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时间:2022-08-03 09:02:48

黑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走进云山农场,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一栋栋风格独特的楼房,一片片茵茵流翠的草坪,突出自然生态式特点水上公园、健身苑、北山公园错落有致……

一组组数字像跳动的音符诠释着这里的变化: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708亿元,人均纯收入9 850元;实现粮豆总产19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64亿元;实现非公制经济总产值2.1亿元,从业人均收入12 285元;实现奶牛存栏突破6 000余头,农场经济综合实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黑龙江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农垦总局劳动模范单位”、“农垦总局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

实施富民战略建设新农村

云山农场制定了新的发展思路: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为基础,以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为重点,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进步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业是农场的主导产业,是立场之本。只有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才能有力支撑农场经济和其他各业的发展。云山农场通过市场对接,结构化的调整,机械化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及管理的集约,实现农业由单一产量增长向经济总量增长转变,努力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致富百姓挖掘出最大的潜力。农场按照“调绿、调优、调特、调专”的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种植业结构。一方面,农场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建设,着力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重点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高油高产大豆生产基地和饲料饲草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农场积极引导和扶持从土地规模经营中分离出来的小户家庭农场,凭借农场特有的土壤类型优势,发展以亚麻、红小豆、芸豆、扁豆、小向日葵、白瓜籽、中草药等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目前农场现有绿色水稻面积20万亩,年产绿色水稻12万吨;大豆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已达到10万亩,年产有机大豆近2万吨。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近5万亩。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云山农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地处理好国家、农场、职工农户的利益关系。几年来,农场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证了各项补贴及时、准确地下发到职工农户手中。由于历史原因,前些年职工农户积累少,生产生活资金匮乏,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农场出台了优惠的土地承包政策。虽然,近年来市场粮食价格不断攀升,农场完全可以将地租形式变为实物地租,但农场还是选择坚持货币地租,将粮食涨价部分让利于种植户,近三年来,累计让利于农户近6 000万元,使职工农户积累了再生产的资金。在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推广科技新技术措施上,农场还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2008年,为科技示范户补贴大豆根瘤菌、玉米覆膜等13项技术推广资金10多万元,补贴科技展示园、集中秧田地建设资金20多万元,增强了农业抗灾和粮食增产综合实力,提高了耕地的产出比率,种植户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2008年,农场投资960万元,重点更新了福田欧豹524、约翰迪尔824、纽荷兰等旱田整地大马力机械和水田割晒拾禾等机械629台套,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使全场拥有6 000多台(套)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净值达5 000多万元,农机总动力达7.5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7%以上。2008年农场还投资1 424万元对第20作业站2.2万亩低产田进行整理改造,此项目不仅对农场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改造,还净增加耕地895亩。并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第十管理区的晒场、农具场、农田水利工程和水田供水“油”改“电”工程进行全面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农具场、农业科技园区、种子仓储、气象设备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新农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前进的翅膀。

当粮食生产因“一补两免”政策的实施而备受青睐的时候,云山农场没有因此而冷落畜牧业,而是将其作为促进职工群众增收,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加以重视,农场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坚持以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奶牛业为重点,抓基础建设,抓政策引导,抓典型示范,抓规模饲养,抓良种引进与推广,抓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低潮中认准目标,在艰难中树立信心,在稳定中求得畜牧业发展。2008年,实现奶牛存栏6 900头,鲜奶产量25 000吨,肉牛饲养量9 534头,生猪饲养量5.45万头,其他畜禽养殖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云山农场在突出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逐渐向专业大户集中的同时,又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按照建设“八个基地”,实现“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实行多行业、多渠道、多元化发展非公有经济,增加从土地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和原本就无土地耕种的职工农户收入。农场先后成立了獭兔、狐貉、蜜蜂、鹿等养殖行业协会,并出台了优惠的养殖补贴政策,使獭兔、狐貉、鹿等总养殖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10%。推动了自营经济向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008年,非公有经济实现产值2.1亿元,利润0.735亿元,从业人均收入12 800元,培育科技示范户150个,小康模式户40个。

