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土地到紫禁城

时间:2022-03-08 08:07:22

从黑土地到紫禁城

我第一次摸相机很早。因为母亲当过摄影记者并爱好摄影,所以,家里有一架120相机。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我从未玩过的新玩具,很新奇。当然,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父母是不会让我当玩具玩的,最多是摸上几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摸相机”。

开始玩摄影是从下乡开始的。我下乡在黑龙江嫩江的山河农场。农场处在丘陵地带,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死火山。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天都是湛蓝的,是在北京从未见过的那种真正的“蓝天”,偶尔飘过一些白云,或几朵或一片,都很美,很有诗意。冬天的大雪虽然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但那是典型的东北粗犷、广袤的风景。

农场的生活很辛苦,没有文化生活。摄影成了让我陶醉的美酒。跟我在一起的一个北京同伴,他家长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所以我们总能弄到拍新闻片剩下的片头。当时我们知青是农场的工人,每月32元工资。我口攒肚挪地买了一架海鸥205。因为我们不愁胶卷,所以拍习作的机会很多。这在当时的摄影爱好者中条件算不错了。

我拍的最多的是农场的生产和生活,也拍周围的自然风光、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每次拍完彩色片我都要把胶片包装好,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寄到北京冲洗。然后就是左盼右盼,等底片寄回来,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拿到底片后,从中挑出最满意的几张,再寄回北京放大。这又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放大彩色片很贵,所以只能放5寸片。那时侯,冲洗彩色片与其说是等待,还不如说是期盼,就像小孩盼过年一样。

拍黑白片就方便多了。每次探亲从北京回来,都带些药粉和放大纸回农场。拍完照片,要等到天彻底黑下来,再用棉被把窗户和门都堵住,暗室就做成了,显影罐用我的旧饭盒。有一次我拿着正在定影的底片从“暗室”回宿舍。那天正好刚下过一场大雪,天又特别黑,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野里,突然摔了一跤。装着底片的饭盒飞了出去。我想,这下底片一定找不到了。我在雪地里摸了一阵,找到了饭盒。没想到底片被定影液冻在了饭盒里。

农场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由于有摄影做伴,生活还是充满了乐趣。周围的人都知道我会照相,所以总要我为他们拍照。我也很乐意帮忙,有这么多免费模特让我练习拍人像正是我巴不得的。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模特们”室内拍完,室外拍,白天拍完,晚上在灯光下拍。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摄影书也难看到。全凭自己摸索,所以经常会把照片拍坏。不过,我的态度很好,总会为他们补拍一次。

就是这一次次反复的练习,才有了今天这样扎实的基本功。许多人都说我们下乡的这一代没上大学,没赶上好时候。其实,任何事情有失必有得。从我个人的经历看,那段生活给我的益处就很多。除了在那里练就了过硬的摄影基本功为我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做摄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外,艰苦的生活磨砺了我坚韧的性格,培养了我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作为摄影师,我感谢那片黑土地。

上一篇:定西创作行 下一篇:光圈和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