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法国商法典》与《德国商法典》特点之不同

时间:2022-08-04 03:31:31

浅议《法国商法典》与《德国商法典》特点之不同

摘要:19世纪后,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与德国等近代国家相继制定了法典, 商法的发展正是对应了这些政治、经济的变革,是一个由中世纪商人习惯法过渡到近代国家商法的过程。

关键词:法国商法 德国商法 特点 模式

近代的大陆法系商法,是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多元的政治团体逐步向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从商法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以后尤为重要。

19世纪后,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全面崩溃,中央集权国家相继成立,经济上,基尔特经济与都市经济日渐扩大,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法律上,法国与德国等近代国家相继制定了法典。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商法的发展正是对应了这些政治、经济的变革,是一个由中世纪商人习惯法过渡到近代国家商法的过程。

一、 法国商法的主要特点

法国商法法系以法国的商法典为核心,以行为主义和客观主义为法系的主要特征和立法基础。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 确立了商法作为基本法的法律地位

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是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并列的基本法典。尽管在私法体系中,民法为一般法,商法为特别法,商法无规定或者条文不完善的仍应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但这丝毫不能减弱《法国商法典》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地位。自1807年《法国商法典》颁布后,就开始了这种形式上民商分立的立法实践。这种赋予商法以独立地位和作用的立法实践,之后被《德国商法典》、《日本商法典》等相继仿效,其历史影响和意义尤为深远。

2、 以客观主义作为贯穿商法体系的红线,确立了商法典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

纵观整个大陆法系的商事立法,其法典编纂原则可分为两种:其一,主观主义原则,又称商人主义和商业法主义原则,是以商人概念为核心,并以此为基础来阐述商行为概念,进而按照这一思路构造商法典。德国是采取这一原则的典型,它以此编纂了德国新商法典,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主观主义即商人主义立法模式。其二,客观主义原则,又称商事法主义或商行为主义,即以商行为概念为核心,并以此为基础表述商人概念,进而按照这一思路构造商法典。法国最早采取了这一原则,并以此编纂了商法典,成为客观主义立法模式的典型。

二、德国商法的主要特点

1、采取主观主义(商人主义)立法法例

该体例对“自然人”、“法人”与“商人”作出界定和区别,以体现对商人的特殊关注。按此原则,商人是商法的中心,同一行为,商人为之,适用商法;非商人为之,适用民法或其他法律。《德国商法典》的商人主义既区别于中世纪的“商人法”,又有别于《法国商法典》的“商行为主义”。中世纪商人法是一种商人自治和商事习惯法,商人与其他非商人具有等级身份上的严格区分。而《德国商法典》是以其同时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为基础,民法中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原则的规定,对商人还是适用的。此外,由于商人职业的特殊性 ,商人在法律上受到广泛关注,对其的规则、规范最终随着国家立法的加强而上升为国家法。国家性(性)成为近代国家商法的显著特征,这与中世纪时期商法以商“职业”作为本质特征并被广泛地适用于不同地域的“商人”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德国商法典》采取主观主义原则,以“商人”来解释“商”,而不是以“商行为”来解释“商”,体现了《德国商法典》不采用民法典“法律行为”的特点。《德国民法典》的“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商法的价值则以效率、简捷为目标,注重的是“定型”和“外观”。从法律行为的“心素”(意思主义)和“体素”(表示主义)上看,倾向于“表示主义”,因此这种采用形式上的、定型化的“商人”概念来追求于商法的目标价值,以界定《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商法典》的区别,乃是德国商法体系的最主要特色。

2、 采取分立式的发展模式

与《德国商法典》采取补充式(删除+修改)的商法吸收体系相比,《德国商法典》则采取附加式(另立+修改)的商法分立体系模式。具体而言,《法国商法典》自颁行之后,尽管颁布了《票据法》、《股份发》、《保险法》等单行法规,但其公司、票据、保险、破产等商事行为依旧是《法国商法典》的特殊组成部分。而《德国商法典》颁行后,它在商法体系的作用愈来愈趋向于“总则”性质(其他单行法规则属于“分则”范畴)。

首先,《德国商法典》之中原本便无《票据法》、《支票法》、《保险法》、《保险契约法》及《破产法》,而海商法也只部分列入其中,这些法规都以单行法的形式独立存在于商法典之外。其次,《德国商法典》除第一编总则以外,在其分则编中都有“一般规定”,起着分则编“总则”的作用,使得其分则也获具了相对的独立性。加上《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德国股份法》的颁行,第三编商事账簿的分编另立,都反映出《德国商法典》独特的附加式所具有的整合功能。

3、 采取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立模式

《德国商法典》不像《法国商法典》那样采取实体法与程序法混合模式,而是将商事法院(法庭)删除,将德国商事案件划属德国普通法院管辖。此外,因德国普通法院分为联邦法院、邦法院、州法院和区法院,除在区法院设立民事庭、经济庭和商事庭外,其他法院均设民事庭和刑事庭。这表明德国采取的是诉讼一体化原则,即不设单独的区别于民事的商事法院。对“商人”的特殊关注仅仅体现在《德国商法典》等实体法的规定上,而不体现在特殊程序的设立上。

参考文献:

[1]林嘉主编.外国民商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任先行,周林彬编著.比较商法导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庄周梦蝶”与“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内涵探析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