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第三方监测的实施与管理

时间:2022-08-04 10:09:26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第三方监测的实施与管理

摘要: 第三方监测在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的土建施工阶段实施并指导施工,具有“客观、 独立、 公正” 的性质,对确保地铁工程及其周边影响区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地铁工程施工的特点,介绍了第三方监测的目的、作用、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项控制标准、监测管理模式以及在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第三方监测管理方法和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地铁;第三方监测;管理模式

Abstract: the third party monitoring in urban metr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ivil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has the "objective, independent, and justice" the nature, to ensure that the subway engineer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ffected zone environmental saf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r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ird party monitoring purpose, function, monitoring scope, monitoring content, monitoring frequency, monitoring item control standards, monitoring management mode and in monitor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further perfect the third par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suggestion.

Keywords: urban subway; The third par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U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地铁建设也进入了高速施工阶段,地铁工程大都处于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密集的城市环境之中,所以,在地铁施工期间不仅存在工程自身的安全问题,而且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的将危及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纠纷。为了在地铁施工期间客观、公正地评价施工对影响区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准确地对可能发生的危及施工安全的隐患或事故进行预测预报,确保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并为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破坏纠纷提供公正的责任认定依据,因此,对地铁工程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监控量测是十分必要的。

1.第三方监测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方监测是指在工程施工期间,业主委托独立于承包商、监理及设计,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 依据有关规程和条款,对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建( 构) 筑物、道路、管线等周边环境进行客观、独立、公正的安全性评价及参与环境破坏纠纷处理的一项监测工作,是业主为确保施工影响区的环境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

国内城市地铁工程建设大都已经引入了第三方监测,为地铁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采用第三方监测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

(1)地铁施工期间对地铁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的位移、沉降实施监测,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评定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做出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

(2)对承包商的施工监测数据进行监督、检验复核,避免少报、瞒报现象的发生,使业主掌握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对施工监测的方案、仪器、人员和数据处理及分析进行审查并进行技术指导。

(3)地铁施工影响区内发生环境破坏的投诉事件时,第三方监测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监测数据,作为有关机构评定和界定相关单位责任的依据。

(4)作为地铁建设单位施工期环境评价及保护的一种尝试,为后续地铁建设的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5)以监测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完善地铁工程设计理论,验证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 使以后的地铁工程施工设计更加安全经济实用。

2.第三方监测的范围和内容

为确保施工期间沿线周边环境的安全,根据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理论及经验,将监测范围确定为站线结构物外缘两侧30 m范围内的地下、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等,并对30 m以外的重要建( 构) 筑物也实施监测。

第三方监测对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进行评价、预警和报警,主要监测内容包括:

(1)地铁车站监测内容:①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监测: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及沉降;围护墙身深层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基坑外水位;围护桩内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②周边环境监测:周边地表的变形及沉降;地下管线变形(沉降、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等。

(2)地铁隧道区间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洞内外观察;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洞周收敛;钢拱架应力;锚杆轴力;相邻地下管线变形;建筑物变形;爆破震动;围岩分类等。

3第三方监测的要求

3.1监测频率

第三方监测的频率和周期应根据监测项目、离开掘进面距离、变形速率和稳定状态确定, 在监测过程中给予调整。主要监测项目的观测频率:测点距掘进面30m以内一天一次,其他测点2~7天一次,当地表、道路测点的沉降速率大于3 mm/ d 时宜每日1 次,建(构)筑物测点的沉降速率大于1.5mm/d时宜每日1次,地下管线测点的沉降速率大于2mm/d时宜每日1 次。每个监测对象的监测周期应从土建施工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为止,可分3阶段:施工前期只需观测1次取得初始值;施工期(指车站或区间隧道施工开始至完毕交出轨行区为止), 按上述频率监测;稳定期( 土建施工完成) 继续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可半月或1月1次,直至稳定为止。是否稳定可用90d的累计沉降值求平均速率来确定,当道路、管线的沉降速率小于0.04mm/d和建( 构) 筑物沉降速率小于0.02mm/ d 时,认为已经达到了稳定标准,可以停止观测。

3.2监测项控制标准

第三方监测控制标准是为了确保监测对象的安全而设置的最大允许变形值,当监测点的变形值达到控制标准(见表1)的80%时应提出预警,提醒施工方注意,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控制变形,当变形速率大时, 警示施工方可能违规操作或地质、环境发生变化。达到警戒值时, 业主、设计、施工方会同监测单位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变形量继续增大,同时,监测单位应增加监测频率,及时把监测数据报业主及有关部门。

表1 各监测项目警戒值

注:H为基坑深度

4.监测管理模式

通过调研,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见表2),并分别进行了优缺点分析。

表2 地铁监测管理模式对比分析表

从管理成效和国内城市地铁监测管理模式来看,第三种管理模式相对应用较多,根据表2的分析发现,综合管理成效也相对较好。

5.第三方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监测不仅是对地铁建设项目的施工监测,更是对施工方监测的一种监督、比较和对整个地铁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肩负着地铁项目的管理职能。但是由于地铁项目的特点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其管理职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实现其管理效果,使第三方监测等同于施工方监测。

(2)在实际作业中未按监测方案执行或者机械照搬监测方案。监测点位未按方案的要求布设;监测频率达不到施工要求的频率;监测时间与施工不同步,落后于施工时间;监测时周边环境情况已与方案制订时不同,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仍照搬原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致使第三方监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监测数据分析整理不及时。只有监测数据, 未根据施工及监测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安全评估;未与施工方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没有真正起到第三方监测的监督管理作用;监测成果的报送不及时, 延误其使用时效;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数据只是一次性使用,无法为后续施工提供长期的参考利用价值。

6.建议

(1)国内地铁土建工程第三方监测刚起步, 管理方法和体系尚不完善, 并且可供参考的文献不多,因此应该在实际工程中多积累基础资料,加强基础研究,逐步建立科学的第三方监测方法,确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监测精度,监测频率和周期,监测警界值,监测成果反馈方式等。

(2)对第三方监测单位的定位和监督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建议尽快出台针对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管理办法。

(3)鼓励第三方监测单位不断尝试新技术新设备,增加自动化监测、视频监测的应用,确保能及时、全面的获取监测信息,并在监测信息管理方面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实时化。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CJJl3—2011);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 GB50308-2008

[4]《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GB50497-200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 张成平, 张顶立, 王梦恕. 深圳地铁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与第三方监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5) : 47~50.

上一篇: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责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