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演讲稿范文

时间:2023-03-18 15:30:51

论坛演讲稿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1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用心做教育,做智慧型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初踏上教坛,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作为低年级班主任我认为首先应做到“三勤”——“脚勤、嘴勤、眼勤”。脚勤要经常走到班级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未养成时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多观察学生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当学生有异常时要及时地了解、帮助他。嘴还要勤,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内心世界做学生知心朋友。尤其是我们是新学校,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必须要跟学生多沟通交流才能更快地了解他们,所以平常下课后一般我都不会急于回办公室休息,班上那一群小可爱总会热情地围在我身边说一些他们感兴趣话题,师生间距离在这短短交谈中拉近了很多。除了课间谈话外,我还习惯利用中午上课之前与他们聊天,有时候孩子们会说说家里发生事,有时他们会说说喜欢做事情、喜欢卡通人物……这些谈话内容在我看来虽然比较稚气但却拉近了我和学生间距离。

第二,重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

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觉得培养良好的习惯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使他们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生会在各方面得到提升。所以,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学习习惯,上课习惯,还是卫生习惯。开学初,由于孩子不了解我们学校的规则又加上二年级的孩子,自觉性还是相对较低,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打扫卫生,需要老师在旁边不停地督促、提醒。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在班上选出五名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同学,将她们两人一组搭配起来,每天一组轮换,一个领读,一个组织纪律,早晨一到校就组织同学进入早读,并配合“争星评比台”用小红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半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到校后都能在领读小组的组织下自觉进入早读。

我们班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如何让这些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懂事的小学生是我碰到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因而,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我从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 )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开展“加分评优”活动,谁先加分到一百分,老师就写一个纸条让家长满足孩子的一个合理要求并作为班级评优的条件,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在班中选拔出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做好带头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工作,如:早读,午休时间的阅读等。同时进行培养、指导,鼓励他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第三,平凡琐事暖人心

班主任,做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事,但就在这些小事中,架设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爱的桥梁。我们更需要比任课老师用心,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正像一位老师演讲时所说:“我们不能只爱漂亮的、优异的孩子,更要爱丑的、差的孩子们”。在工作中,人人喜欢好孩子,往往忽视了那些“问题”孩子,而实际上最需要教育关心的也正是这些孩子,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迸发出的小火花,那怕它很小很小。如:一个调皮的孩子,随手将地上的粉笔捡起来放在讲桌上;一个语文成绩平平的孩子在讲话中用了一个很贴切的词等等,班主任及时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火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表扬是人们的一种健康的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渴求得到别人的赞扬,“问题”学生更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捕捉这部分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满足后进生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的契机。

四、家校沟通,携手共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平时利用电话,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当然我做的还很不够,有时是缺少了会发现的眼睛,而有时是做了半途而废的逃兵,因此才让班级管理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任重道远。

也许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可能,你真的全身(心)都给了他们,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进步了……那种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那种甜蜜是从眼、鼻、口、耳、手往内流,一直渗入心灵深处。

我想,工作着的班主任是青春美丽的!那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稽征处的**,很荣幸能够参加“**公路青年论坛”,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动稽征》。

20xx年过去了,我忘不了,我们忘不了,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忘不了。20xx年的中国,悲喜交加,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以更加顽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人抗震救灾的精神,一直鼓励着即将走进社会的我们,勇敢经受住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考验,终于,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竞争,我们十分幸运地迈进了稽征系统。

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对稽征工作的认识几近无知,我们带着婴孩般的好奇和憧憬,轻轻地推开了稽征的大门。第一次到单位报到,第一次面对车户,第一次穿上制服到第一次参加路检……我们期盼过,兴奋过,每经历一次我们就更成熟一点,也更了解稽征工作一点。稽征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没有稽征的收费,就不会有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延伸,就不会有信息流、货物流的畅通,也就不会有一条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稽征工作是一项对社会对国家具有巨大贡献的行业,能够从事稽征工作是我们非常光荣的职责使命。

