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8-04 02:22:09

石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7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田运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战胜多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一业振兴”,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全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9.6亿元,年均增长15.4%;人均GDP从6632元增加到19547元,年均增长17%;财政总收入从1.59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年均增长3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4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年均增长2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28亿元,年均增长3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2.85亿元、53.32亿元,年均增长22.2%、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796元增加到21760元,年均增长1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23元增加到6834元,年均增长16.2%。全县从省市靠后位置上升到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第26位、全市第4位。

——五年来,全县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完成县城第四轮和17个乡镇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汤山、中坝、河坝行政区划调整;《石阡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建成福天领秀城、温泉大道、中坝旅游快速通道、河滨健康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本庄列为省级示范小城镇,白沙、聚凤列为市级示范小城镇。建成坪洋寨、坪望等美丽乡村。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17.94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9%。抢抓全省交通“三年大会战”,完成交通投资134亿元。安江、思剑高速建成通车,石阡至大龙高速开工建设,石湄高速启动规划设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9.4公里,石阡进入“高速时代”。建成县级综合一级客运站、5个乡镇客运站。开工建设西外环、城北快速通道、聚凤连接高速互通等城镇快速干道。加快推进国省县乡道建设,全县公路里程达3293公里。抢抓全省水利“三大会战”,完成水利投资11亿元。建成花山水库;完成县城二期、本庄、龙塘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中坝河西、花桥冷水坝等8条中小河流治理和大坝水库、沙塘水库等6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完成山洪沟治理21条;完成石固、本庄、白沙等集镇和22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8.5万人饮水安全。成功争取到小流域治理专项县和坡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木瓜溪、獐子沟、杀牛冲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快速推进,基本农田保护不断加强。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6个,解除1.2万人地质灾害威胁。完成农网改造、城区电力双回路建设;建成大顶山风力发电项目。集镇4G网络、邮政所、农村广播电视等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全县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完成全县农业园区、精准扶贫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建成5个省级、10个市级、10个县级农业园区;五德精品水果示范园、龙塘苔茶示范园获五星级园区。培育壮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个、市级40个、县级56个,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37个,和记食品获全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称号。茶园面积稳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石阡苔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全省首家苔茶研发基地;成功引进中粮集团落户我县。完成烤烟收购47万担,实现税收1.2亿元。工业产业提质增效。立足石材、矿泉水、茶叶、特色食品、中药材五大优势资源,大力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开创“飞地经济”新路,县内县外园区入驻企业达58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9家,工业总产值从5.42亿元增加到27.16亿元,年均增长20%。大关酒业、武陵矿业、恒源矿业、越佳工贸、新华机械等重点企业建成投产。获“中国石材(石阡)产业基地”称号。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石阡电子商务产业园、贵州电商云石阡特色馆、邮政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135个电商服务站点。组建10家国有投融资公司。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63个。第三产业增加值从8.92亿元增加到29.38亿元,年均增长21%。

——五年来,全县文化旅游增创新优势。依托温泉、佛顶山、鸳鸯湖、楼上古寨等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投入资金110亿元,成功打造夜郎古温泉和佛顶山2个4A级旅游景区、武陵桃园3A级旅游景区、中坝温泉小镇、白沙邱石冥文化公园等景区景点。成功承办铜仁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申报中国香果树之乡、小龙河省级湿地公园、五峰山省级城市森林公园;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通过验收,佛顶山升格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完成营造林9万亩,石漠化治理35.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45平方公里,荣获“贵州省绿化模范县”称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49%,居全市第二。开通“微石阡”“石阡旅游吧”等新媒体平台,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车站码头等人群聚集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石阡,极大地提升了石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夏可养生、冬可避寒、四季休闲”的慢生活体验区初步成型,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实现旅游收入78.74亿元。