实施为民战略彰显先进性

“贴民心、解民意、干实事”。云山农场始终秉承爱民亲民、惠民富民的理念,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云山农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节约,强化管理,把资金合理地使用到老百姓最关心的行路、住房、上学、饮水、医疗等重点民心工程中,促进了农场平稳、和谐、科学发展。一是路。农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三年总投资5 050万元完成等级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60余公里,农场有5个管理区10个作业区实现了区区通。2008年,农场继续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成42.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实现十个管理区之间区区通,农场硬化路面连接密虎大通道达到两条,使农场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二是住房。为了使人口不断集聚在场部地区,自2005年以来,农场全面启动和落实“民心工程”,采取多元化投资,共投资4 000余万元,开发建设41 600平方米商业住宅楼;建设扶贫房158平方米;拆除和翻新改造土坯房1 3647平方米;新建和翻新小康房31 800平方米。2009年,农场投资1 800万元建设综合住宅楼30 000多平方米、建设别墅住宅楼10栋3 200平方米,建设廉租房750平方米。三是上学。近年来,农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在建成现代化教学楼的同时,农场又先后建起了公寓式学生宿舍楼5 700平方米,建起2 3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学实验楼。2008年,建设2 400平方米的农场幼教中心,实现幼儿集中教育。2009年,投资550万元,完成小学综合楼建设、幼教中心内部建设和中小学教学楼改造工程。四是饮水。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的水,2006年、2007年农场投资95万元,完成了农场15个单位的饮水工程建设和改造。同时,防疫部门每年对基层单位的饮用水进行定期检测,加强水房、泵房水处理的监督,不断提高职工群众饮水质量安全。2008年、2009年,农场又投资300万元进行场部安全饮水改造工程,让全场职工群众吃上健康环保的放心水。五是医疗。为了解决农场职工关心的医疗问题,农场在不断完善医疗改革的同时,注重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投资百余万元用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购买和办公场所的改造。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医疗和办公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职工医院开设了2个面向低收入职工的“平价病房”,他们的治疗费减免30%,药费减免8%。

关注公平,关心弱势群众,也是农场多年来的工作重点。2006年起,云山农场已全面启动“助学、助资、维权”三站行动,共为全场61户贫困户提供扶持贷款43.5万元。农场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对于贫困职工和因工伤残职工,除了实行一对一的“捆绑式”帮扶外,农场还出台“生活补助田”政策,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农场享受“生活补助田”的职工共有142人,每年实际让利和提供优惠达26万元。

为了加快产业化带动万人城镇支撑点,云山农场通过挖掘潜力与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延伸城镇功能向外延方向发展。这个场在引资300万元兴建亚麻厂的基础上,又兴建了绿云山泉和仁和米业、砖瓦、水泥制品等私营企业,实现再就业人员近500人。2009年,这个场在工业园区内招商引资水稻加工、发电、供热联产和梅花鹿养殖及鹿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大再就业力度,拉动小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并且认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争取到再就业经济补偿金 60万元,为职工群众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资金来源。农场党委还通过举办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共实现“40、50”人员就业和再就业450人。

实施城镇战略建和谐社会

云山农场在贯彻农垦总局制定的“抓城”战略中,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优势,按照“环境园林化、功能现代化、风格特色化、管理社区化”的总体要求把小城镇建设科学地定位在山、水、林、城相互和谐的基点上,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云山城镇。

目前农场已建成占地25 000平方米水上公园、占地15 000平方米健身苑和15 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馆,完成了占地面积22 000平方米的“北山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农场以文化娱乐广场、北山公园、水上公园、健身苑为主体的职工群众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已形成体系。

