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教具的制作

时间:2022-08-04 04:06:59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教具的制作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课堂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探索。自制教具由于其结构简单,学生可以清楚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自制教具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直观性认识,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制教具;直观;实验

《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具”一词的解释是:“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具”的解释是:“教具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上述两种解释虽然对教具的内涵和外延说得并不十分严密,但都抓住了教具的基本特征,突出了教具的教育性和直观性。

初中物理“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涉及的非常少,由于是从微观学的角度讲的,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为了能直观反映“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模型,在实际教学当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境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材料

二、制作过程

金属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把乒乓球和轻质弹簧套在金属滑杆上,轻质弹簧位于两乒乓球之间,乒乓球固定在轻质弹簧两端,金属滑杆两端固定在距两金属支架顶端5厘米处。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可以跟弹簧的拉伸对比)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四、演示过程

如图所示,乒乓球表示分子,轻质弹簧长度表示分子间的距离,弹簧的自然长度表示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平衡距离;拉动乒乓球弹簧伸长,分子之间距离增大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对外表现为引力;压乒乓球弹簧缩短,分子之间距离减小引力小于斥力,此时对外表现为斥力。

在演示过程中,可让学生来亲身体验,使学生能从感官上体会引力和斥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开发和利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可以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仪器等器具,作为教具应当具有教育性、科学性、直观性。总之,自制教具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解决了因教育资金不足而造成的教具缺乏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物理教师只有用心探索,悉心教研,制作更多、更精良、更实用的教具,才能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自制教具的重要意义,体现新教材、新课程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孝义.关于教具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10(3):121.

[2]徐志鹏.谈自制教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63.

上一篇:《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下一篇:如何实施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