——五年来,全县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4+2”突破工程,投入教育发展资金12.8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2所,山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新建成第三高中和第二初中,整体搬迁民中、职中等5所学校,石中、民中成功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普通高中和省级科普特色示范学校。新增教师106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87.78%,“新两基”目标提前实现。卫计事业全面提升。完成县医院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县直公立医院远程会诊全覆盖。县医院和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妇计中心获“全国优秀计生机构”称号。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累计兑现计生利益导向资金2119万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万寿宫古建筑群、府文庙、楼上古建筑群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复原和红军长征石阡陈列馆建设;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综合性非遗博物馆、国标体育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02个“农家书屋”、92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一批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石阡仡佬木偶戏、毛龙、说春3个项目列入部级非遗名录;仡佬情歌、茶灯、敬雀节等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成功举办贵州石阡毛龙节暨全国舞龙大赛、中国乒协会员(石阡站)年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活动。

——五年来,全县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紧扣“大扶贫”战略行动,围绕“33668”“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出台1+10配套文件,以“六项小康行动”为抓手,开展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统筹做好扶贫规划,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0.0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4.39%下降到16.52%,完成整县及14个乡镇“减贫摘帽”。创新探索“精扶贷”和“先建后补”扶贫新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模式,让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全县财政民生支出86.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2%。发放各类救灾救助资金8153万元、救灾救济粮4690吨,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5808元、3060元,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落实医疗救助26.36万人,发放医疗救助金8100万元。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8万人,发放农村养老保险金1.92亿元。完成保障性住房7505套、农村集中建房2100户、农村危房改造40749户、生态移民搬迁2903户、易地扶贫搬迁2233户,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6%。完成公共资源交易55.5亿元,节约财政资金6.6亿元。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扶持小微企业484户。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入驻石阡,助农取款“村村通”网点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全县维稳取得新成效。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创新“五步工作法”,着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722批5501人次,受理集体访194批2352人次,办理县长热线、电子信箱435件,办理中央、省、市交办件483件。深入推进平安石阡建设,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全力推进“天网”工程,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立案侦破刑事案件2660起,打掉犯罪团伙52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91人,破获命案15起,命案侦破率100%。大力开展“无毒害”创建和反邪防邪工作,连续14年保持全省“无毒害”创建工作先进县,连续10年保持“无县”,被中央610办、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防范和处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今年10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指出:“石阡通过开展无创建活动,形成以精准扶贫为统领,以治愚反邪为抓手的工作模式,已连续五年无新增人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测评位居全省前列。

2016年,我们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围绕“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区域竞相发展态势,科学研判形势,强化经济运行和要素供给,狠抓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稳步开局,为本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全年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0%、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3%。成功争取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首批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全省森林城市;启动佛顶山扶贫旅游环线规划设计,并纳入全省2000亿元旅游公路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全省“无毒害”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全县中、高考成绩取得全市第二、第三的历史最好成绩,十件民生实事较好完成;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50个贫困村出列,减少贫困人口27289人。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办复率100%。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建立权力清单;持之以恒简政放权,33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三公”经费下降19.2%,强化项目前置审计管理,核减工程投资2.8亿元;五年来,我县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武警消防、人事编制、民族宗教、统计调查、科协、工商联、残联、老龄、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保密、档案、气象、供销、保险、人民防空、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鼓励支持,归功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克难攻坚、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勤劳淳朴的全县各族人民,向支持、关心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高度信任和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人民团体,向辛勤工作的驻阡部门、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工商联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石阡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亲切慰问!

各位代表,五年奋力拼搏,我们在艰难跋涉中实现困境突围。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开创“飞地经济”发展新路,持之以恒建园区聚产业,促进茶叶、石材等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培育壮大了经济支撑。五年只争朝夕,我们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干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完成高速公路、民生水利、城镇建设等重大项目工程,有力增强了发展后劲。五年破茧成蝶,我们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众志成城战胜干旱、特大洪灾等自然灾害,举全县之力提升“温泉之城·长寿石阡”城市品位,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推进石阡实现后发赶超。回顾五年来的艰辛历程,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发展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唯有敢拼善闯、先行先试,才能率先破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唯有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才能拉伸发展的格局,补齐发展的短板;唯有守住底线、绿水青山,才能厚植优势,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唯有成果共享、惠及民生,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石阡美好的未来期待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创造。

