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穿越不均匀地质暗挖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04 10:20:47

城市地铁穿越不均匀地质暗挖施工技术

【摘要】城市地铁不均匀地层是浅埋暗挖隧道的难点。本文在隧道上断面为砂质粘性土夹孤石,下断面为岩石的情况下,采用一系列措施使隧道顺利贯通,并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

【关键词】砂质粘性土;孤石;岩石

中图分类号:P642.1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浅埋暗挖隧道穿越不均匀地层时极易产生涌砂涌水现象[1]。本文以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蛤地站~陈屋站区间为背景,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后,采用超前深孔注浆、控制爆破震速和增强支护刚度等措施使隧道顺利贯通,同时有效地将地表沉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工程概况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蛤地站~陈屋站区间东北起南城水濂公园站、西南至陈屋站,区间线路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区间前段(蛤地站端)线路大体上沿东莞大道敷设,中段线路下穿大片厂房或商业用房区,靠近陈屋站端小段线路沿莞太路敷设。蛤地站~陈屋站区间中间风井~陈屋站段,线路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线路出中间风井后,下穿环莞路,再下穿大片厂房或商业用房区,在陈屋站前约300m,沿莞太路敷设。

隧道上断面为硬塑状砂质粘性土,黄褐色、褐黄色、棕黄色、棕红色、褐红色、灰褐色等,硬塑状,局部夹可塑状,质地不均,含25~50%的石英砂、砾,由下伏花岗闪长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组织与结构已全部破坏,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芯呈土柱状。天然密度ρ=1.64~1.92g/cm³,天然含水率w=15.0~37.0%,天然孔隙比e0=0.647~1.110,液性指数IL=-0.10~0.28,压缩系数a=0.19~0.48MPa,压缩模量Es=3.7~7.7MPa,直剪指标:凝聚力c=15.4~46.8kPa,内摩擦角Φ=14.6~23.8°,自由膨胀率Fs=10~45%。上断面砂质粘性土中含孤石,孤石直径10cm至100cm不等。

隧道下断面为微风化花岗闪长岩(γδ),灰色、灰色、青灰色、灰白色,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天然密度ρ=2.35~2.78g/cm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12.2~113.0MPa,极大值129MPa,近似RQD值40~90%,岩体完整程度属较破碎,岩石坚硬程度属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类。隧道地质断面见图1。隧道内地下水丰富。

图1 隧道地质断面图

2. 工程难点

2.1 夹杂孤石砂质粘性土

隧道上断面穿越的地质由于地质软弱、地下水丰富且夹杂孤石,隧道开挖掌子面和洞周土体极易坍塌,形成涌水、涌砂和塌顶等地质灾害,造成掘进困难和地表沉降过大;施工时如何确保上断面掌子面稳定是本工程一大难点。

2.2 地质断面突变

隧道下断面为岩层,岩层本身稳定性好,下断面不会发生塌方事故;但由于下断面要不间断地实施爆破,爆破震动对上断面的软弱层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处理好上下断面的刚度突变是本工程的另一难点。

2.3 地下水丰富

隧道地下水位高,在地表以下2m,地下水丰富。为保护周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禁止在隧道外施做降水井点,同时为控制地表沉降地下水位不能降至过低,只能采用洞内排水,如何形成止水帷幕是本工程的难点。

3. 施工技术要点

为解决上述难点,经专家论证及详细计算,决定采以下措施:

3.1注浆加固

3.1.1 掌子面超前注浆加固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同时考虑到施工工艺,决定采用深孔注浆的方法进行掌子面超前加固。超前注浆可有效地防止坍塌并加强隧道掌子面稳定,浆液填充土体空隙,稳定掌子面,同时注浆能有效地把孤石与土体进行粘结,减小上下断面的地质强度差别,增强上断面的抗震能力(下断面爆破引起)。同时,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对止水效果显著[2],根据地质情况,为达到止水及加固的效果,对水泥-水玻璃进行现场试验。其中,水玻璃双浆液的配比是关键,如果水泥凝结过早,将造成堵管现象;如果凝结过晚,浆液将随着地下水流失。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中水玻璃浓度为30~35Be’,水灰比为1:1。配比见表1.

表1 现场配比试验表

深孔注浆施工参数:采用地质钻机,后退式注浆。注浆深度15m。孔间距:0.8m。

注浆压力根据注浆试验确定,采用0.4~0.6MPa,每孔注浆持续时间在60~80min[3]。

3.1.2 隧道周边环向注浆

开挖后要尽快喷射混凝土,支护体系封闭成环。但喷射混凝土与围岩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易形成泄水通道,同时,初衬与土体间的空隙也是发生沉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初衬与土体之间预埋注浆导管,多次循环注浆,使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紧密接触,同时间接提高了初支截面有效刚度,增强初衬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主体隧道顶部初支背后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根据注浆试验确定,采用0.3~0.5MPa。

3.2 爆破震动控制

采用浅孔爆破,控制爆破震速。减小对上断面及围岩周边的扰动。施工措施:严格控制周边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合理选择周边眼线装药密度,装药结构和装药不偶合系数,借助导爆索传爆进行间隔装药,使药量沿炮眼均匀分布,充分利用炸药能量,控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为减少周边眼底部的爆破约束,周边眼底部装药要加倍;为确保隧道周边成形良好,还要严格控制周边眼的钻孔精度。为保证隧道开挖轮廓线的成形效果,周边眼最好一次同时起爆;如果受一次起爆单响最大药量的控制,周边眼要分段起爆,最好成片分组微差起爆。

3.3增强初衬支护强度和刚度

为隧道开挖后迅速完成应力转换,及时改善地下结构的受力条件,减少开挖应力释放,减少地表沉陷,要增加初衬的强度及刚度。在开挖安装工作面形成后,格栅钢架要快速安装就位,迅速封闭形成闭合框架,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喷射混凝土。

4. 实施效果

1.超前深孔注浆稳定了掌子面土体,增加了上断面的稳定性,在爆破震动下未出现塌方等事故;

2.环向注浆减小了地表沉降,增强了初衬的自密实性,减小了地下水渗漏;

3.隧道开挖后的地表最大沉降见图2。

图2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图

5. 小结

实践证明,超前深孔注浆、超前洞内排水和增强初衬强度的方案是成功的,方案实施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各导洞掌子面及侧壁土体稳定,未再出现局部塌方现象;初衬结构安全;以上措施确保了隧道顺利贯通。

参考文献:

[1] Fluder, A.; Otto, B.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ield Measurements in Geomechanics[M]. Publ by A.A. Balkema, Rotterdam, Neth,1991, 9-11:p 809-819

[2] 王胜等. 水泥-水玻璃浆液凝固特性试验研究 探矿工程 2012年第39卷第4期

[3] 吴应明.深圳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与沉降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2005(2),26-29

上一篇: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析大型水库大坝滑坡原因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