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优化

时间:2022-08-03 04:02:55

四川产业结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优化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战略层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四川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的战略层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优化产业结构的内涵目标、任务重点、道路模式,抓住机遇,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是切实推进四川产业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

优化需把握着力点

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既存在数量比例失衡的问题,同时也面临更特殊的困境。2012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3.8∶52.8∶3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5.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8%,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三次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型化特征明显,工业发展的能源消耗大,环境问题突出。

对四川而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既要协调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继续增强结构变动的增长效应,又要顺应现代产业升级新趋势,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化、价值链深化、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生态化;既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施“市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又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在工业结构重型化阶段不可逾越的情况下,还必须按国家要求完成节能减排刚性目标,尽量实现产业结构轻型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产业结构优化面临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四川产业结构优化更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多重目标,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环境与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未来三到五年仍是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应着力于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产业高端化与生态化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空间分工趋于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六大优化路径

路径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高、增速慢,要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中提升传统农业,加强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生产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农业,用现代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按照“产业化、信息化和规模化”要求,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花卉业等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发挥川菜、川粮、川猪、川烟、川茶等品牌优势, 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路径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仍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仅增强产业自身的竞争力,还有可能衍生和孕育出新兴产业,因此,传统产业也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推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油气化工、饮料食品、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突破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传统产业的集成应用,选择冶金、建材、油气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推进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生态化。同时,仍然要运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等规制性政策和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路径三:尽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局部领先优势

四川省已规划布局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但近期不可能全面出击,面面俱胜,还需要在重点领域中精心选择,“重中再选重”,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通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在局部领域率先形成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此,要充分发挥四川省科学技术优势,在产学研联盟基础上,鼓励协同创新,构建多技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机制;在区域布局上,要加强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发展,避免重复投资。

路径四:多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满足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旅游、商贸、家政、养老、房地产和社区服务业等生活业,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养老、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潜力;二是满足居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的公共服务业;三是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关键环节为重点,顺应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发展以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物流、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等为主导的生产业;四是把握新兴消费热点和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数字家庭、动漫、游戏等新兴商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路径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贯穿于制造全过程的研发设计、信息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生产业,从产业链角度,属于产业价值链中的不同环节,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围绕全省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从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会展到营销策划、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的生产业。加强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说到生产业,往往认为生产业只为制造业服务,与农业无关,这当然是个误区。生产业不仅是工业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得以顺利完成的条件,不仅包括对工业的服务,也包括为农业生产的服务,当前推进“四化同步”,更需要提高对农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涉农的生产业,包括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如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及花卉、城市园林等。

路径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新时期,四川提出并实施“多点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这种多极化、均衡化区域发展战略取向为全省优化产业布局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合理划分首位城市与市州功能,首位城市――成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和服务化升级,以建设“三中心”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提升成都服务业在西部地区的能级。

次级突破中,在泸州、德阳、绵阳、攀枝花等有条件的市州,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如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绵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资阳和眉山机车车辆产业集群、泸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及自贡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等等,形成强有力的市州经济支撑。

在夯实底部基础中,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要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加强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同时,继续探索产业跨区域合作的模式。近年来,成都与眉山、资阳、阿坝等市州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形式开展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要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注重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特别是川西北经济区,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与省内其他经济区合作的模式,通过借助外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关于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浙江省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我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