站在新的起点继续前进的同时,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二是发展起步晚,基础欠账大。三是增收渠道窄,收支逆差大。四是民生任务重,脱贫压力大。五是开放步伐小,干部畏难情绪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以坚韧的毅力、扎实的作风、创新的意识,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取得新的进步。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阶段,是为全市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作出石阡贡献的重大时期。分析形势,发展机遇增多、优势凸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有利于我们发挥生态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创建石阡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中央省市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等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石阡必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最好时期。跨越发展信心倍增。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在全省、全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成为贵阳、铜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位、生态、产业等综合优势凸显,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审视现状,发展竞争激烈、压力大。从外部环境看,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信贷投放趋紧,融资难度增大;在普惠性政策的推动下,区域竞相发展引发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内部条件看,我们面临“赶”与“转”的双重任务、民生改善与公共财政保障不足的双重压力、加快缩小差距与培育后发优势的双重责任,我县仍处于打基础、调结构、增后劲的特殊历史时期。纵观发展形势,机遇大于挑战,仍是我县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承载使命,责任考验担当,实现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确保全县人民共同迈进小康社会,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增强发展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不断朝着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市委一届历次全会精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牢固树立“投资拉动经济、交通引领发展、项目带来资金”的意识,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围绕“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四大跨越工程”和“四化同步发展”,牢牢把握“做大投资增量、做强实体经济”两个核心,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石阡特色发展新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人均GDP年均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服务业比重提高到55%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5%以上。

今后五年,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打造六个先行示范。

(一)坚持强基固本亲民,着力打造扶贫开发先行示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从思想上拧紧脱贫攻坚的“发条”,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彻底解决129个贫困村6.59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重点将搬迁户向城镇、园区、景区集中。支持贫困户跨区县(区域)搬迁安置,实现跨区县搬迁1万人的目标,解决好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和长远生计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利用2017年一年的时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4112户16038人,其中贫困人口2723户11162人。二是推进产业发展脱贫。科学选定产业发展脱贫措施,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推进以苔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通过“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采取“园区+合作社+精准扶贫户+基地”模式,打造多种形式的致富“联合体”,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产业脱贫1.9万人。三是推进医疗教育脱贫。大力实施医疗健康精准扶贫。聚集困难人群和病种病因,精准到户到人实施健康扶贫,最大限度减免贫困户医疗费用,坚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决不让一个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斩穷根”的重要抓手,实施贫困家庭教育援助计划,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全覆盖。做好社会兜底保障,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减量提标,确保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四是推进金融脱贫。抢抓省3000亿元、市200亿元扶贫投资发展基金机遇,争取更多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全面推进“精扶贷”工程,开展好“扶贫日”活动。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向扶贫聚集。

(二)坚持补齐短板富民,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先行示范。坚持把补齐基础短板、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奋力崛起的新动力。一是全力夯实基础设施。围绕建设“黔东地区重要立体交通枢纽”目标,建成石阡至大龙、石阡至湄潭高速公路,快速推进重庆(涪陵)经石阡至广西(柳州)铁路建设,力争贵阳经石阡至铜仁城际铁路立项,加快推进乡镇连接高速匝道口快速通道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直达高速。规划建设水口500吨级航运码头和石阡旅游通用机场。高标准规划建设佛顶山旅游扶贫环线公路、县城环线公路。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县乡道提级改造,全力实施村组公路硬化,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客运率100%。快速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木瓜溪、獐子沟、杀牛冲水库,加快推进响水洞、南安山等水源工程建设,启动中坝至大沙坝河段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机遇,加快220千伏、110千伏电网建设,完善35千伏配电网络和加快10千伏及以下电网升级改造,建设青阳35千伏变电站,建成一批风电项目。大力实施“满格化”通讯工程,加快推进“云上石阡”“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二是优化重点投资领域。抢抓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强化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推动石材、苔茶、矿泉水、旅游等战略性资源更快形成产业集群,引进先进装备、技术、资金和管理,培育“含金点”,打造一批“石阡品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速推进“阡货出山”。三是打造开放发展大环境。围绕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做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做足开放文章。创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部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好用活工业园区、飞地产业园、农业园区、国有投融资公司等开放平台,让更多转移项目在石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主动把温泉、古城、佛顶山融入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开放平台,实现与镇远古城、凤凰古城等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全力做好引进入驻企业的政策兑现和服务工作,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构建投资“高地”、创业“福地”,吸引更多世界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来阡投资发展,招商引进项目500个、资金500亿元。

