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04 01:36:44

道路景观设计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有组织道路交通、降低交通噪声、提供城市避难场所的功能,同时又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文化、美化城市空间景观的功能,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各种道路比例、线型,绿化带设置的方法原则,设施小品的整合以及道路使用与管理的论述,分析了以上因素对道路景观的影响。

关键词:道路;比例;线型;栽植;设施;整合;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风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都有大幅度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总体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物质要素有关,即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而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路。所以,城市道路在构成城市景观形象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做为西部明珠的西安, 更应该在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案。

1.道路比例

1.1 路幅的宽度

从道路空间特征来讲,主干道、中心大街等主要交通道路比较宽阔、空旷,不易为人们认同接受;而次要的支路、历史街区等以步行为主的街道宽幅狭窄,是以步行者为主体的交流场所,同时又是人们固有生活空间,生活气息浓厚,易于形成景观特色。在宽幅10~20米左右的街道,路两侧视觉相互连接,对步行者来说,是一个视觉感觉良好、有围合感和亲密感的空间。一般形成繁华街景的道路或步行系列的道路其宽幅大都在20米以下,如果宽幅在30米以上道路,在步行与车行道之间设置隔离设施(如行道树等)对于创宜人尺度的道路景观是十分必要的。

1.2 步车道幅宽比

步车道幅宽比是指包括绿化种植带在内的步行到与车行道的幅宽比例。步行道比例较大的道路,会给步行者以宽松、安适的氛围,而步行道所占比例较小时,步行者就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在狭小的步行道空间应尽可能所设置的设施及构筑物,一些必要的构筑,如标志、公交站点、灯柱、树池等,可以尽量缩小占地面积以确保足够步行空间。高宽比(D/H比)一般道路都有一定的围合感,各式道路D/H比值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其围合感的不同,D/H比值是保证道路空间均衡、开放感和围合感的重要指标。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幅宽70米,其两旁建有8~10层大楼(约25~30米高),由于其幅宽较大,其比值D/H=3,几乎很难感到围合感,形成一种开放的道路空间;济南泉城路的芙蓉街,D/H

从D/H比值与道路空间关系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道路设计时的D/H比值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路幅较宽的道路在有重要景观的路段,D/H=1~2左右是最为理想的空间构成,此时,建筑外轮廓线和高度是道路景观的决定因素

(2)D/H >3,空间整体会显得很宽阔,可以通过种植复行行道树,设置景观标志物来表现道路景观。

(3)D/H

1.3 长宽比(D/L)

D/L是指道路的宽度和长度比值,它是道路保持空间整体性的重要指标。当道路宽幅与道路长度比大到一定程度,道路就会变成广场,反之,宽幅又小又很长的街路,则给人十分强烈的小巷印象。

宽幅较大的道路,从空间整体性和视觉的均衡来看,其宽度应控制在2km左右,其宽长比在1/15~1/40左右,并且在1km左右做一个变化节点。步行街或繁华的商店街,其道路长度应控制在1km左右。

2.道路的线型

2.1 平面线型

道路的平面线型的基本形状有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每种均有各自的视觉特征。一般来讲,直线道路视线较好,道路轴线最终通过设置标志性建筑,来达到视觉上的对景。直线道路两侧风格统一建筑物,可以创造出完整、协调的道路空间,但是也容易给人以单调印象。曲率半径在10~150米左右的曲线道路,适当增加一些通透感和视线诱导感,沿着道路前进,可以产生丰富视觉景观变化,曲线的道路线型与自然地形较易结合。

2.2 纵断面(坡道)

坡道是创造一个完整、印象深刻的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发挥其特性与上文所述道路的长宽比大致相同。细微的高低起伏道路、过长的同一坡度直线坡道,在空间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这种状况,可以通过途中设置平坦地段,缩短视线距离方法把原本长且直的道路分段处理以达到景观效果。

2.3 立体构造

在拥挤的城市中心区,新辟道路或拓宽现有的道路是十分困难的,为了有效的利用土地,最为合理有效的手段是采用高架、半地下、地下等立体构造形式的道路。无论哪种形式的立体道路结构,其附属物的设置尽量不要太醒目尽量做成简洁形式而不要太醒目,管线等最好设置于路面内,保持场所的统一性、连贯性。

3.绿化带

3.1 栽植用地

树种的种植应根据道路的规格和性质来确定,规格低的道路没有设置止无尽骨干带的必要,规格稍高一点道路可以将中央隔离带作为唯一种植带,其后按规格的提升可以依次设计设有分车道种植带和包括各类的种植带,即我们所说的从一板二带式到四板五带式的转变。

3.2 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地适树,也要根据功能及景观的要求来选择不同性状植物以及同种植物不同性状,如紫薇就有小乔木状、灌木状以及各种花色,要根据实地情况来选择它的形状。在植物的选择中也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春绿、红叶、落叶、开花结果等都能极大丰富道路的视觉景观,适当的组织有季相变化的栽植可以为道路景观带来许多的生气。

3.3 栽植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最基本是:道路的栽植与道路性质要保持一致。一般道路需要整齐而单纯的道路植物景观,而居住区道路需要的是变化丰富的形态及季相,在标志性道路和具有特殊性质的道路上设计特征明显的植物景观是有十分的必要。此外还要考虑乔灌草的搭配、绿量、栽植高度、景观树种配置等问题。

4.设施小品

道路景观应尽量以简洁为上,如果道路设施过多,尽管本意是想创造出舒适的道路环境,但也可能造成通行不便或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尽量不将各种设施设置于路面上或将设施数目控制在最小范围,最理想的做法是将各种设施尽可能的集中起来整合于一处使道路景观显得整洁有序。道路设施整合主要方法有:共架、集约化、代用、兼用、改用等。

(1)所谓共架,就是各种设施供用一个支柱,例如:当信号灯、标牌、电线杆距离较近时,可以在一个支柱上共架三个设施,当然要保证三者之间互不影响使用效果。

(2)集约化,即是将功能相关的各种设施置于一处,进行一体化设计。例如,公交站点、坐凳、广告牌、公话、垃圾箱、烟蒂箱等设于一处,既方便了人流集中站点的人们的需要,又减轻了由于设施太多而造成的道路纷乱的感觉。

(3)代用、兼用、改用就是以设施自身的功能为基础,利用其形态,添加出别的功能或设施已失去原有功能而利用其构筑物作其他功能之用。

5.结论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把握人在不同道路上的不同活动方式,应该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方法。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培根所说:“由于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对身临其境者在每一瞬间,从每个视点产生的印象,必须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和谐的”。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徐文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初探[D].苏州大学,2012.

[4]梁伟,谷晓旭,孙海涛,易凤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初探[J].陕西建筑,2012,03:33-34.

[5]吴昊.浅谈道路建设中道路景观设计[J].魅力中国,2010,10:191.

上一篇: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下一篇:地下室混凝土梁高大模板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