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时间:2022-08-03 03:43:52

影响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摘 要:文章对影响图书馆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图书馆员良好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员;生理健康;心理保健;专业素质

健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图书馆工作也不例外。所谓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二者都是做好实际工作的前提。

一、图书馆员的生理健康

图书馆作为图书和文献资料的收藏集中地,大量、长期、封存的藏书,由于周围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及污染物的影响,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和蛀虫,许多珍贵的资料受到损害,图书馆员的生理健康也受到影响。随着大量电子设备的进驻,新一轮污染正在形成,而这一问题也往往被图书馆界忽视。

1.影响图书馆员生理健康的原因及疾病。

细菌:通过人手上沾有的大量细菌,污染书刊,可引起相应的疾病,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痢疾、腹泻等。

病毒:病毒在外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少数读者在患传染病期间,借阅图书容易污染书刊,存在传播的可能性,尤其常见的急性结膜炎,常可通过书刊接触传染上红眼病。

霉变:导致馆藏文献霉变的主要真菌有烟曲霉、镰刀菌属等,可造成图书的霉变变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尘埃:如书库中积存尘埃较多,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致敏原增多,如微生物、螨虫、漆、物理因素等,对某些过敏体质的读者和工作人员,可引发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寻麻疹、螨虫性皮炎等。

另外,图书馆员在书刊借还、整书上架等机械化的工作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很容易因肌肉僵持、疲劳而引发颈椎疼痛,易患颈椎病及肩周炎等疾病。由于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电磁辐射污染更不可忽视,容易引发近视眼、腰椎病、肌腱损伤。

2.预防与对策。搞好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在新建图书馆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现代图书馆的环境、采光、温度、通风、湿度等要求进行设计。如新建的广州图书馆和佛山市图书馆,都设立了大型的通风设备和中央空调,整个格局是园林化、人文化的氛围。同时,也应对现有的图书馆(室)进行一定的改造:搞好室内外的绿化,配备一定的通风降温设施,做到环境舒适、卫生清洁、书架整齐有序,书刊分类规范,书库、阅览室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做好防蝇,防蚊,防鼠等工作,注意控制温湿度,防止书刊霉变。

建立完善的清洁卫生制度:诸如阅览室、借阅处的卫生规定、书库及借阅处的消毒制度、图书防护制度等等。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奖罚分明。

常用的消和消毒方法:图书馆应备有清洗、消毒、杀菌的物品和设备,配备各种清洁洗涤用品和消毒液。(1)书库内常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病菌和昆虫。(2)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对阅览室、借阅室用醋酸熏蒸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3)对已患有传染病读者借阅的书刊,应停借,并对归还的书刊进行必要的消毒。(4)藏书的防蛀防霉可用净霸防蛀防霉剂,其对常见文献害虫及霉菌具有明显的防治和杀灭效果,对图书文献纸张、字迹等没有明显影响,毒性很低,使用方法简便。

3.创建和谐、安定的图书馆集体氛围。为保障馆员身体健康,图书馆应每年定期安排馆员到医院作身体检查,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为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接受馆员合理化建议,组织馆员按自己的兴趣在业余时间参与各种体育小组活动。从而保证馆员身体始终处在良好的健康状况,激发了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馆员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馆员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二、图书馆员的心理保健

1.影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图书馆这个群体所营造的工作氛围、实行的奖惩机制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1)工作岗位安排不当。由于图书馆管理者不了解馆员心理与性格特征和实际工作能力,给一些馆员安排了他们不擅长或不愿从事的岗位,导致有些馆员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所学无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了一种生不逢时的压抑心理;有时安排的任务超过其所能承受的限度,也会对馆员形成一种精神压力,使其产生心理挫折。(2)物质激励机制不合理。现代社会强调竞争,优胜劣汰,图书馆同样需要合理的竞争机制。物质利益的奖惩不公,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上进、抑制消极因素的作用,反而会挫伤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馆员对工作失去热情,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3)图书馆工作分工的专门化造成馆员的厌倦心理。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强调岗位责任制,定员定岗,编制固定。明确的分工是有益的,但过度地划清界限,有时又使馆员容易产生对单调工种的厌倦和烦躁心理。长期从事一种固定的工种,如流通、著录等工作,有时会感到封闭,对外部缺乏了解,缺乏纵向联系。精力过度地集中于某一项工作,往往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烦甚至排斥的心理。