然而,对业务知识的不熟悉、对微机操作的不熟练,曾让初出茅庐的我们战战兢兢。幸运的是,省局、处里适时举办了培训班。局领导亲自为我们授课,谆谆教导我们要加强学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大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公路稽征事业的发展贡献光和热。局机关的处长们也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们全面了解了稽征工作的各种业务技能和规范要求。同时,领导们的亲切关怀,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和耐心指导,使我们对稽征工作从陌生走向熟悉,从担忧走向亲近,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稽征大家庭的温暖。培训即将结束时,青工委、团委、人事处的同事们还为我们策划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联欢晚会,局机关和9个稽征处的新人们欢聚一堂,用各自的创意和努力表演了包括舞蹈、小品、茶艺、书法等多种样式的节目,真诚地展示了我们新一代稽征青年活泼大方、强劲有力的精神面貌。这次培训是一次精彩的工作演练,全省87名稽征新人带着全面了解的业务知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满载而归,更从中充分体验到了稽征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我们为当初的选择感到骄傲和庆幸,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下定决心,回去之后一定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尽快掌握工作要领,绝不辜负领导们的殷切期望。

进入稽征队伍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我们仍在踌躇满志,国际形势却已发生巨大变化,一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猛烈来袭。我们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酝酿了十年的税费改革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时间,网络、报纸等诸多媒介,众说纷纭,对于改革后工作职能的转化问题,对于改革后人员的去向和待遇问题等,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知会何去何从,陷入了茫然的境地。而对于刚刚出校门的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如此富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已经深深眷恋上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却很快要奔向另一个工作岗位,实在是不舍啊!

对此,国家很快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别提到:“要按照转岗不下岗、待安置期间级别不变、合规合理的待遇不变的总体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总责,多渠道安置,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省交通厅、省局领导也高度重视稽征队伍,李厅长多次在会议上对稽征队伍表示非常的关心,并在相关文件中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稽征队伍十几年来做出的贡献。

各级稽征部门也没有让领导们失望,在最困难的时期,稽征部门一如既往地发扬交通系统的传统精神,体现了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充分显示了稽征系统是一支经受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的队伍。

20xx年11月底,实施税费改革已经非常明朗了,但全省38亿的征收任务还没有完成,全体稽征职工没有放弃,为了给稽征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全省九个稽征处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常规路检。在一次夜间路检时,被拦下的车户对正在检查缴迄证的一位股长说:“你们单位都要撤消了,你工作都快没了,你干嘛还这么卖命?!”语气中充满着不屑。“只要我还穿着这身制服,我就是稽征人!”一句十分普通的话,却铿锵有力,让车户无话可说只能按规定补交漏欠规费,也让初出茅庐的我敬仰了许久。股长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对稽征工作这种朴实执着的感情,对我是发自内心的一份感动和震撼。股长从93年就从养路班来到稽征部门,他对稽征的感情十分深厚,我明白股长对稽征工作所付出的心血,他曾为稽征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从股长的身上看到了老一代稽征人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无数个日出日落、沧桑轮回,他们用微笑与行动诠释着优质服务的理念,诠释着和谐稽征的真谛。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年轻人,我想,他的精神也正是十几年来稽征事业不断前进 的动力,正是**稽征精神最好的写照。

**稽征的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是在16个春秋里辛苦浸泡出来的。从1993年至今,**稽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艰难过程。这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的风雨稽征路:1993年分建之初,**稽征的固定资产只有一些老旧的工具车和吉普车,就连最基本的办公场所很多都是借用的,办公征费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但它以一种“拓荒者”的姿态,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边组建边发展,现在发展到每个基层所都拥有成套的办公用房,有自己的公务和路检车辆,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16年来,**稽征人秉承爱拼敢赢的精神,忠于职守,文明征收,优质服务,先后征收各项公路规费287亿元,特别是近4年来,规费征收每年均以超4亿元的速度递增,增幅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三的好成绩。16年来,**稽征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积极推进软件开发应用。从最初手工开票、使用复写纸的时代到全省联网征费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征费手按键盘、稽查手提电脑”的新飞跃,更开发了网上缴费、自助缴费业务,运用了高科技的车牌自动识别抓拍系统,推广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受到了全国同行的关注。16年来,**稽征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廉洁奉公、政治业务素质高的稽征队伍,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车户的高度赞誉,多次被交通部、省政府、交通厅评为先进单位。从1993年到20xx年的十六年,可谓是**稽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十六年,是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十六年,是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六年。十六年来,数以千计的稽征人紧紧抓住规费征收这一中心任务,牢记“为国家征费,为兴路开源”的征稽使命,努力倡导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路畅人和、服务**”的行业价值理念,恪尽职守,千方百计做到公路规费应收尽收,为我省公路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力量。十六年来,**稽征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在稳定中前进,克服了税费改革宣传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20xx年38.4亿的费收总量,给公路稽征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稽征走过的16年,是辉煌的16年,是光荣的16年,是让所有稽征人无悔的16年。在这风雨稽征路上,饱含了稽征人的激情和汗水。我们坚信,这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队伍将以闪耀的业绩载入稽征史册。

