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08-03 11:42:47

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当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初中阶段,这时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危险期”,他们正由少年向青年的初期过渡,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也是独立和依赖、自觉和任性矛盾并存的时期,伴随着身心的快速发展,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切实做好的一项工作。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开设并真正上好心理健康课

中小学校必须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心理健康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按照教科书内容由低到高、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讲授有关知识外,还要结合每个班、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现实中,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仅仅在课表上列有心理健康课,但并没有专业的教师任教;有的学校即使有教师上课也是照本宣科地读读教科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多大的帮助。这种状况必须整改,把心理健康课真正上好并且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文化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形象的主要载体。整洁优美的校貌、实用美观的教学设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草树木、整齐统一的校服等,都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1.创建和谐、美丽的教育主环境。舒适、优美、安静、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其效果比简单的说教、灌输要好。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静态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校园每一个角落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点,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县教育局党委提出“让校园绿起来、学校美起来、景点建起来、路面硬起来、路灯亮起来”,这一决策完全符合教育规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达标创建活动,全县中小学都进行了功能提升和改造。现在,广大师生都在优美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尤其是学生们,他们比以前文明了许多,快乐了许多。洁白干净的墙壁上没有人再乱写乱画,坚固美观的门窗没有人再乱踢乱踹,碧绿的草坪鲜艳的花朵没有人再乱踩乱摘,崭新的桌椅没有人再乱刻乱画。校园里没有了随手丢弃的废纸和包装塑料袋,教室里没有了大声喧哗和吵闹。学生们满脸微笑进校园,轻声慢步进教室,全神贯注听讲课,和谐友爱度课间,对教师彬彬有礼,与同学互助互爱。“文明、和谐、美丽”的校园风貌,给学生提供了一片修身养性的新天地。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此前提下,以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达标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设施配套,建立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并通过这些宣传媒介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展示牌、标语牌、警示牌的装点已成为我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学校还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科技制作、泥塑、剪纸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达到了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鉴于近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不断蔓延,我认为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校董事会以及开展教育咨询活动,对学生家长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传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学会赏识和激励,保证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建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有益学生身心健康

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要靠教师主动去创建。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心里装着学生,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创建出一个融洽的课堂环境。

1.以微笑对待学生。微笑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崇,因为微笑是和谐的体现,微笑是亲切的象征,微笑是师生交流的简单方式,微笑是教师内涵的自然流露,它能给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微笑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学生需要微笑,教育学生离不开微笑,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象征。善意的微笑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育教学中运用微笑的艺术,能使你的教育管理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老师们,不管你的心情是轻松还是失落,当你面对学生的时候,都别忘了流露你真诚的微笑,因为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2.以平等民主对待学生。我认为,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的教师最具有感召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性强、富有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激励和引导。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教师的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途径不同、趋向不同。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声音。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更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快乐和幸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准。

3.以和谐教学对待学生。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求善求美。以前有一些教师习惯运用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这样做不但否定了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且极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努力放下架子,想方设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接受教师善意的批评与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放松,心智得到启迪,行为得到锻炼,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很容易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感,表现得性格孤僻,情感脆弱,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产生不良情绪,甚至非打即闹,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教师就更应去关心、呵护他们,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找到依靠,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安慰。让学生自己通过反省和换位思考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慢慢调整好心态,教师同时应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尽量去克服自身的不足,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你能行!”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懂得,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和爱,以微笑、以平等民主、以和谐教学去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正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事实证明,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管理,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基于生活的政治教学策略 下一篇:教育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