云山农场在“万人”城镇的规划中,注重文化底蕴,刻意追求“名人”效应。在建场初期,著名画家尹瘦石、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著名漫画家丁聪在云山农场生活、战斗过,并亲自修建了“五一”水库,2009年,这个场投资400余万元重新修缮五一水库,提升名人效益。为了让一些历史事件成为云山人民的永远回忆,2007年,农场投资30万元,建成了一个文化馆,馆内设有场史馆,配以图文并茂的图片,珍藏着百余幅老照片,其中包括丁聪等文化名人在场留下的真迹,大大提升了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四一八”烈士墓长眠着26位为扑山火而牺牲的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2005年,农场投资13万元对其进行了修缮,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庄严的烈士墓使得云山小镇的历史顿增厚重。

与此同时,这个场在“抓城”战略上,在依托自然特色,彰显生态图景上做足文章,保证生态型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在突出生态效应上,这个场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特色,下大力气保护林木,扩大绿化面积,突出“生态城镇”这一特色,坚持不求做大,力求做精的原则,追求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坚持“一处建筑就是一处景观”的建设指导思想,从生态型城镇的客观规律出发,无论是以水体为灵魂的水上公园,以山体为中心的北山公园还是突出文化氛围的休闲广场都强调功能建设尽显别致景色。特别是修建了占地2.5万平方米的水上公园,工程本身首先是一项治污工程,因上游的下水管道直接排污,长期形成难闻的恶臭,为先治污,后建设,农场自筹资金,通过严格的招标,精心设计,匠心独运,以水体为灵魂,设计特色景点。水上公园分为水上园区和娱乐园区两部分,优雅的仿木拱桥和曲折的甬道将两园联结在一起,造型别致的重檐亭和水中凉亭正好像“云山”两字,显得既古朴又典雅。娱乐园区的欧式风车、南美风情的图腾柱设计给人以安逸吉祥的情调。坐椅、垃圾桶在园里也显示出自然与人文不同的风格。

此外,这个农场北依完达山,拥有林地10.9万亩,林地植被覆盖良好,树种多样,为了打造与自然生态和谐交融的特色城镇,农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将天然林地中的树木移栽到居民区,目前,仅场部内就拥有白桦、柞树、水曲柳、核桃楸、五角槭、马兰花、黄花菜等绿化花草100余种。此外,这个场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爱我农场,建我家园”植树造林活动。采取拆违建绿、见缝插绿、裸地覆绿等措施进行绿化。自今年以来,农场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的花卉育苗基地和15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按照季节特点进行培育不同花草,一年三茬,分季节栽种。在街道两侧、场区周围栽种银中杨、垂榆、垂柳及各类野生树 10 000株,樟子松2 000株,云杉3 300株,栽紫穗槐70万株,种植草坪面积30 000平方米,住区内,多种木本花卉和草本花错落有致,相互辉映,美不胜收。实现了三季有花香、四季有绿色。目前,这个农场场部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人均40平方米。林中有城,城中有山,水在城中是这里小城镇的一大特色。

云山农场还积极营造知荣辱、树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进行北大荒精神新内涵、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了“学习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期优秀北大荒人”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升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讲文明、讲礼貌、树立文明新风为重点,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礼仪知识竞赛”活动。今年还开展了评选“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和谐小区”、“十佳和谐单位”、 “五好文明家庭” 、“送温暖献爱心”等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全场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近30万元,大力弘扬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推动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

在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上,农场成立了篮球、排球、门球、等十大文体协会,成立了“云山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农场还组织了老干部乐队,夕阳红秧歌队等,各种文体组织经常在文化广场举办篮球、排球、交谊舞、健美操、太极剑等表演。

夕阳西下,华灯齐放,云山小镇流光溢彩,把云山的夜晚打扮得分外妖娆。每天傍晚,伴随着悠扬的舞曲,在鲜花锦簇,绿地环绕中,老人、青年、孩童载歌载舞,休闲锻炼。

和谐凝聚力量,富强顺应民心。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云山农场在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将继续深化改革,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云山农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上一篇:金牌是这样撷得的 下一篇: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体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