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示范找差异重实践

时间:2022-08-03 09:39:27

强示范找差异重实践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作为人类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交际工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在口语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示范、找准差异、注重实践,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 键 词】 普通话;口语教学;示范;差异;实践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间接会造成社会损失。”口语作为人类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交际工具,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际任务。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口语交流日趋重要,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师范院校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而教师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则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口语课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示范、找准差异、注重实践,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加强示范,树立学习典范

所谓示范,就是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教师从教主要工具的教师口语,它的示范作用就是“师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着崇敬感和信任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也普遍有着美好的期待心理,教师准确的解说、富有条理的讲述、推理严密的阐释对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严密性等品质的提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示范性,才能产生对学生语言的正面示范作用。

(一)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做示范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推广普通话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特别是担任口语教学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技能,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位教师只会用方言土语教学,那么即使他妙语连珠也不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如果一位教师这样介绍奉节:“奉(hòng)节是长江边上一座美丽的山城,那里物(wú)华(fá)天宝,人杰地灵,奉节有蛮多的土特产,比如著名的脐(jì)橙……”尽管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听者也只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教师的师范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二)用声情并茂、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做示范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像一位演员,她要用自身的语言形象,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准确与优美,激发学生学习和掌握祖国语言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生动优美、富于表现力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可直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韦志成先生在《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文中所说的那样:“或明快与含蓄,或豪放与柔婉,或庄严与诙谐,或简练与繁丰,或平实与绚丽,教师一抖风采,给学生作出鲜活的示范。”因此,欲提高学生“说”的水平,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躬亲垂范。

二、找准差异,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差异,就是差别、不同。在口语课教学过程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找准差异,找出不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找准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学好普通话的前提是找准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要想学好普通话,就必须从语音、语汇、语法三方面着手,找出对应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找准学生个体差异

同一方言区的人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大致相同,但由于学生个人所处的具体区域不同、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虽同属于一个方言区,方言与方言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找出每个学生语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预设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症下药”。

三、注重实践,巩固教学成果

所谓实践,就是实际去做,履行。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开口说话。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多听、多记、多练的实践活动,才能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更好地使用普通话,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实践活动应贯穿于普通话口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一)循序渐进的课前练习

每期要求学生坚持轮流课前5分钟口语练习。具体做法为:

1. 学生练习。内容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朗读训练――讲述练习――说话练习――演讲练习;形式灵活自由,或个人或组合。

2. 教师点评。学生轮流练习后,教师、学生从语音、语气语调、练习内容、体态等方面或鼓励或点拨,指出不足,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创设情境的课堂训练

课堂是普通话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游戏如“传话游戏”“猜词游戏”“成语接龙”“扩充句子”“创编故事”“幽默歇后语”等,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欲望;教师也可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从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一段情景中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而无拘无束地参与,从而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形式多样的课外练习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效机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指导、训练。如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比赛、模拟对话、角色表演、专题小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口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强示范、找差异、重实践的教学方式,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启明,赵林森. 教师语言艺术(修订本)[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 朱慕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盛丽梅. 能言善辩,侃侃而谈――浅谈如何顺应时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D]. 苏州: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2004.

上一篇:舟山群岛新区旅游形象问题的紧迫性分析及现状... 下一篇:节事活动对务川仡佬族民俗旅游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