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时间:2022-08-04 03:37:35

藏在肚子里的第二大脑

为什么一生气就肚子疼?原来我们的肚子里藏着一个大脑身体的指挥中心又在哪里?答案:腹部

腹部控制着身心双重健康科学家们将其称为“第二大脑”又叫“腹脑”WH带你走进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第二大脑

十年前,28岁的梅甘・史特沙克受到胃病的侵扰。正在比赛的她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绞痛。她没有选择向终点冲刺,而是迅速跑进了最近的卫生间。疼痛无休无止、排山倒海地袭来,她只好退赛,接受医生的反复检查。然而,梅甘的朋友却认为疼痛的罪魁祸首不完全是生理性的,而是来自于神经。只要她放松,“紧张的胃”也会随之放松。

最终,梅甘被诊断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哥伦比亚大学病理学者迈克尔・杰森博士解释:“消化问题能够使人产生紧张情绪。”新研究发现,两者的关系还可以逆转:假如你被负面情绪困扰,消化道也会跟着闹情绪。

注意,这可不只是消化不良那么简单。70%的女性有肠胃问题,其中很多是慢性病。问题的源头可能来自大脑,反之,吞进肚子里的东西也会干扰大脑。虽然研究人员还在为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苦苦钻研,有一点却是清楚的:腹部藏着一个超级复杂的秘密器官。

揭开第二大脑的神秘面纱

给你一分钟时间思考,你对消化知道多少?它是一个覆有黏液的内脏网络。假如用显微镜窥探内部,你会惊讶不已。

你会看见数万亿微小的细菌,即微生物,很多微生物的形状好似微小的热狗。从你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它们就在消化道内繁殖分裂,一年多之后变成一个活跃的器官――肠道微生物群。细菌群共计重约三磅,大约是一只吉娃娃的重量;与指纹一样,它也是独一无二的(专家在包括生殖器在内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发现了微生物群。据推测,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

在谈“菌”色变之前,不妨抽点时间了解一下吧: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身体从食物中吸取营养元素,调节组织发展,消灭入侵的细菌。肠道微生物群能够脱离大脑的管辖范围,受独立的肠神经系统的控制。就这样,肠道微生物群与肠神经系统组成了杰森博士口中的“第二大脑”,拥有着类似于智力的神奇功能。

例如,第二大脑也能分泌与大脑相关的荷尔蒙与神经传递素(多巴胺与5-羟色胺)。事实上,消化道分泌的荷尔蒙比其他部位分泌的更多,95%稳定情绪的5-羟色胺都来源于此。如此一来,当消化道功能失常时,压力自然来势汹汹。

梅甘的故事说明了一点,肠胃与大脑的作用是双向的,当大脑化学反应失衡时,肠胃叫苦不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压力神经生物学中心主任艾默恩・麦尔博士称“肠胃是心情的镜子”,第二大脑就是这面镜子背后的力量。

令人惊讶的是,肠胃与心情之间竟然存在如此紧密的联系:高达9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当压力大的人接受肠胃治疗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肠胃,给给力

坏消息:《肠胃健康》作者、内科医生史蒂芬・朗文博士称,大多数微生物群无法抵挡现代饮食(例如垃圾食品)的攻击。加工食品能够杀灭有益菌,令有害菌趁虚而入,大搞破坏。巨大的压力、酗酒、滥用抗生素也能杀死有益菌,令你更易遭受有害菌的侵害。

好消息:《唤醒健康》作者、《女I生健康》顾问弗兰克・利普曼博士表示,重建肠胃系统的平衡并非难事,只需四步:移除、替换、培养、修复,将垃圾食品换成微生物群提供营养的食物和补充剂(尤其是纤维)。

更简单的方法还在后头:走出去。长期待在室内,切断了身体获取新的有益菌种群的途径。做做瑜伽或其他减压运动,令神经系统保持平静,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有所要,有所不要

市面上帮助消化的产品琳琅满目,走进商场、药店,总是令^眼花缭乱。然而有些产品名不副实,弊大于利。哪些可以有,哪些要说NO,问问WH就对了。

如今,梅甘・史特沙克重返跑道。服用炎症性肠病药物,加上坚持有益肠胃的饮食,她顺利完成了铁人三项。运动促进大脑分泌多肽,既改善了情绪,又促进了肠胃健康,奥秘是什么?心理与肠胃之间坚强的纽带。

为了长期的健康

这个可以有:益生菌

补充益生菌是所有女性必做的功课。弗兰克・利普曼博士表示,每天服用益生菌补充剂,能够强化现有的微生物群,减少由高能量的快餐造成的危害。建议选择冷冻的、含多种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补充剂。务必按说明书服用。

这个要说No:益生元

与益生菌不同的是,益生元并非细菌,而是细菌的食物。没错,这类补充剂为微生物群提供食物,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其实,从植物性食物中就能获取足够的、同样的营养物质,例如坚果、绿叶蔬菜。此外,很多益生菌补充剂已经添加了益生元。

为了方便

这个可以有:酸乳酒

酸乳酒属于发酵类饮品,大约含120卡路里,一杯酸乳酒所含的益生菌种类多达50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钾、钙、蛋白质、维生素A、C、D。研究发现,经常饮用酸乳酒能够减缓70%的胃痛。早餐时不妨喝上一杯,轻轻松松给你的肠胃一份体贴和关怀。

