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攻守联盟

时间:2022-08-03 05:34:44

如今从事装饰行业的企业为数不少,选择合伙经营的人更是不在少数,陈正与他另外两位合伙人就属于这一行列。

三个男人一台戏

陈正与邹勇的相识,应该追溯到他加盟房屋中介的时间段,因为工作的关系,陈正和邹勇成为了委托双方的当事人。多次的交流接触,让同为北京人和北京人的相遇,在地域和情感上有了更多的了解,亲近和坦率是必然的。

说起邹勇,算得上是装修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曾前往美国完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空调装修项目。邹勇这位在装修行业里的老人儿,和同样在行业里的安徽籍人士陈飞波有着十几年的老交情。如今又与新结识的陈正成了好朋友,三个大男人,在无数次的交流过程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那时候陈正加盟的房屋中介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同在一条街上,挨家挨户的房屋中介,陈正身上的压力不小。

这一年是2005年,全国的房地产发展火热,全国上下都在建房。陈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2006年底,邹勇、陈飞波、陈正三人达成共识,北京誉美嘉鸿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要从事办公室、写字楼等项目的装饰工程。

放弃房屋中介,投身到装饰行业,陈正正式迈入合伙经营的行列。

三个男人从此搭台开唱。

惊险大学城

因为邹勇、陈飞波有过很多“战场”经验,陈正他们的公司初期平稳过渡,公司运营颇为顺利。

昌平大学城八千多平方米的装饰工程,成为陈正三人很揪心的一次经历。事情发生在2008年,接到1600万元的大工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装饰公司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说起来这单生意的中间人是人脉颇广的二哥陈飞波,在三个人中,陈正在年龄上略小,位居第三,大哥的位子由邹勇稳坐。

二哥邹勇也是通过朋友的关系与昌平大学城的承包人相识,用陈正的话说,他们后来成了大包和二包的关系。所谓大包就是直接从业主承包方承包施工项目,一般包工包料;二包是指从大包手里进行专业分包。陈正说,在装饰行业里,能承包面积几万平方米的大学城,对方的实力不容小觑。为了能把工程归到自己名下,陈正三兄弟费了不少劲。带着大包去打高尔夫、去海南旅游,只要是能想到的方式他们都已用尽。经过几个月的周旋,同年6月底,终于把工程收入囊中,兄弟三人喜出望外。

伴随着欣喜,兄弟三人的顾虑也在不断增多。

第一次顾虑发生在谈判起初,在双方谈判过程中,大包希望陈正公司垫付工程款。但是对于陈正公司来说,垫资金额不能超过工程款的10%,也就是160万元。此时,他们之前的运作成本已经投入,要不要继续谈判,最终使工程顺利开工,他们顾虑很久。陈正说:“垫资是可以的,很多工程都有垫资的情况发生,但是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如果对方的资金链断裂,我们的垫付金额可能会达到工程款的50%甚至还要多,这样长此下去,对公司有很大的隐患。”邹勇、陈飞波、陈正犹豫了。又经过几次谈判,大包终于同意支付全部工程款,这让三个人松了一口气。8月份,昌平大学城的工程正式上马。

然而,顾虑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大包承诺工程款会分四期到账,其中后两笔工程款,让陈正三人的精神紧绷。随着头两笔资金的入账,第三笔工程款日期渐近,这时大包资金链紧张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包表示不能很快补充工程款,希望陈正公司垫付资金,以便工程顺利进行。而此时,陈正公司的160万元备用金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小于启动工程时能带来的杠杆效应。陈正很形象地说,扔进了一只鞋,你就要扔进去另一只鞋,然后衣服裤子统统投进去,他们的麻烦会更多。三兄弟有些慌了,陷入又一轮的顾虑之中。

