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促进数学学习体验的活动情境

时间:2022-08-04 01:16:48

创设促进数学学习体验的活动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常用的一种策略。《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这说明通过“体验”去感悟、去领会、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呢?我觉得: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探究、学习、体验数学知识,从而培养数学能力。现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情境的创设该怎么样实施。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大家知道,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实际上是师生问题意识的探讨。俗称:“创新萌于问题意识,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参天大树得以成才的肥沃土壤。而问题是从‘问题情境’产生的,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可能带着问题学习,他们也就没探索和思考的空间。”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探索、体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我出示一个铁圆圈,让学生们求出铁圈的周长。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大部分都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如:1、把铁圈剪断再量。2、绕线再量。3、量铁圈在桌上滚动一圈的距离……这些方法都可行,我做了充分的肯定,然后抛出另一个问题: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周长为15.7米的圆圈,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前面的方法行不通了,这时同学们都愣住了,眼巴巴看着老师,想听听老师有什么说法。这个时候,我故意绕开这个问题,拿出一些事先做好的圆分给同学,让他们用刚才想出的方法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再用圆周长除以直径,看看商是多少?同学们赶紧动手操作。结果他们发现了,不论圆的大小,它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3.14左右。这时,老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意义,接着让同学们探究先前的问题“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周长为15.7米的圆圈,你能用什么方法画?”这时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觉得:把15.7米除以3.14,再除以2,就得到这个圆的半径,以半径的长度画圆就成了。

但是,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该随随便便,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让同学不断加深数学应用的意识,进而感受数学的价值,数学的重要性。再者,数学问题的情境还应该体现趣味性,这样不但能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数学丰富的情感,还能使本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趣味。最后,创设的数学情境还应该富有挑战性,问题不应该是平常化的问题,平常化的问题无助于同学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上出示一些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增强对知识的进一步投入。

二、活动情景的创设。

皮亚杰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从动作开始的。”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些有用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亲身动手操作,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探索圆柱的特征时,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动手去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加深了对圆柱表面积特征的印象,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本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提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创设贴近于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深深意识生活和数学同在,感到数学和生活一样有趣。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已积累了一定的“花钱”的经验。因此,老师首先把“1元=10角”这一难点的解决设计入一个“你有1元,怎么付8角的笔钱?”的生活情境中,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踊跃参与,纷纷说出自己的付钱方法,所以很轻松得出“1元=10角”。而在“1角=10分”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为灾区失学同学捐1角零用钱的实践活动情境,在做这个活动中,同学们踊跃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有捐1角也有捐10分的,从这个活动中,学生轻松得出“1角=10分“,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又比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我们班选派一些同学参加体操比赛,排成4排,每排10人,这样参加体操比赛有多少名同学?如果排成10排,每排4人,这样参加体操比赛同学的人数发生改变吗?”因为是本班的事情,同学赶紧进行计算,结果是“4×10=10×4”,同时也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因而让学生能运用这个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通过这些例子,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思考上升为数学现象,从中概括出数学知识,最后能运用得出的知识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能一生活经验为基础,让数学知识学的更扎实,也养成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习惯。

总而言之,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无论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还是活动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它的目地是一致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探究、体验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公务员法院实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全民禁毒宣传月工作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