这个要说NO:含糖型酸奶

千万别被包装上的“益生菌”忽悠了!这类酸奶包装上号称的益生菌好处,或许都会被其他成分抵消。糖是肠胃的头号捣蛋鬼,有些酸奶的含糖量竟然高达31克。《细菌令你更健康》作者福瑞德・波萨托尔博士表示:“糖破坏了对健康有益的细菌,病原体趁机生长繁殖。”

缓角轫复胀、胀气

这个可以有:酶

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之类的消化酶能加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分解,从而预防腹胀。波萨托尔博士表示,消化酶在体内是天然存在的,不需要的消化酶会被排出体外,因此酶补充剂效果显著,风险又低。

这个要说NO:洋车前草

这种纤维性的植物外皮具有帮助消化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腹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服用洋车前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花粉过敏者尤其应该慎用。此外,过量摄取纤维还有可能加重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

缓解疼痛

这个可以有:姜黄

这一曾经摆放在厨房的调味品,如今却成为肠道健康的超级卫士。研究显示,姜黄中的活性成分姜黄素不仅具有消炎的功效,还能减慢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缓解胃绞痛,抑制膀胱癌的发展。服用之前要咨询医生,以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这个要说NO:洋甘草提取物

数世纪以来,洋甘草是奴隶的天然胃药,用于对抗胃痛与溃疡。然而甘草根提取物的副作用令人担忧。洋甘草提取物含一种叫做甘草甜素的物质,可能引发头痛、高血压、心脏病。

搞定你的胃

是什么让胃闹情绪,甚至罢工?原因数不胜数:宿醉、腐烂的食物、暴饮暴食……面对发怒的胃,难道就束手无策吗?别急,WH为你支招,帮你的胃暂时而迅速地消消火。

举杯畅饮时,肚子里蹿起一阵灼热的痛感。

你想……救命!我的肺出问题了。

事实上……很可能是胃灼热。酒精能够唤醒食道括约肌,让具有腐蚀性的胃酸流入上消化道。某些姿势更是能加剧胃灼热。把背挺直,别再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了!

快速搞定……对待胃酸千万要小心――你要的是让它正常工作,而不是灭了它。想缓解灼热感,不妨试试碳酸氢钠,也就是小苏打。将一茶匙小苏打加入四盎司水中,搅拌喝下(需要的话,两小时后再喝一次)。

上班途中,恶心想吐。

你想……天啊,我这是晨吐吗?

事实上……放松,可能只是晕车。没错,即使拥挤的地铁或通勤车也会扰乱向大脑传递的感觉,导致恶心呕吐。

快速搞定……下车步行,或在包里放几片生姜。几百年来,生姜都是翻江倒海的胃的天然安抚者。

正在大快朵颐,却忍不住排放某种气体。

你想……我点的可都是超级健康的食物!

事实上……虽然某些豆类和蔬菜(如大豆、花椰菜)营养丰富,结肠却不堪重负,副产品就是,某种难闻的气体(如果吃得太快,更是雪上加霜)。

快速搞定……试试酶补充剂(见“有所要,有所不要”)。还不够?那就在吃饭之前吃一粒,以防万一。细嚼慢咽,不喝汽水,不用吸管――吸管只会让你“更有底气”。

重要会议之前,短暂而剧烈的胃痛找上你。

你想……早知道中午不能吃剩的泰式炒米粉。

事实上……压力。焦虑能够向肠神经系统传递压力信号,影响胃的消化,同时导致肠道收缩。好痛。

快速搞定……大量刺激性的咖啡因会加剧疼痛。放下特浓咖啡,换一杯清水或甘菊茶,有助于安抚“纠结”的胃,缓解该死的疼痛。

每半小时,向卫生间冲剌一次。

你想……流行性感冒。算了,乖乖打流感疫苗吧!

事实上……可能是食物中毒。如果你在无意中吃了含病原体的食物,例如大肠杆菌,肠胃会掀起一场大战,出现与流感类似的症状,包括腹泻、发烧、头痛、发冷。

快速搞定……没有快速的法子,只能多喝水。不过也别泄气,往好处想,与流感相比,这些症状(吃坏肚子六小时内会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食物是怎么样被消化的

说起消化部位,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胃。其实人体的消化系统远不止胃这么简单。从口腔到身体的另一端,消化系统包含了总共九米长的组织、肌肉、器官。食物如何完成消化之旅的,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咀嚼食物时,在唾液酶的帮助下,牙齿和舌头碾碎每一口食物,然后吞咽。

可别小瞧了吞咽。食物通过食道这一简单的动作,需要牵动50组肌肉和神经。一些是自发性动作,一些是由大脑下达指令。食道十分强大,即使你一边倒立,一边吃饭,食道也能将食物送到胃里。

食道下括约肌类似于活门,食物从这里进入胃。每次吞咽,食道下括约肌就会一开一合,每天要开合几百次之多。

即使不做仰卧起坐,胃也是强壮的。这个器官几乎全是肌肉,一直都在运动之中。饥饿的时候,是不是听见胃咕咕直叫?那正是不断运动的胃部肌肉在空空的胃腔里发出的回响。

胃细胞分泌消化荷尔蒙,分解食物颗粒,杀灭不受欢迎的微生物。此时食物变成了叫做食糜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食糜进入6米长的小肠,这里聚集着数万亿细菌,即微生物群。小肠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至血管。只有纤维无法被分解,与长茸毛一起推动食糜向前移动。

下一站:15米长的结肠。在这里,水分和最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了。大约24小时前吞咽的食物此刻变成了一种稠密的物质――粪便,其中主要是死亡的细菌和纤维。接着它进入直肠,然后走向最终的归宿:马桶。

上一篇:也看看电子读物吧! 下一篇:不距离“神经病”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