对于事件中起到桥梁作用的二哥陈飞波来说,他对大包的情况表示理解,并且依旧保持认可态度,希望双方能继续合作。他给出的理由是他曾与大包多次接触,了解大包的资金实力,认为目前出现的资金断裂状态会很快得到解决;大哥邹勇的态度较为中立,他认为可以暂时坚持一下,也许事情会有转机。陈正说:“我有20%的犹豫。”风波之后再谈起这一次项目的经历,三兄弟会相视一笑。

不过在那段时间,三兄弟之间确实出现了很重的火药味,指责之声一片。曾经,因为担心大学城的项目可能会因为资金垫付问题导致公司倒闭,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的三个人,近一个月都没有相互碰面。公司在工程上遇到的任何问题,他们都选择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加以解决。在昌平大学城的施工阶段,陈正公司还有几个项目在同时进行,三个人都要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兄弟三人却从来没有一次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三个人都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躲避。这种关系,在大包的工程款到账的那一刻瞬间解除,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庆贺。不是重归于好,而是雨过天晴。

2009年春,大包将最后一笔30%的工程尾款支付给陈正公司。陈正说:“总算是有惊无险。”

合伙经营也要断臂求生

能成为合作伙伴,在陈正看来是由于机缘。首先自己的事业出于瓶颈状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其次,大哥邹勇和二哥陈飞波都是装饰行业很有经验和有分量的人,和他们一起打拼,资源和人脉有一定的基础。最后,合伙做公司能更好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早日使公司走上市之路是大家的一致想法。陈正说,踏实地做好现在的事,做好每一个工程项目,他们的理想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对于昌平大学城的项目,最坏的结果虽然没有发生,但三兄弟从中得出了答案:如果在昌平大学城的项目中,对方的工程款一直不肯给,他们会选择断臂求生!

陈正说:“我们是俗人,输不起。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断臂,工程可以不做,但是不能割喉。如果割喉,那就意味着我们翻盘几率几乎为零。”陈正解释说,人到四十不学艺,对于他本人,自我发展方向是可预见的,他没有第二次机会,大哥邹勇、二哥陈飞波属于有实力的一类人,而他不是。他的资源有限,实力有限,所以他不能失败。陈正坦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更希望大哥邹勇和二哥陈飞波发展的更好一些,陈正笑着说是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事实上,公司刚成立之时,三兄弟就有这样的想法:把风险降到最低。为此,他们每次到了利润分成的时候,都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作为储备金,以备公司更好的发展。陈正说,商场上风云变幻,生意场上起伏是常态,自保更像是为了在商场上多坚持一段路。对于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求生很重要。

分配要一人一杯奶

社会主义讲求和谐,合伙人也要和谐共存。好朋友合伙创业是很普遍的事情,出现问题也是常态。和大哥邹勇、二哥陈飞波合作的七年间,他们出现的矛盾并不多。大哥邹勇主要负责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二哥陈飞波负责前期市场调查和客户接洽,陈正负责后期的工程验收和收尾。三人各有所长,一个有技术,一个善交际,一个够稳重,三个合伙人气质各异,但是目标一致。

对于三个人的股份,陈正说,他们是均摊,“一瓶牛奶,一人一杯,营养均分。”这句话也应用在他们的分红过程中。一个项目赚了多少钱,除去前期花费,剩余的利润三人均分。陈正说:“钱,有点敏感,不过我们兄弟之间,没因为钱的事闹过矛盾。”

在陈正看来,合伙经营最怕出现钱的问题,很多合伙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谋求更多的利润、寻求更好的发展而选择分道扬镳。公司发展不好了要分开,公司干好了也要分开,这两种方式成了合伙人选择的两种极端。

陈正说,有很多合伙失败的例子,让更多有合伙意向的人不敢迈出合伙经营的一步,这让很多人错失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曾有人做出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连锁加盟的则高达80%。合伙有利有弊,只要合作伙伴志同道合,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合作进行到底。

陈正在讲述他合伙经历的过程中,始终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公司可以散,兄弟情义不能散!”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下一篇:赵依芳:将小作坊做成电视剧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