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155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08-04 06:32:27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155例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5例腹股沟疝实施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5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个月~5年,除1例复发,其他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只要手术操作仔细,解剖清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84-02

无张力疝修补是近几年来在外科临床中被广泛接纳和应用的疝修补方法。我院外科近5年来,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155例,通过对手术操作的规范及术后的随访总结,除l例复发外,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普外科共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修补腹股疝手术155例,男132例,女23例;年龄47~74岁,其中65~74岁年龄组为98例,占63%。其中,腹股沟直疝56例,腹股沟斜疝91例;同期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8例。术后所有病倒均进行随访,最长5年,最短6个月。

1.2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病例均采用美国进口的PROLEN疝修补片进行修补,按照腹股沟的解剖及PROLEN疝修补方法说明相结合,对腹股沟直疝修补则用PROLEN疝修补片的网片修补疝环,最低的位置缝于耻骨结节或耻骨梳韧带上修复腹股沟后壁,大片则于精索后缝于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上。而对腹股沟斜疝则用PROLEN疝修补片的小片修复内环口,于精索后缝于腹横筋膜上,大片则于精索前缝于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上。在缝合小片时一定要超过缺损边缘的3 cm,大片则与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重叠超过5 cm。其中1例74岁的患者因腹壁缺损大则采用了PROLEN疝修补片进行修补后2个月复发,最后采用充填式补片加平片结合修补,至今已3年多未见复发。

2结果

155例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只有l例术后2个月出现复发,该例患者本身为传统疝修补后复发病例,且存在年龄大(74岁)、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等基础疾病,腹壁缺损大,术中解剖层次已完全不清,术中无张力疝无法牢固固定,故术后2个月复发,后采用充填式补片加平片结合修补,至今已3年多未见复发;另有1例为双侧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周围出现红肿、低热,但无触痛,血常规正常,未做特殊处理,1周后红肿自然消退,其他病例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3讨论

腹外疝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仅腹股沟疝手术每年就约有70万例次。近几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一致肯定,应用人工补片进行疝的无张力修补越来越普遍。无张力修补疝片是人工材料,笔者认为有它独特的优点:①手术后疼痛轻,完全消除了传统手术后的腹壁运动受限以及下腹部的牵拉不适感;②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③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对腹股沟的损伤小;④手术适应证广,特别适用于老年有便秘、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补片与人体的相容性和补片植入后的稳定性,术后要注意切口局部的反应。一般来说,植入人工补片后,最初的反应是补片周围组织的急性炎性细胞浸润,然后炎性细胞在补片的孔隙中逐渐被纤维母细胞和一种可变的巨细胞所代替,从而贯穿粘连固定;另外,高腹压可使组织与疝片愈合延迟或不完全愈合的组织撕裂,导致补片卷缩和移位,因此,对有高腹压的患者还是要选择好手术时机,最好在消除高腹压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对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应证无论是对原发疝还是复发疝都适用。对原发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统计资料表明,无张力疝修补包括平片修补和疝环充填式修补,复发率为1%~5%,而传统手工修补术复发率为11.3%,因此,对原发疝可积极采取无张力修补术。同时对复发疝可积极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理由有:①传统疝修补后手术区的解剖发生变异,层次不清,无法再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修补;②第一次手术把腹股沟韧带牵扯移位粘连,甚至萎缩,复发后再手术修复的难度极大,而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则可降低手术的难度;③对复发疝的无张力修补一定要采用疝环充填式补片,如疝环缺损大,周围组织薄弱,可采用充填式补片加平片结合修补。笔者对此种病例手术1例,临床效果非常满意;有学者提出无张力疝修补的技术操作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尽量做到精细解剖,包括疝囊、疝环、精索和缺损区域;②加强缝合,无论是充填式或平片式修补术都应对疝环充填物和整张平片用不吸收缝线在周边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笔者认为术中止血彻底,防止术后形成血肿,致补片松动移位,甚至感染应该也是手术操作中的重要注意点。还有学者提出围手术期的注意要点: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②保证引流的通畅和无菌;③局部积液要及时抽吸或引流;④术后使用有效腹带。但本组在手术的病例中只有l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周围出现发红、低热,但无触痛,血常规正常,改用抗生素仍然无效,便停用抗生素,在停用抗生素后第2天红肿、发热消退,考虑为药物性反应。其他病例均未出现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的开展正在走向广泛和成熟,有关文献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说明该项技术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其一是补片价格太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二是目前补片的种类繁多,临床操作中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对临床疗效的总结没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陈双,曾德强.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6):343-344.

[2]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再手术1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30-731.

[3]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于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7.

[4]唐健雄.疝修补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05-207.

[5]李基业,黎沾良.腹壁切口疝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116.

[6]闫绍宏.120例腹股沟疝后壁修补术的随访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41.

[7]陈登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61-162.

[8]赵明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8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26.

(收稿日期:2008-02-28)

上一篇:头皮裂伤785例治疗体会 下一篇:硬膜外麻醉辅用氯胺酮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