(三)坚持绿色崛起丰民,着力打造生态建设先行示范。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突出山水优势,进一步做大绿色经济、做实绿色屏障、做美绿色家园,实现发展与生态共进共赢。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文旅一体化发展,建成10个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57.5万吨以上。做大做强茶产业,力争实现茶叶种植面积50万亩,扎实抓好茶园管护、茶园改造升级、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进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精品水果20万亩、油茶20万亩、绿色蔬菜3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健全农特产品营销网络,建成黔东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县内县外“两翼齐飞”,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县内工业园区承载能力,立足石材、茶叶、白酒等优势资源,建成武陵国际石材城、龙塘白酒产业园,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大龙“石阡产业园”以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特色轻工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百亿级飞地产业园区、选择性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的高地。做深、做活水产业。引进全国水产优强企业,把矿泉水资源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着力打造石阡饮用水产业发展靓丽名片。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树立“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理念,规划建设以古城、古温泉、中坝温泉小镇为重点,打造体验古城风韵、温泉文化为主的中部组团;以鸳鸯湖、武陵桃园、大顶山为重点,打造体验乡村风光、农耕文化为主的东部组团;以佛顶山、楼上古寨、万亩油茶、烈士陵园为重点,打造体验自然风光、红色文化为主的南部组团;以仙人街、乌江画廊、万亩茶园为重点,打造体验休闲观光、夜郎文化为主的西部组团。建成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打造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9个,旅游业保持30%的年增长速度,到2021年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建成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二是筑牢绿色屏障。坚守生态底线,突出抓好生态重点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25度以上坡耕地及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取缔木材加工厂,完成营造林22万亩,治理石漠化120平方公里,完成通道绿化300公里,实现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0%,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7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三是强化环境治理。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打击一切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佛顶山部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湖部级湿地公园、重点水源地等保护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进行保护性开发;实施龙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对周边养殖业进行清理整治,加快推进城乡、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95%,逐步取缔网箱养鱼;建立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100%。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不懈努力,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四)坚持城乡联动惠民,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先行示范。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促进人口聚集。到2021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到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一是推进主城区融合一体发展。按照“三组团布局、三中心定位、聚合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法编制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衔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水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打造产、城、景有机融合的慢生活体验城市。建设“海绵体”城市,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稳步实施城棚改项目,推进供水、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快速推进河西二排街、西外环、金泉大道、城北快速通道、越城路等城市路网建设,促进县城主次干道纵横交错互通,有效解决县城交通拥堵问题。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及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加快完善广场公园、人行天桥、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大“两违”巡查和整治力度。加强政策宣传,严格拆迁标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减少存量,杜绝增量,始终保持惩治“两违”的高压态势。二是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思路,抢抓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机遇,编制好规划,以“8+X”为抓手,依托交通、资源、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等资源禀赋,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一批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人文风韵的特色旅游小镇。突出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重点打造本庄、聚凤、五德、龙塘、石固等集农、工、商、旅一体化的中心特色小城镇。三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科学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人居环境投入,加强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城镇联运示范点、农村集中建房点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建成一批乡愁乡韵浓郁的美丽乡村。

(五)坚持创新引领兴民,着力打造改革发展先行示范。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业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改革。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电价改革。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充分挖掘投资、消费、出口潜力,全面释放新需求。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把大数据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路子,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成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科技型企业备案年均15家以上,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率4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引进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来阡创新创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本土科技人才培养,培育众创空间1家、科技孵化器2家。深入推进“雁归工程”,积极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城镇困难家庭等群体就业,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四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大“引银入阡”力度,用活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激励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投入。抓实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撬动信贷资金,引导民间资本,盘活社会资金,实现投融资规模100亿元以上,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