此时此刻,**稽征人正以大局为重,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难忘的昨天。面对着改革的今天,我们老一代稽征人深情地说:“只要队伍不散,只要整个团队还依然能够在一起,不管是回去公路养护还是从事其他更为艰难的工作,也不管工作再多再苦,再脏再累,我们都愿意,我们都无怨无悔。但是,如果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我们也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的,过去,稽征队伍收好费是为**交通做贡献,现在,支持改革、稳定过渡也同样是为**交通做贡献。在这种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刻,**稽征人没有气馁,仍然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如既往地做好税费改革过渡期间的各项工作:开展对漏欠规费的追缴工作,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管理工作,抓紧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抓好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做到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工作照干,站好最后一班岗!

作为新人,我们在稽征岗位上只工作了半年多,但有太多太多的人和事令我们感动……这种感动化作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工作,为公路稽征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为**交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国家的发展注入青年人的热忱血液。将来不论到任何岗位,我们都会服从组织安排。当然,如果我们能够选择的话,我们还将无怨无悔地做一名自豪的交通人,把稽征优良的传统和蓬勃的朝气带到新的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一通百通、**先行”的交通实践主题,以我们飞扬的青春为**交通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3篇

尊敬的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IBM中国公司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2005年的IBM论坛。这已经是我们第四届论坛了,人们说“事不过三”,但是我很高兴地看到,各界朋友对我们的论坛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感谢大家对IBM公司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感到了相当的压力和挑战,那就是如何把我们的论坛办得一次比一次更好,而不是江郎才尽,一次不如一次。

其实类似的压力在IBM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始终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论坛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环境下,整个企业如何能够始终与时俱进、把握潮流,始终代表用户的最新需求,代表信息产业发展最先进的方向。从老沃森把一家专门生产打孔机的公司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开始,这位创始人就显示出对宏大目标的期许和不畏挑战的坚毅,而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引导着IBM在百多年的产业风云中,始终无法被别人取代。

今天,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成就卓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探讨的话题。

现在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评选:最受尊敬的企业、最受赞赏的企业、财富500强等等,也有很多关于基业常青的讨论。有意思的是,没有一个是关于“最卓越的企业”的评选。尽管卓越一词能够如此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行业地位和长期发展潜力,尽管追求卓越是雄心壮志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始终如一的目标。

出现这个现象也许是因为“卓越”一词涵盖了太多标准而难于评判;也许是因为“卓越”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不经过历史检验,我们永远无法声称自己的企业已经“卓越”而停滞不前。但是今天,我相信是时候来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今天,当全世界的眼睛都转向中国的时候,我们这些中国企业,将以什么样的状态来迎接世界范围内“中国时代”的到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卓越的企业成就伟大的时代,而伟大的时代又孕育了卓越的企业 。

迎接中国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今日的中国是机遇的同义词。大家都知道,中国曾经是世界的巨龙,在一百多年前,这条龙的GDP曾经占到世界总值的三分之一。后来打了个瞌睡,结果让美国的GDP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最近这20多年,这条巨龙又开始苏醒并震动全球,以至于看起来到2050年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从2004到2012年,美国GDP的增长是15000亿美金,日本是5000亿美金,而中国的GDP增长则是7500亿美金。这组数字足以证明,今天的中国,增长速度和幅度已经令全世界震惊。

