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沧州实现压采地下水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04 01:42:42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沧州实现压采地下水的有效途径

摘要:沧州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形成多处地下漏斗。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为了遏制地下水超采,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沧州实现压采地下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沧州地下水超采农业灌溉发展高效节水途径

中图分类号:S607文献标识码: A

一、沧州概况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界山东,北与廊坊、天津为邻,西、西南与保定、衡水相接。位于北纬37°28′~38°57′、东经115°42′~117°50′之间,南北长约165km,东西宽约187km,全市总面积14056km2,海岸线总长95.3km。

(1)地形地貌

沧州市全境均为平原区,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南运河以西属低平原区,以东属滨海平原区。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平缓,一般为1/8000~1/15000。宏观全境,地势低平;微观各地,岗坡洼地,形态各异。西部地面高程一般在14.0m左右(黄海),最高达16.7m;东部多在2.0m左右;境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地貌基本分为岗、坡、洼、淀四大类。

(2)气候与降水

沧州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受蒙古大陆变性气团影响,干燥多风,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风把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送入内陆,遇冷锋极易形成暴雨;秋季多受高压控制,天高气爽,少雨干旱;冬季受西伯利亚气流影响,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低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3℃。本市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210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2783小时,积温4283~4416℃。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市多年平均(1956~2009)降雨量为551.1mm,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地区分布上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年平均蒸发量1835.35mm,最大年蒸发量2254.1mm,最小年蒸发量1322.90mm。

(3)河流水系

沧州市地处九河下梢,境内河流纵横,行洪或排沥河道均属海河流域南系。有行洪河道10条,主要有子牙河、南运河、漳卫新河、子牙新河和捷地减河等,上游客水流经这些河流入境出境,行洪河道总长708.43km。有排沥河道26条,主要有任河大渠、北排河、南排河、宣惠河等,总长度1555.08km,以蓄、排汛期自产径流为主。几大行洪河道来水均受中上游制约。随着中上游拦蓄能力的提高,自70年代起,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

(4)土壤植被

沧州市土壤共分为褐土、潮土、沼泽土、盐土、滨海盐土、碱土和风沙土7个土类,隶属于半淋溶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和初育土5个土纲。其中潮土比例最大,约占全市面积和94.9%,其他土类只有点片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沧州市土壤还可以细分为16个亚类、38个土属、222个土种。沧州市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植被以自然植被、农业作物和林木为主。

(5)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沧州土地面积14,037.68Km2,耕地面积1,085.72万亩,牧草面积9.87万亩,林地面积24.68万亩。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水资源总量

根据《沧州市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次)结果,沧州市水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3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9614亿m3,地下水资源量6.9239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5523亿m3。亩均耕地水资源量仅为113.59m3,属极度缺水地区和自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区。

(2)水资源可利用量

根据沧州市各县(市、区)1956~2005年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计算出沧州市地表水可供水量为1.7884亿m3(《沧州市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二次))。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1854亿m3,其中淡水可利用量5.1374亿m3,微咸水可利用量4.128亿m3,深层水限采量2.92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3.9738亿m3。

(4)水资源利用现状

2010年沧州市用水总量为130849.22万m3。其中农业用水97211.91万m3,占总用水量的74.3%;工业用水12808.9万m3,占总用水量的9.8%;生活用水20828.41万m3,占总用水量的15.9%。各县(市、区)中用水量最大的为任丘市,达18250.05万m3,用水量最小的为南大港管理区,只有221.5万m3。

三、农业节水灌溉概况

沧州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类型主要有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渠道防渗等。据统计,2010年末,沧州市农业灌溉面积总计为878.87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59.80万亩,占灌溉总面积的63.70%。在节水灌溉面积中,管灌灌溉面积447.14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79.87%;喷灌灌溉面积42.32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7.56%;渠道防渗灌溉面积22.76万亩,占4.06%;其它节水灌溉面积47.55万亩,占8.49%。

通过对现有的节水灌溉工程调查,由于各类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使用年限不同,建设标准不同,并且因受当时技术条件、材料条件的限制,所建工程材料标准偏低,管采用量偏低,致使部分工程达不到节水灌溉标准,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而失去使用功能,实际真正发挥作用的节水灌溉工程不足节水灌溉面积的30%。

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成效

2010年以来,沧州市依托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县和小农水专项项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共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5.3万亩,其中高标准管灌173.09万亩,喷灌0.98万亩,滴管1.23万亩。打造了献县西城半移动式喷灌示范区、陌南、西城等乡镇大棚蔬菜滴灌示范区;吴桥曹洼乡前李村大型喷灌示范区、铁城镇仓上村果木花卉滴管示范区;肃宁绿水湾和诚誉蔬菜合作社滴灌示范区;东光县于村乡固定式喷灌示范区等。通过示范区建设,提高了水务部门和周边群众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认识,应运而生一批大型的农业合作社,如沧县博兴农业合作社、肃宁绿水湾蔬菜合作社、东光于村乡杨浦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献县陌南乡葡萄专业合作社、献县西城乡香瓜专业合作社。同时促进了各地土地流转和种植结构调整,各县土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如吴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0万亩以上。所有这些为沧州大规模推广以管灌为主、喷灌、滴管为辅的高效节水灌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高效节水灌溉真正达到节水增效,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013年沧州依托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2.23亿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使项目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从现状的0.63提高到0.73以上,提高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缓解由于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产,农业增收,是沧州实现压采地下水的有效途径。

五、发展目标

实施以“三片一圈一带”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黑龙港流域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张家口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邯邢中原经济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环首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圈,太行山-燕山山前丘陵区高效节水示范带)为目标,紧紧围绕沧州市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布局,以保护沧州市生态环境为中心,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重点,全面发展,典型示范,整体推进。

2015年基本实现控水、稳产、增效,逐步实现农业用水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控制和减缓地下水超采的局面,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0万亩,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将达673.75万亩,占灌溉面积的76.8%。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的全面节水,完成工程节水网、用水管理信息网、技术服务网建设,实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2016-2020年,全面展开、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6.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95.87万亩,占灌溉面积的90.72%。

上一篇:发电机氢气纯度降低原因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房建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