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应重视规范答题

时间:2022-08-04 07:04:53

高三化学总复习应重视规范答题

摘 要: 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用语 规范表达

据统计,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的: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应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复习,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如有机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等号可逆号还是箭头;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简化;缺氢少氢,等等。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

1.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些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板书要规范。

(1)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板书快速只写碳链: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会受到这种“示范”的

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2)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主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而实际上的结果是:板演过的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中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今后如果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就会自动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能表达清楚的才是真正掌握的”。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既不具体,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教科书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而且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许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就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要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

细节决定成败,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庆根.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化学教学,2006.1.

[2]黄延旭.规范化学用语提高学科素质.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6.3.

[3]江会照.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化学教学,2006.8.

[4]彭辉.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下一篇: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