最新的经济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正在逐渐替代美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五个基本的消费领域,除了石油,其余四项,即粮食、肉类、煤炭和钢材——中国的消费量已经全面超过美国。在汽车和个人电脑领域,尽管中国依然落于美国之后,但两者的发展速率却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在去年就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的贸易国。

但我们应该清醒看到,一个经济大国并不等同于经济强国,市场的增长并不等同于竞争力的提升。毫无疑问,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建设是成功的。而未来的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中国的时候,当大家都认为接下来是“中国时代”的时候,当全世界的企业家都在考虑未来自己的中国策略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些在中国的企业,又如何避免从成功走向失败,而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全球化除了为中国带来被动地开放市场,还能带来什么?除了固有的本地市场,中国企业如何走向海外做大做强?我们以前依靠出售资源、开放市场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来驱动经济增长,但在未来这个规则空前透明,全球竞赛空前激烈的时代,新的竞争力模式怎么去架构?中国怎么去赢?

IBM的卓越观

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IBM认为,成就卓越的企业应该建立三方面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战略和执行的融汇贯通。我们说战略与执行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托,不可分割。战略包括市场洞察、战略方向、创新重点和业务规划,而执行则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它涉及到人员、正式组织、关键任务以及气氛和文化等多项因素。目前很多企业有一个误区,就是往往将战略与执行割裂来做。而真正目标明确、愿景清晰的公司,一定会在制定战略的同时去考虑战略的可执行性;而靠机会成功的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战略去保证他们能够为下一次机会到来做好准备。

第二是创新和转型的融合。可以说,创新是态度,转型是手段。很多企业比较重视科技的创新,认为创新仅仅是发明和技术上的突破,他们靠研发最先进的技术来保持竞争力,周游于价值链的最高端。但是创新不止于科技创新,还在于创新的业务模式。成功的公司应致力于将发明与行业洞察力相结合,用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能够改变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转型则要求不断变化。这两件事同时关乎到战略与执行,企业家们必须在制定战略和价值观时就注意强调创新,并致力于使业务模式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配合,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来调整自己,向着一流的业务模式和流程进行转型。这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诀窍。

最后是高绩效的文化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除了需要持之以恒的价值观,高绩效的文化是留住并激发员工潜能的关键。我们的看法是,企业要找到最合适的人,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得到锻炼和培养,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工作。这些“种子选手”将带回给老板各种成果。根据成果,管理者对这个人的发展潜力会有个大致的评判。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企业从开始就以高绩效的文化作为驱动,即强调用最好的人,要求员工做到最好,强调业绩和成长,并按照绩效来进行奖惩。

尊重人才被IBM奉为最高信条,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努力去吸引、激励和留住行业精英。IBM全球有近40万员工,我们使用很多技术来保证员工的沟通和提高工作效率。除了让员工参与公司价值的全球范围的讨论,我们在培养员工上也投资巨大,员工可以从内部网上方便地获得他所需要的培训。我们还实施中国传统的传帮带的做法,并通过透明的绩效考核表彰优秀的员工,为之提供发展机会。

可以说,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战略与执行、创新与转型、人才与文化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应该始终关注的问题。但最重要的在于,这三方面竞争优势的培养,将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虽然企业的价值观很难在短期内量化,但在管理一个越来越以人才为中心的知识型企业中,企业的价值观往往能够指导那些可以被量化的指标,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潜能。在IBM近百年的历史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演进。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设下的行为准则是“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尊重个人”是指IBM最重要的资产是员工。管理人员对公司里任何员工都必须尊重,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员工尊重顾客,即使对竞争对象也要充分尊重;“追求卓越”是指IBM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在公司里,每个人都要力争上游;“服务顾客”则强调“客户至上”,也就是IBM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以顾客需要为前提。

在沃森父子领导IBM公司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尊重个人”“追求卓越”和“服务顾客”帮助IBM达到了巅峰。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IBM由于过于庞大及未能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新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和调整,濒临被拆分的边缘,当前任总裁郭士纳于1993年临危受命来拯救IBM时,他看到救亡图存是最主要的。因此郭士纳首先看重的是在市场取得的胜利;其次是强调执行;再次是团队合作的精神。当时,这三个方面放到每一个人每年的考核标准里面,但是他并没有改变老沃森留下的文化。

