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歌唱吐字的民族化

时间:2022-08-03 11:04:01

浅论歌唱吐字的民族化

摘要: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上的艺术。声乐训练中的字声结合就是声母和韵母的关系,声母主管口中出字时阻气的部位,而韵母则主管字在口中形成时的口腔形状。在歌唱时声母(字头)主管字的清晰度、感情与风味;韵母主管声音的响亮、圆润及饱满。在咬字与发声的结合中,要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时值、力度等,注重发声的科学化与吐字的民族化。

关键词:歌唱;吐字;声乐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声乐训练中的字声结合问题就是声母和韵母的关系。声母主管口中出字时阻气的部位,而韵母则主管字在口中形成时的口腔形状。声母不论清浊都不具备声响性,只产生气声。而韵母则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在歌唱时声母(字头)主管字的清晰度、感情与风味;韵母主管声音的响亮、圆润及饱满。如果咬住字头不放松,将影响声音的响亮、圆润及饱满。如果不咬住字头将失去字的清晰和情味,所以说不咬住字不行,咬死不放松也不行,在咬字与发声的结合中,要掌握声母和韵母的时值、力度等,科学合理地予以配合。

声乐和器乐的不同在于前者借人声抒情,后者借乐器表意,而人声抒情需要语言,通过语言来抒发感情,描绘事物,塑造形象和感染听众。因此,在演唱时字咬得准不准,词吐得清不清就成了演唱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传统唱腔向来重视吐字行腔,要求歌者字正腔圆并总结出声、情、字、腔、形,为歌唱者的五字要决。在这五字中,声、情、腔、形这四个字都是围绕着“字”来进行的,可见“字”的重要性。我国民族唱法的歌手十分注重吐字,但不少美声唱法的歌手却过分强调共鸣的部位,不太重视吐字的归位,演唱中出现含义模糊、表述不清的现象,这样无形中影响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如何把西洋唱法的技巧与传统唱法的吐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成了摆在美声唱法歌手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一、认清吐字的民族性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地域性和传统性,它是本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都为本民族服务,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民族性。用民族习惯或语言歌唱就是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美声唱法发源于意大利,后传遍世界,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声乐工作者吸收其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本民族的语言、风格而形成了各自的声乐学派,正因为有了这些学派,才使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得以发扬光大。

汉语是世界上语言优美、语汇最为丰富的语种之一,中国学习美声唱法的歌手,在掌握科学发声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通过结合中国语言、风格而形成汉语美声唱法学派的问题,事实上不少有志和有为的歌唱家已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李双江、郭淑珍、殷秀梅、杨洪基等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演唱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每一个歌手都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念――华夏土地是我们的根,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魂。

二、重视歌唱吐字的技术性

各民族的语言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尽管有不少国家语言比较接近,但各自特有的个性还是截然不同的语系。意大利美声唱法译意为“美好的歌唱”,属意大利语系范畴。而汉语则是规范了的普通话,其显著特点是语汇的丰富性、结构的灵活性、音调的形象性和四声的音乐性,成为世界上最丰富的语种之一。

中国语言的最大特色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开、齐、撮、合这一传统声乐吐字四呼技法,称为“四呼”。鼻、唇、舌、齿、喉五个阻气部位,称为“五音”。其中“四呼”指的是韵母,“五音”指的是声母。在声母和韵母结合时,要把握先短后长、先紧后松,先刚后柔、先横后竖,先扁后圆、先明后暗的原则。歌唱出字时像说悄悄话似的,要说得清晰而又富于感情和味道,有声有色,“声中有字,字中有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运用美声唱法时,将我国特有的吐字方法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笔者以为关健在于歌唱者掌握美声技法时,必须做到出声收音,咬字归韵,使自己的演唱既有完美的声音又有丰富的感情。既有准确的位置又有清晰的吐字,让观众承认是中国人在唱着中国人的歌,中国人在抒发中国人的情。如在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笔者有意识地加了一些富有民族风格的上滑音,结果歌曲风格更加清新明快、委婉动听,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又如在演唱《别亦难》这首通俗歌曲时,却在美声唱法基础上增加了通俗风味,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歌唱语言中处理好下面几方面关系,做到字正腔圆就不难了。

1.字与字的关系。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否则会模糊不清,甚至还会破坏声音的统一。在训练中怎样才能做到字与字的完美过渡呢?一是在字音转换时要保持打开腔体的稳定状态。无论字怎样变化,打开的咽喉腔体要同一个高位置的共鸣点。尽管字点变化不一,声音却是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从而把字与字的过渡转换好、衔接好,达到“字字如贯珠”的艺术效果。

2.字与气的关系。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正确呼吸的支持下吐出,所有的字都要在气息的轨道上走动和过渡转换,用气线将字贯穿起来。如果气息不足失去支持,就会声跌字落;气息过猛失去平衡也会将字冲散走形。气息不但支托着每个字,而且直接影响着字的力度感,如:轻重、断连等语气的表现都与气息的控制紧密相关。因此,以正确的呼吸作为歌唱吐字的基础,达到“珠圆长润”的艺术效果。

3.字与声的关系。在发声时要求咽喉部必须稳定,而在吐字时又要求口腔吐字器官的灵活,这就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那就要通过训练使歌唱者具备“两张嘴”:一张是吐字的嘴――口腔的前半部,即唇、齿、舌等。另一张是发声的嘴――口腔的后半部,即口咽腔。吐字的嘴要灵活,发声的嘴要稳定。但不能因保持歌唱“喉型”的稳定而造成音包字或不收音,也不能因口腔吐字的动作过大干扰声音的线条,使每一个字都唱在同一个声音支点上,同一个共鸣腔体里和同一个高位置上,做到字、声完美的结合,达到“声如串球”的艺术效果。

4.字与情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情达意的,因此必须做到“字里传情”。仅此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吐字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字里含形”,如弄清哪些字是音乐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对这些具有一定感情含义的字,都应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色,这样才能“一字成趣”,韵味浓郁。同时要在音乐旋律和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处理好歌唱语言的节奏,韵味轻重、强弱、快慢、急缓、抑扬、顿挫及断连等语调、语气、语势的表现,达到“词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三、掌握吐字的规律性

要想真正用好吐字,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熟练地掌握吐字的规律。这里所指的规律即语言的本质特性。

什么是中国语言的本质特性及规律呢?概括起来说就是语言的依据、种类、风格和品位。依据即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白话文章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种类,既繁多,语汇又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风格多样,色彩斑澜,四声归韵,富有乐感,善于表现各种复杂的情绪和特殊的事物;品位之高,身价之显,更是不容详解。其中,尤其是根据我国特有的拼音方法形成的字头、字腹、字尾以及十三辙的运用,为表现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竖起了丰碑。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认真对待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应成为我们学习好中国语言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廊坊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主要差异与辨正 下一篇:浅谈现代高校校园环境中的雕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