(六)坚持和谐稳定安民,着力打造民生保障先行示范。始终情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让全县人民普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规划新建第四高中等18所学校,迁建学校6所、改扩建学校172所、新建乡镇中小学塑胶足球运动场37个,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以上,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绝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抓好大健康跨越工程。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着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大力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和药品供应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问题。新建第二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整合实施100个村级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建成县城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规划建设中坝医养结合重点项目,加快构建温泉疗养、度假养生、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三是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村村通宽带、村村有文化广场、村村有图书室、户户通广播电视。加强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推动万寿宫、府文庙等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盘活文化资源,引进一批文产项目,举办全国夜郎文化论坛,启动黔东北夜郎文化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五馆三中心”建设,重点实施全民健身中心及乡镇、村农体工程和足球场建设,加快五峰山、文笔峰生态体育公园和佛顶山户外体育运动基地建设,建成青少年文化宫。广泛开展全民康体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和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引导群众依法,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治理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喝得安心。我们要以真心实意保民生,以真金白银兴民生,以真抓实干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5%、15%。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深入推进“六项小康行动”和“六个到村到户”,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以国荣极贫乡为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利用好国家、省、市扶贫政策。抓住新华社、省农科院、苏州相城区等定点帮扶石阡的良好机遇,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因村施策、因户扶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茶、药、果、畜等特色优势产业,用足用活“精扶贷”、脱贫攻坚基金政策,增强贫困村寨、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后劲。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和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管理和群众动员组织“三种机制”,力争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市委、市政府安排的1万人跨区域搬迁以及4000人搬迁至县城的任务,解决好“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落实贫困家庭和学生“两免一补”、学生营养计划、助学贷款等政策;大力实施电商扶贫,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金融保险参与脱贫攻坚,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7318人、50个贫困村出列、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以上。积极争取和科学使用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有效和安全。

(二)全力以赴抓好投资拉动。发扬“八争”精神,大力争取一批立当下、管长远、打基础、惠民生的大项目。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0亿元,加快推进石阡至大龙、石阡至湄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G211县城至将军岩二级公路、G354香树园至河坝、S305思南塘头至本庄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思剑高速坪山匝道。加快建设花桥经坪地场至大沙坝、五德长坳至石固龙塘坳、本庄至聚凤油路。投入资金5.9亿元,开工建设两岔河、二塘水库;完成山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推进国荣乡水利扶贫工程。实现木瓜溪水源并网。启动县城5万吨水厂建设,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完成龙川河县城段、聚凤王家寨、坪山沙坪、甘溪扶堰、河坝普兴等防洪堤工程和温泉景观坝工程。投资4.9亿元,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坪山至五德110千伏变35千伏线路、城镇天然气管道、坪地场龙宝山和龙井云台山风电场项目。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实现4G网络覆盖率80%以上。全力抓好项目资金保障,创新融资方式,提高融资能力,实现融资贷款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引进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石阡,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强化项目监管,下大力抓好项目廉政档案建设工作。

(三)全力以赴抓好山地农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特色产业、质量安全、基础设施、科技支撑、市场开拓和政策保障体系。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依托宋宝安院士工作站,推进农业科技进园区、进基地。努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着力提升产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共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畜牧、茶叶、经果林、中药材、绿色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园区引领,围绕现有5个省级和10个市级园区,以科技支撑、标准生产、规模推进、链条运行、生态循环为目标,加大基础投入、培育经营主体、推进农旅融合,把园区建成集产业、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园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农村土地确权、“三变”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全省集体经济示范县建设,引导农业产业要素向大户、龙头企业集聚,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产业大户120家、专业合作社50家。种植烤烟2.6万亩,收购计划烟叶6.5万担,实现产值8000万元以上。稳定粮食生产,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形成以山地、生态、精品为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四)全力以赴抓好新型工业。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千企改造”工程,用好贵园信贷通政策,培育壮大工业经济。统筹推进县内工业园区、飞地产业园发展,完成工业园区石材边角废料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佛顶山水泥厂投产。加快建设年产30万吨北极熊矿泉水厂;建成城北年产10万吨矿泉水项目。完成飞地产业园招商引资6亿元,加快推进新华机械、越佳工贸、恒盛节能玻璃等项目二期建设,实现飞地产业园工业总产值3.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新增民营经济增加值42亿元,新增民间投资45亿元。扎实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全面拓宽“阡货出山”渠道,确保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