到了现任总裁彭明盛,IBM公司的状况与郭士纳上任的时候又有了很大变化,虽然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但是IBM公司已经摆脱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核心价值应该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并帮助IBM公司步入新的辉煌。这新的价值观就是:“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新的价值观要求所有IBM人必须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并真正致力于帮助客户取得成功;实现技术和业务洞察力的真正融合,把IBM 对客户的价值最终落实到创新上;最后,作为 IBM 人,“诚信负责”是基本的条件。同时在全球化、虚拟化的工作环境下,我们与同事的协作应该建立在完全的信任和责任感基础之上。

新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IBM长久以来的传统,而是将其传承和延伸。这些文化,充分渗透在IBM的各项政策、流程和运作之中。它是来自员工的文化,自然扎根于员工之中。

所以,我们要再一次强调,成就卓越的企业,需要建立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第一是实现战略和执行的融汇贯通;第二不断打造创新和转型的能力;第三是利用高绩效的文化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而所有这些竞争力的建立,都将围绕着属于这个企业的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来进行。

除了刚才谈到的这几个方面,作为一家IT公司,我们也深信信息技术对于一个长远发展的企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信息技术带给企业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企业电脑化,发展到企业信息化,再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随需应变。在这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IT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IT能够帮助企业对客户需求、市场变化或者外来威胁进行快速响应;其次,IT能够帮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进行信息、流程和人员的整合,通过企业在内部以及与业务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的流程整合,提升效率,提高竞争力;第三方面就是协同工作。今天,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全球化、“虚拟化”的竞争态势时,IT技术能够帮助提高员工间的互相协作并创建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在企业核心价值明确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的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在企业最好的时候选择主动求变”,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生于忧患”。即使企业运作处于高峰状态,管理者们也应主动思考决胜于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断进行调整、改善,这是企业能够持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关键点。

当彭明盛继任IBM的CEO时,公司经历了近10年励精图治的变革,已经摆脱了困境,正在稳健运营之中。公司财务状况得到巨大改善,业绩开始超过竞争对手,如果此时再开始新的组织变革,员工会抱怨:“为什么我们要一直进行改变?”所以,彭明盛面临的是一种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员工不再回到自满和安于现状的老路上,如何通过理想和抱负来鼓舞他们继续前进。因此,对于IBM来说,确立一套新的企业价值观成为公司的重中之重,其实质就是要运用价值观进行管理。

彭明盛说,如果公司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制造型业务,那么管理方式基本上就是监工式地来要求员工做这个或者那个。但是,现在IBM是以知识型业务为主,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公司的经营模式也要发生显著变化。

所以,IBM的想法是,首先让员工而不是产品,成为公司的品牌,因此,IBM需要通过全球统一的价值观来规范各地员工的行为;其次,IT行业将继续朝着重新整合的方向发展。因此,IBM需要一套新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日常工作的准则,才能使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财务目标和奖励机制的各部门人员精诚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彭明盛的领导下,公司的特别行动小组搜集了300位高管的意见,并与1000多名员工进行了专题座谈,他们以公司老的价值观为基础,提议了三条新价值观,然后将这些价值观交给所有员工进行讨论。最终确立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和诚信负责”为IBM公司新的价值观。

IBM的中国实践和探索

中国的绝大部分的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在经历了初步的成功之后,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迈进,走向明天的辉煌已经成为令当代中国企业家们普遍思考的问题。在这里,请允许我以IBM中国公司为例,介绍我们的实践和探索。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我们必须尊重和遵循中国的环境和文化,从而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这个对于奉献与服务精神保持着高度尊敬的国度里,要获得承认的最好方法就是 D D尽你所能的为人民服务,竭尽全力的为社会做出贡献,与各方建立牢固互相信任的关系。可以这样说,IBM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精心培育的关系:

o 对于政府,我们愿意成为中国国家资产的一部分;提供先进技术并创造就业机会

o 对于客户,我们—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并引领他们转型

o 对于业务伙伴,我们协助业务伙伴发展业务

o 对于员工,我们帮助他们成就职业生涯

o 对于媒体,我们是平易近人、积极促进IT产业发展的业界领袖

o 对于大学,我们对中国教育真诚奉献

o 对于社区,我们是模范企业公民

o 对于公司总部,我们要使IBM中国公司成为业务增长的标兵

说到底,IBM要做的,就是要与中国和中国企业一道,实现从优秀向卓越的迈进。面向2005年,IBM中国公司除了将保持快速成长,我们更要加强以解决方案和服务为核心的高价值业务,并致力于用创新帮助中国客户成功转型并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

