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04 12:24:14

通心络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是否可以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分析其中的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每天3次,每次4粒,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谷维素,两组均不应用抗抑郁药物,随访6个月。使用Zung抑郁量表(SDS)于治疗前后以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1H)、皮质醇。结果:治疗组4周后以及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83.3%。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关键词】通心络;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07-02

中医认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多属气血失调乃至气血壅阻所致的“胸痹”、“心痛”范畴。通心络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本院采用通心络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选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60例,分析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7.5±1O.7)岁。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对抑郁障碍的诊断,以胸痛合并心境低落为主,虽然合并急性焦虑发作的症状像心绞痛,但经动态心电图证实,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至少有以下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的行为;⑦睡眠障碍;⑧食欲降低或体质量明显下降;⑨减退。患者按1、3、5或2、4、6顺序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近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病程均在2周以上,但不符合并分裂症的诊断,在入选前1个月内没有服用抗抑郁药物。排除:高血压、明显精神异常者及其他内科疾病者均不作为选择对象。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通心络,每次4粒,每日3次,餐后30分钟服用,连用4周,不应用抗抑郁药物。对照组给予谷维素,每日3次,每次1粒(10mg),连用4周。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1.3疗效评定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对抑郁障碍的诊断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进行评定。有效:心境及抑郁的核心症状明显改善,Zung抑郁量表(SDS)评分45分。无效:心境及抑郁的核心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d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通心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表明通心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谷维素对照组,见表1。

2.2治疗前后症状出现频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以及直到6个月随访时,主要症状(如胸痛和情绪低落)的出现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而对照组无明显的变化。结果提示通心络能减少症状出现的频率,见表2。

2.3治疗前后以及6个月随访时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明显降低,虽然均数仍大于42分,有一定的抑郁倾向,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是一项关于通心络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表明,治疗组治疗4周后以及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83.3。通心络可以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抑郁状态。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大多发生在青壮年,以20~40岁最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该病主诉多而分散,缺乏内在联系,症状多变而客观检查无疾病证据。发病时以心血管疾病主诉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多种神经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痛、疲乏无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症状。而体检常缺乏阳性体征,心律可能较快或偶有期前收缩。部分患者可有心音增强、短促收缩期杂音或脉压稍增大等现象。特点是部位常不固定,时间可数秒或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且多在静息时发病,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悸感觉常突然发生、突然停止,紧张、疲劳可以使之加重。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抑郁障碍的表现,合并急性焦虑发作的症状更像心绞痛。本症虽不影响人的寿命,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长期不能正常生活。临床医师应对精神心理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以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去诊断和治疗患者,有器质性疾病固然应当及时诊治,有精神心理疾患也应该积极诊断和治疗。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属于“胸痹”、“心痛”范畴。通心络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冠心病、心绞痛症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气短乏力,心悸自汗等。本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能明显减少胸痛等症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改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因此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本研究是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通心络在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抑郁方面鲜见报道。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①研究的病例少;②随机对照的研究缺乏双盲或单盲;③随访的时间短;④没有给出具体的患者资料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抑郁如有自杀企图或行为者,应立即转到精神科或精神病院诊治.以免出现意外。

4结束语

通过研究表明,通心络在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特别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对于通心络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机理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鉴,刘红健,吴国珍,金明华,张诗军,张伟君.通心络胶囊抑制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12(11)

[2] 刘佳敏,朱宁,曾宪敏.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4)

[3] 于德洵,于德伟.胸痹心痛与五脏相关治则之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1(04)

[4] 李敬孝,张茗.《金匮要略》胸痹论治特点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2(02)

[5] 张京春.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学术思想与经验(续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8)

上一篇:强直性脊柱炎并胸椎后凸畸形颈椎骨折病人保守... 下一篇:计生服务站与妇幼保健站合并模式实践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