(五)全力以赴抓好全域旅游。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守住两条底线的有效抓手,完成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启动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促进“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温泉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遗文化,提升石阡旅游内涵。加快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农业园区和县城住宿、餐饮、娱乐、交通、旅游标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佛顶山旅游扶贫环线、上山步道、山顶庙宇、山下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廖贤河旅游区、凯峡河温泉度假区、河闪渡乌江画廊旅游区、石阡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小龙河湿地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河口苗寨、仙人街等景区景点建设;实现中坝温泉小镇一期正式运营及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南温泉5A级、楼上古寨4A级景区和佛顶山部级休闲度假区创建工作;建设重点景区全景展示和免费WIFI使用及县城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实现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以上。

(六)全力以赴抓好城镇建设。全力推进河西二排街、西外环、城北快速通道、金泉大道、越城路等城市干道建设;加快实施文笔峰公园、泉都广场、黔龙御园、五方国际等项目建设。完成启灵桥至北塔大桥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国际名豪连接夜郎风情街人行风雨桥;建设大型仓储立体生态停车场1个。加快县城老城区改造,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整治,完成“三所两队”搬迁;启动石阡古城保护性建设,完成6021户棚户区改造;建成文化遗产、民俗演示、养心度假3条走廊,让石阡县城有历史有记忆、有文化有故事、有特色有名气。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坚持不懈整治“两违”,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启动实施高速公路匝道至县城周边绿化工程、龙川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污水处理、河床清淤、沿河绿化、基础配套、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本庄省级示范小城镇和白沙、聚凤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10+N”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加快农村集中建房,重点推进廖家屯、坪望、溪口、鸳鸯湖、克麻场、沙沟6个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具有石阡特色的美丽乡村。

(七)全力以赴抓好改革创新。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强群众获得感。深化“三农”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三社”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先照后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扩大电子营业执照颁发范围。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万户。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专利申请80件以上,建立县级众创空间和产业创意孵化平台,推动石阡苔茶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实质性运行。

(八)全力以赴抓好绿色发展。着力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抢抓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机遇,严把环境准入关,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9.4万亩。着力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深入实施大气、水质、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快推进10个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白沙、花桥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县城沿河两岸排污口治理;逐步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90%以上。

(九)全力以赴抓好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夯实教育基础,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建设第三幼儿园,建成5所乡村幼儿园;完成荆坪小学、国荣中学、坪山中学、中坝小学、石固小学、本庄小学整体搬迁。加快推进农村小学校舍改造,建成19乡镇(街道)留守儿童之家。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进跨省就医直补试点,启动创建部级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开展新一轮计生“国优”创建,力争挤入市级医养结合项目试点县,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完成龙井卫生院改扩建。抓实民生保障。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稳定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增“雁归人员”创业就业3000人,新增创办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00户,扶持微型企业100户,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完善老年体育活动设施,加快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5%,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82%。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和平安石阡建设,继续巩固“无毒害”创建工作。统筹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我们将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新建或改建通村公路500公里,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2)建设县城3条排洪沟工程。(3)开工建设泉都220千伏变电站。(4)实施231个行政村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5)启动建设思源实验学校。(6)建设20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完成青阳乡卫生院整体搬迁。(7)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解除524户1995人地质灾害威胁。(8)县城区规划建设10个旅游公厕。(9)启动龙川河综合治理工程。(10)实现县城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廉洁政府,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坚持依法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治理经济社会事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大力简政放权,依法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问责力度,坚决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开刀,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促进政府工作高效快速运转。

(二)坚持主动作为,建设服务政府。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把一切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政府班子及政府部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历史重任,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激情,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要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政令不畅、中梗阻,制定出台问责办法,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着力解决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懈怠,不松劲,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创新作为,建设阳光政府。始终坚持把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政府工作的行动自觉,切实担起使命、担起责任、担起风险,敢作敢为,以大担当担起大事业、推动大发展。坚持县委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老干部的意见建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坚持求实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努力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

(四)坚持务实作为,建设廉洁政府。始终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从严从实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遵守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各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刀刃上。织密扎紧“制度笼子”,切实管好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资金,以实际行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更加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全县人民对石阡发展充满着期待,对美好明天有着更多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勇往直前、后发赶超,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文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