2.影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图书馆员个人修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主观因素同样影响着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1)兴趣不专,见异思迁。有这种心理的馆员有时也颇有雄心壮志,却不愿从眼前平凡的小事做起,不安心于图书馆平凡的本职工作,对什么都感兴趣,却又常常都浅唱辄止,本职工作也做得一塌糊涂。这种人缺乏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兴趣,见异思迁,最终一事无成又使其产生了心理障碍。(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图书馆工作各流程之间环环相扣,需要馆员不但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而且更要具有团体协作精神。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各流程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要求图书馆各部门互相配合。良好的集体气氛与融合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融洽,将影响馆员工作效率,造成与其它部门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使一些性格内向的馆员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3)心理负担过重并得不到有效调节。心理负担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家庭生活负担给心理上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工作中的失误、事业上的挫折、别人不公正的指责而形成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容易使馆员产生沮丧、失望等情绪。

3.消除主客观因素影响,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图书馆员要努力具备以下心理素质。(1)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立平凡岗位上长远的奋斗目标,克服好高骛远等不良心理,加强意志锻炼,培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安心于本职工作,把个人兴趣同长远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保持工作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2)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积极对待前进中的各种挫折。融洽的人际关系将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不必要的隔阂与误会,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减少挫折,消除焦虑心理。协调好自身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

4.图书馆管理者应重视保护馆员的心理健康。消除馆员心理障碍,保护馆员的心理健康,不仅要求馆员自身要加强思想与职业修养,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的提升,而且管理者也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馆员心理的因势利导工作。(1)合理使用人才,推行激励体制。图书馆管理者应以真诚的友爱去关心每一位馆员,不仅要在思想上耐心引导,在学习上鼓励上进,在工作中放手使用,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长处,用人之长,避其短。使其增加工作兴趣,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人人感到在图书馆有用武之地,有发展前途,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中焕发出非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全员培训,共同提高。随着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种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不断拓展,这就要求每位馆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利用图书馆采用的各种新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而由于岗位不同,工作内容和要求也就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员工,培训内容和方式应作相应调整。一个图书馆犹如一个大木桶,图书馆每位馆员都是组成这个木桶不可缺少的木板,忽视任何一部分员工的培训,都将制约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影响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倡导全员培训,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重点要有所侧重,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有层次有重点的全员培训机制。(3)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增强馆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图书馆管理者应当与馆员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和掌握馆员的动态,及时对馆员进行鼓励予启发。要积极帮助馆员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认识,引导他们适时转变观念,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可适当组织馆员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馆员发表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认真研究答复,使馆员在心理上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为使全馆上下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座谈会、文体比赛、联欢会等,让馆员有机会坐到一起,交流彼此工作及生活中的感受、看法,使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在融洽的气氛中增进整个集体的感情,这对于以后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激励理论。它指出:“个体在团体中常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动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此谓社会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良好的馆风,具有使人从众的独特的心理作用,是培养馆员健康心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一个图书馆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图书馆集体对个体“同化”和个体对集体“从众”行为的突出表现。作为馆风,它不是馆员自发的偶然的行为表现,而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影响馆员思想行为的力量,对馆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和行为规范作用。所以,馆风又是协调全馆人际关系,帮助馆员树立职业道德乃至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行为同内在性格及所处环境两个因素相关。在一个图书馆里,由于不断地进行“同化”和“从众”,使多数馆员逐渐形成相同的情绪,消除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大家处于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保护和增进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孟繁姝.影响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防护对策[J].科技资讯,2013,(4):253-255.

[2]石爱珍.论新时期图书馆管理思想变革与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49-51.

[3]陈丽纳.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策略分析[J].图书馆合作创新与发展,2011年卷:257-261.

[4]张金玲.高校图书馆员工激励问题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4页.

[5]周占书.浅谈图书馆馆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3):153-154.

作者简介:陈嘉媛,女,学历:图书馆学专业,本科,单位:佛山市图书馆,职称:图书馆 馆员。

上一篇:从善意取得和表见制度谈法律思维变革 下一篇:中国农村物流一种可行的平台化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