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心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4 08:51:45

医院中心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13

医院中心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医院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点事项,因中心换药室面向全院50多个科室外借、回收能复用的器械物品等。它所面临的污染因素很大,所以说,中心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之一。现在由于各种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出台,多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认识到了中心中心换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也有个别环节消毒隔离工作做的不到位,需要有待整改。

医院中心换药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

物品管理方面,各别物品的使用和保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①无菌物品用具包布不合格,有的包布已经破损,还有一些手术器械包的双层包布出现严重的贯通伤,早已经完全失去屏保作用,但是却没有引起重视,仍然派送到各科室使用,埋下医疗安全隐患;②有的无菌物品和用具没有明显的灭菌标志,不符合规定,有的准备灭菌的消毒包超过规定标准,影响了灭菌效果等;③无菌盘,或无菌消毒液打开或用后,没有标明打开日期与时间;④消毒包外不注明内消物品名称及数量;⑤无菌物品灭菌后使用的有效期不明白,有时甚至过期了还在用;⑥一次性物品使用不规范,用前不认真检查,偶有包装漏气还在用的现象。

环境卫生方面,首先,中心换药室医疗器械的放置不规范,灭菌消毒后的物品不按先后消毒时间放,造成偶有使用过期物品。用过的各种没有进行初步处理的治疗器械随意摆放。在病区清点医疗护理用物时,没有保护性措施,造成污染清洁不分。在换药室外面的一些未消毒的工作场所,穿着防护服到处走动,在进行清洁、污物处理时,没有及时更换手套,洗手,医疗器械浸泡之前,没有实行消毒的监测,中心换药室环境不卫生,打扫不及时、不彻底、环境潮湿、不通风、消毒的紫外线灯不能及时更换,没有记录灯管使用时间,影响了灯管的消毒的有效性。

消毒隔离的监控,监控制度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偶尔出现制度、规则制定的很全,但实际未落实到工作中。

执行制度不严、表现在操作台不整洁,检查器械清洁度不认真,着装不规范,洗手的依从性较差,取出的无菌物品未用又放回原处等。

医院中心换药室清洁隔离整改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使她们明白中心换药室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和安全。严格的、有效的消毒隔离工作在控制院内感染和保护我们自身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物品管理,具体做到:①不用不合格的包布,包器械时认真检查,发现有磨损或贯通伤时及时更换。及时更换补充新的包布;②各无菌物品注明灭菌标志,有效使用期及包内器械,物品名称,便于使用及检查,打开用过的无菌物品一定注明开包时间,过期不能再用;③加强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认真做好用前、用中及用后的检查,发现有漏气、缺损、过期等均不能用。

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每日坚持用含氯消毒剂湿擦桌面,湿拖地面,房间用空气净化器3次/日,每次1小时消毒处理外,还需定时通气换气,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空气清新。各类物品摆放有序整洁。

加强消毒隔离监测,建立健全科室质控小组,经常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不断完善相关流程,建立存在问题追踪记录薄,责任到人,人人参与管理。

严格按规定使用消毒液,每次浸泡消毒液前认真核对,监测和登记,浸泡时间有效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特殊感染器械另行浸泡消毒,器械保养剂容器定期消毒更换,并有记录。

无菌物品分类放置,尽量小包装有序摆放,每天检查及时补充,避免频繁手接触无菌包的机会,各类物品的使用,严格控制在有效使用期内,严格将有效制度落实到位。

医院中心换药室是全院医疗护理借用消毒灭菌物品的场所,也是全院污染较集中的地方,不论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还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以及保护工作人员本身,消毒隔离工作都非常重要,因此,通过中心换药室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细化工作流程,不断学习、总结、改进工作,使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更好的控制了污染扩散和传播的机会,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及患者的治疗安全。

慢性胃炎病理改变,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得到缓解乃至痊愈。通过饮食调理,可以避免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但是,人在社会中工作和学习,压力、挑战无处不在,极易产生不良心理状态,使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促使胃酸分泌、胃液分泌减少,加重或诱发慢性胃炎。这就是中医学所谓,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可引起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脾胃不和等证候。慢性患者的心理调节不容忽视。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个性特征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慢性胃炎与其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必要时可以请心理科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使患者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保证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治疗必须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进行的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临床表现,促进受损的胃黏膜恢复;良好的饮食习惯即保证了人体各种必需营养素的摄取,又不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积极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正确的对待病情的复发,也能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

参考文献

1 陈晓岩,贺飞,陈宏雄.慢性Hp感染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529.

2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2-204.

3 黄雅惠,于淑芬,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2:59.

上一篇:如何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下一篇: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