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03 08:47:30

如何打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巧妙创设 效益优化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我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教学有效情境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变"学会"为"会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三、构建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应该是师生真情投入,能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相互接纳,精神舒展,心情愉悦,个性潜能得到了发展。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课堂充满平等,民主的精神气息,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心理安全和精神舒展,师生才能进行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持久的沟通理解,课题才能出现和谐、愉快的氛围。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行真诚的交往。

(2)要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走向和谐、愉快的境界。

(3)设计符合儿童本性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不是把教师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凡是教学内容能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大限度的把它转化为活动,可以把具体的教学设计成游戏、比赛、表演、故事,将所学的知识蕴涵其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直接经验中理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四、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觉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在教学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