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学视角下的异化现象“有偿新闻”

时间:2022-08-04 04:08:27

浅析新闻学视角下的异化现象“有偿新闻”

摘要: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本质和源头,而有偿新闻背离事实,抑或捏造事实,这种背驰于新闻传播初衷的所谓“新闻”有着较为多元化的产生原因,其中,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沦丧等因素不可忽略。

关键词:有偿新闻;异化;新闻传播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播工作者为获取某种个人利益或接受钱物而以新闻的形式报道传播的信息。依据这个概念来说,新闻传播要求传递的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而有偿新闻只是追求利益,传播的信息是利益的附属品,脱离了真实,与新闻传播背道而驰,有偿新闻便成了新闻传播的一种异化现象。而为什么当前新闻传播的异化现象“有偿新闻”会如此突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我国现状而言,社会转型期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将新闻传媒从国家财政的盘子里剥离出来,并推向了资本市场,逐渐地构建起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这种体制上的变革迫使新闻传媒不得不将面向大众和市场作为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这种单向传播模式意味着传媒必然与经济利益挂钩,为生存和发展去追求发行量和收听、收视率,必然会追求广告利润和整体经济效益。

二、报道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准确。报道价值由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构成。新闻价值,即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通常由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组成,这些性质越鲜明突出,新闻价值就越大。宣传价值即宣传主体用以衡量和判断这种社会宣传行为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准。不难看出,衡量报道价值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仍是很难把握的,很多情况下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观念和想法,标准模糊给异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倡导新闻工作者要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腐蚀,坚决抵制“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然而,对于一个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一种基本尊重,新闻报道权就会成为他谋利谋益的工具、成为异化现象的催化剂。

四、新闻传播媒介权利的膨胀。当前,随着新闻传播的日益发达,社会各方对新闻传播的依赖逐渐增强。新闻传播在获得空前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往日不曾有过的巨大“权力”,与立法、司法、执法三种权力并行,称为“第四权力”。但新闻媒介本身并没有裁判是非、现身执法等权力。但随着新闻传播自身的快速发展,这种越权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异化力量,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消极负面的。

五、媒体把关人的显著性。媒体把关人对于信息的取舍、信息的流向和流量都有显著的控制力。因此,把关人的这种对信息的控制力必然成为异化现象可能产生的基本条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记者、编辑等把关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闻传播媒介整体,受众也十分认同。这种情形使把关人潜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存有“把关人即媒体”的意念,以至于极容易将个体移入媒介整体之中,而无形中扩大了自身的权力。

总结有偿新闻的危害主要有: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损坏党的新闻工作的权威性,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损坏了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背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背离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损媒体的公信力,使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下降;有损新闻单位的经济利益,媒体的信任度降低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媒体的发行量、收听收视率下降,广告收益滑坡,新闻单位的经济利益受损;不利于新闻队伍建设,降低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影响新闻队伍的整体建设。

笔者认为,防止“有偿新闻”这种异化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明确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党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职业精神。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闻工作者内在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来自我约束。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法制教育,通过剖析正反面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采取行政处罚和道德劝诫来遏制这一异化现象。

二、加大对有偿新闻的查处力度,遏制异化现象的主要执行人。使做有偿新闻者在新闻行业内行不通,层层设卡,无法通行;使做有偿新闻者得不偿失,一旦被发现将会收到重罚,所得到的利益远不及他失去的合理性的报酬。

三、破坏异化现象的生存环境。从监督监管机制入手,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制度,依靠群众、社会和自身的力量,形成行业内行业外双重监督的局面,使有偿新闻这种异化现象的生存环境恶劣化。

四、规范工作程序,严把编审关。重新树立新闻三审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即一条新闻报道只有通过记者-编辑-领导三级审查后方可发表、刊播。

五、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使用硬控制来规范新闻记者的行为。

六、把新闻和经营两者分开,使新闻从业人员远离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由专职人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作者单位:葫芦岛市绥中县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被告人龚某某故意伤害一案定性探讨 下一篇: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