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之地―南阳

时间:2022-08-04 06:00:25

南阳古称宛,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

南阳古称宛,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

历史悠久的“南都”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作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南阳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约七八千年前,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e、许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屡经更迭,区域不断改变,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里,丰富了她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出她坚强的生命力。这块土地上,养育着广大劳动人民,并出现了不少伟大人物,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因而,南阳成为国内外较有盛誉的名地。

文化绚烂的“帝乡”

南阳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秦汉时叫宛郡,后来也有叫陈留的,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城西卧龙岗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

历史上南阳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南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荆紫关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南阳地区的民歌是南阳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体现着南阳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时,它也创造了抒发人民喜怒哀乐之情的各种艺术表达方式。这不仅对研究我国民间音乐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研究社会、民族、地理、历史、语言、文学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在各级有关领导和全体编辑人员共同努力下,南阳地区在民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成绩卓著。《南阳民间歌曲集成》问世,它把民歌的社会风情、音乐风格以及歌词的完整性融为一体,在民歌采风史上是空前的。

飞速发展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最引人注目、令人振奋的是经济建设的显著成就。30年来,南阳经济加速发展,财源扩大,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96.1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3亿元,比1978年增长28.6倍,年均增长12.4%。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南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稳居第三位,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在河南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南阳围绕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放了农产品统购销市场,搞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合理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及生产布局,并通过强力组织实施“一调、二转、三突破”,“三改”、“五化”、“三大历史任务”,“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系列加工、规模效益”、“农业奠基”、“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等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生机和活力。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发动机计划”项目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2007年确定的46个“发动机计划”项目,总投资186.6亿元,至2007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 97.45亿元,2008年第二批“发动机计划”项目共55个,总投资169.2亿元。“发动机计划”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促进南阳工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消费市场体系日渐形成。尤其是“十五”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南阳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南阳,一家家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商场不断涌现,连锁超市、专卖店、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时尚生活。

上一篇:苏有朋,随心所欲的平衡感 下一篇:妖在人间,流光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