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0 03:12:37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18-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下肢外周血管病变而继发的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等异常改变的总称。【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明确诊断的40例糖尿病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糖尿病足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48-79岁,平均64岁。右足19例,左足16例,双足同时发病5例,糖尿病史均在5年以上。足部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年。临床表现:40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患足麻木、感觉迟钝,温痛觉明显减退,软组织肿胀等表现,32例足底溃疡,8例足趾坏疽,11例行截肢手术。

所有病例均行足的X线平片检查,15例严重感染的患者同时进行了螺旋CT检查,X线机为GE 华伦STYhouptteVR,CT采用GE16排螺旋CT。为了更好的显示软组织病变,所有图像均进行过后期处理。

2 结果

骨关节改变:骨质疏松36例,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干萎缩变细等,骨质破坏34例,其中跖趾骨32例,跟骨2例,跖趾骨发生病变时,骨干骨质吸收,边缘模糊,邻近关节端形态基本如常。神经营养性关节病2例,表现关节面不规则的碎裂,邻近骨质破坏、硬化,关节脱位半脱位,呈典型的夏科关节改变。CT扫描显示软组织改变:软组织肿胀31例,软组织内可见气体影17例,足背动脉或跖骨间动脉钙化9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 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是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和胰高血糖素的活性增高,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糖尿病足是血管狭窄、神经损伤和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1)血管狭窄 糖尿病时血管壁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引起患足血管的狭窄以及或伴有血栓形成,局部组织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导致患足软组织及骨关节的缺血坏死。(2)神经损伤 糖尿病足的感觉缺损和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骨骼、肌肉的营养调节功能障碍,关节囊松弛,足的应力重新分布,造成患足的反复机械损伤,增加了足底的溃疡发生。(3)足部感染 高血糖便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增加患足的感染因素,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4)另外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不良卫生习惯也是病情的加重因素。

3.2 影像检查手段及影像特点

3.2.1检查手段 糖尿病足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X线平片和螺旋CT等。X线平片检查为基础,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快捷、简单、价廉;螺旋CT检查作为补充,可了解血管的狭窄及病变的程度,并对骨质疏松能够早期发现。

3.2.2影像特点(1)骨质疏松 糖尿病足早期骨质疏松较轻,当病变进展合并感染时,再伴发肢体的废用性骨疏松,往往患足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骨质疏松、骨干的萎缩,X线表现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模糊,严重者呈穿凿样改变,螺旋CT显示骨质疏松较敏感,优于平片。(2)骨质破坏 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步出现骨质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或病理性骨折。早期骨质破坏多发生于跖趾骨相对的两端,邻近趾骨端关节面,出现小的骨质缺损区,然后向两侧扩展,最后累及骨性关节面,但关节面的形态仍存在,呈图钉状改变,较具特征。随着骨质破坏的进一步加重,关节面破坏后,与之相连的骨端变尖,呈“铅笔尖“的硬化骨干。【3】(3)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 糖尿病足的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较轻,发生时骨端多于骨干,与患足的骨质破坏不相称,具有特征性。(5)关节畸形 关节面的破坏、碎裂、溶解,造成脱位或半脱位,相邻骨结构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增宽,关节囊肿胀,形成典型的夏科关节。(6)软组织改变 糖尿病足的软组织肿胀,可见骨碎片及血管的钙化,动脉钙化为主,CT轴位不但显示骨质改变,重建图像时可见胫腓动脉及足背动脉钙化,呈条形或斑点,强化CT可以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了解血管的狭窄及病变程度,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

3.3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对照 临床上糖尿病足的表现主要有足部溃疡、坏疽,感觉减退或丧失及关节的脱位和畸形。患足的临床表现十分严重,而影像表现却不相称。骨质感染较重,骨质增生、硬化和骨膜反应却程度较轻:关节畸形明显,但关节面形态仍存在,不出现关节强直;软组织感染十分严重,骨的废用性改变相对较轻。

3.4 糖尿病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的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关节畸形,软组织肿胀、溃疡及坏疽,局部皮肤的感觉减退时,则可诊断糖尿病足。但应与多种疾病相鉴别,(1)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疼痛重,骨质破坏常伴有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好发于干骺段,病变范围大,愈合后不恢复关节原状,常引起关节强直。糖尿病足的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相对较轻,经长期稳定的治疗,有时可完全修复,关节也可再现,这是本病的特有的。(2)通风性关节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呈囊样的穿凿状改变,常位于关节边缘,局部软组织可见通风结节,临床上有明显疼痛,血尿酸升高对该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麻风病或神经性感觉发生于足近侧及踝部时,须密切结合临床和化验检查来进行鉴别。

糖尿病足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正确的诊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重视早期病变的发现,针对病因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05

[2] 吴胜勇,卢山,李景学.糖尿病性足病的影像学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23(5):257-260

[3] 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

作者简介:

袁明(1973年),男,主治医师,河北邢台市人,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工作。

上一篇:心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影... 下一篇: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