑞典Doos Architects主持设计师Bronwynn Welsh、Nicholas VeitchE视频中的感言,“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设计,而设计也因为我们而拥有了生命力!”诚然,正是这样一群醉心于设计的精英们,他们改变着生活,也改变着我们对设计的观感。

有意思的是,本届传媒奖通过同行媒体《漂亮家居》杂志,在台湾设立了投稿通道,短短个把月时间就获得了数量众多的台湾区域设计师的关注,并积极参与投稿。这一度让“年度家居空间大奖”面临台湾设计师扎堆的“险”象,评审过程也让评委们绞尽脑汁,不知该如何抉择。最后出来的结果很让人惊叹,在激烈角逐的“年度家居空间大奖”的七个获奖席位中,台湾设计师连夺三个,与来自荷兰、日本、美国、上海的设计师一起分享这份荣耀。

多家平合

当“三马”(平安保险马明哲、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在上海联合启动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时,设计界在发生着怎么的变化?

从古至今,“联合”一词的涵义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若说战国时的合纵连横讲究的是战术,那么现今的联合则更立足于战略,讲究资源整合和转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实业还是媒体,要做到一家独大,确实很难。而多家联手却总能找到崭新的视角。本届传媒奖在评委阵容及论坛中所呈现出的平合、资源共享的态势,也正是立足大气格局的整体运作思路。

本届传媒奖的评委阵容极为盛大,专业评委邀请到著名学者、深圳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吴家骅教授、荷兰IBA事务所创始人马克・海默尔先生、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创办人梁志天先生、PAL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梁景华先生、著名工业设计师、丹麦设计师协会主席Troels Seidenfaden先生、LKK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先生。而媒体阵容则在去年专业媒体《ID+C》副主编孔新明先生、《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执行主编韩晓岚女士、《室内设计师》主编徐纺女士、《现代装饰》执行主编陈慧中、《现代装饰・家居》执行主编陈雅男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漂亮家居》主编张丽宝女士、《LUXE.莱斯》总编辑、助理出版人姜静女士、《城市・环境-设计》主编彭礼孝先生等三家媒体主编,扩大了区域影响力,打造出夯实的媒体评委团,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更为严苛的态度参与评审。几乎每位评委都提到,今年参评的作品水准极高。评委之一的梁景华先生在受访时称,“(传媒奖)每期的作品水准都非常高,本届更厉害。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放在我的面前,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评出一个我认为好的代表作。”

在颁奖典礼正式揭幕前,一场以台湾设计讨论为主题的论坛也于12月6日14时在瑞吉酒店会议室召开。与会设计师济济一堂,聆听台湾设计的发声,感受内地与台湾设计师的直接对话,了解两岸设计师对“状态”的理解和阐发。本次论坛将目光聚焦台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台湾设计师近年来特别活跃,设计理念可圈可点,设计表现突出,曾在第十届传媒奖上包揽“年度家居空间大奖”的全部获奖席位;二是内地市场的包容性极强。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好的项目在寻找适合的设计师,这也驱使了合作机会的生成。而今年,现代装饰杂志社与台湾媒体同行《漂亮家居》结合战略合作,两家媒体共同筹划台湾设计主题论坛,将台湾的优秀设计理念与内地的设计诉求两相结合,试图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论坛中,台湾CJ STUDIO主持设计师陆希杰先生、建构线设计设计总监沈志忠先生、权释设计执行长洪华先生、大雄设计设计总监林政纬先生都进行了主题分享。他们的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环境本身并没有美丑,只是我们怎么看”、“要有温度,还是有感情去做一些布局,通过拍照、留念的过程把整个(设计)过程写成故事,交给业主。”话语朴实,态度真挚,或许也能留给内地的设计师一些思考:为何台湾的设计那么讲究细腻,又如此安静?

爱设计&绚舞台

整场颁奖晚会交织着爱、梦想、追寻、跨界等主旨。

本届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以“爱・设计”为主题,爱设计既凸显设计师的设计态度,又彰显关爱设计的设计责任。在颁奖主舞台,蓝色的星空幕布背景下,“爱设计”、“大爱无言”等几个立柱立体摆放,直呼主题。整场颁奖晚会交织着爱、梦想、追寻、跨界等主旨。爱是默默的表达,重庆刘一手艺术团的聋哑姑娘们表演的《千手观音》,虽然这些表演者感知生活的方式跟普通人不同,但她们通过手足的形体变化,阐释出却是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的感恩之心;爱又是缠绵悱恻的,《雀之恋》舞蹈寄情于自然,通过孔雀耳鬓厮磨的求偶展现对爱的追逐。绚烂至极的背景,配合华美的形体表达,将爱的故事直陈观众眼前。很多外国参会的设计师都很惊艳中国的民族舞蹈,青睐于它的唯美意境及情境的营造。

这些穿插于颁奖之间的节目,让摄影的咔嚓声不绝于耳。它们起到调剂作用,也多少化解了颁奖典礼的紧张氛围。《Amazing Grace》的经典曲目,又让外国设计师找到了共鸣。当纯正的唱腔回环全场,瞬间攫住人的感官,配合缓缓变暗的灯光,感受着广袤而神秘的流动画面奔涌而至,效果卓然不凡。

与平动相呼应的,本届颁奖晚会的压轴表演,T台秀,是女设计师与原创品牌“上上装”尝试的一次亲密接触。“上上装”作为一个东方文化气韵与西方简约形式完美结合的服装品牌,遵循“大道至简,大美不言”的东方审美哲学,秉承着“尊重身体,敬畏自然”的品牌理念。简单朴素,不张扬,不喧嚣,适度地挥洒,自由地生活。这种追求心灵至纯至静的理念正是与浮躁的现今世界相对的。由服装至生活,由生活而设计,这也道出了九位美女设计师跨界T台秀的初衷。而她们对设计生活的呈现,对“上上装”品牌价值的理解,也进一步表明:设计精神是无界限的!

“年度设计优势力”的华丽转身

“年度设计优势力”评选作为“年度设计新势力”的变身,是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评选活动。其核心字眼由“新”升值为“优”,旨在挖掘中国区域的精英设计师,嘉奖优秀的设计团队。“年度设计优势力”的评选自2013年正式启动起,得到了中国内地众多设计师的好评。本年度华东地区上海及华中地区武汉的设计群体皆有不凡表现,他们中的佼佼者被授予了“年度设计优势力(武汉)十大精英设计师”及“年度设计优势力(上海)十大精英设计团队”的称号。

美好的时刻总是会被无数次忆起,就如同那些镌刻在摄影或是摄像镜头中的获奖身影和美丽笑容。这些名字,利旭恒、葛亚曦、徐明、陈亨寰、黄书恒、谭淑静、陈方晓……都在此刻定格;这些荣耀,无论是作品奖项的摘得头筹,还是人物或团队奖的独领,都将写入第十一届(2013)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这一历史年鉴中,被永远珍藏。

记住,仅仅是以此为“坐标”,为来年的发展积蓄力量。亲爱的设计师朋友们,道一声珍重,请继续为设计梦想勇敢远行!

上一篇:分析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能和材料分类 下一篇:开放式实验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