具体而言,我们有七大举措来加强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承诺,并与客户共同成长。

第一,在2004年“全球创新展望”的基础上,我们将把关于中国的专题讨论纳入到2005年的讨论计划中,IBM在中国将从医疗保健、政府与公民和工作与生活三个领域入手,携手中国共同探索未来的创新之路。

第二,在中国建立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中国企业分享IBM对行业的深刻洞察。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是IBM的一个全球性机构,主要将围绕行业和解决方案展开研究,通过将业务和技术融为一体,帮助客户开发创新手段实现向随需应变的转型。

第三,2005年,IBM将通过全新的“IBM行业领航计划”帮助中国企业构建行业解决方案。

第四,IBM将在中国设立“尖端技术系统中心”,并通过专业人员支持、教育计划和这一中心帮助中国企业打造高可用性的IT基础设施;

第五,IBM将在中国陆续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去服务各地客户;

第六,05年内,IBM将加强与本地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和集成商的合作,通过加强维护我们重点的1000家合作伙伴,将IBM的解决方案带到更广泛的地区和市场;

第七,加强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中国研究中心作为IBM全球研究中心之,将迎来十周年的纪念日。面向未来,IBM中国研究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作为IBM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将继续为中国培养优秀人才及贡献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持续贡献。

祝愿,致谢,介绍下面演讲者

IBM在中国20年,躬逢盛世,有幸亲历了这20年中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上很多重要的拐点。IBM中国公司始终将“成为中国的IBM”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们希望20年后会有一些企业家,当他们回忆过去这20年的历程时,无论道路多么艰难,转型如何痛苦,会感觉IBM始终在身边。我们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心力,伴随所有中国企业一同走向卓越。

我的演讲到这里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远道而来的耶鲁商学院院长Mr.Jeffrey Garten将跟大家分享《CEO的智慧》。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代表中国各类企业的知名企业家们跟大家分享成就卓越道路上的经验与看法。在下午的时间里,有六个行业论坛在等待诸位共同探讨各行各业的转型之道。希望每位来宾都能够感到参加IBM论坛有所收获,不虚此行。再次谢谢大家!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中国信誉论坛,为中国信誉体系的建设尽一份力。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信义的国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中的“信”,也即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诚信。2500年前的圣人孔子就说:“民无信不立“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今天我们的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也将”明礼诚信“放入其中。可见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中国信誉论坛的举办,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企业、学术界都积极参与进来,对推动我国的诚信建设事业产生了有益的印象。对此,我们对主办方表示由衷的敬意。

信誉论坛的举办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精神,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的要求,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基础。这一次信誉论坛将在大连举行,作为从大连走向全国的企业,支持信誉论坛是我们万达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有着诚信价值观的人们聚在一起,一起来为中国国的信誉事业摇旗呐喊,净化商业空气,提高中国商业伦理规范的水平,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庄子讲:“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万达是中国的企业,我们必然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万达这些年来,始终把诚信道德、企业公民这些思想作为万达发展的大本大宗来抓。诚信是万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的经营宗旨。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信誉度较低,在这么一种社会环境下,万达集团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坚持十五年抓企业诚信道德不动摇,最终赢得社会承认。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评选万达集团为首批部级诚信企业,并名列大连企业的第一名;辽宁省银行同业协会评定万达集团为辽宁首批最佳信用客户;大连国税、地税局联合评定万达集团为首批诚信纳税A级企业。在实践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诚信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虽然做到诚信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长远来看,诚信的收益是无穷的。万达开发的房子十多年来已经累计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空置率几乎为零,这在国内也算一个奇迹。我们在大连开发的房子,尽管比周边的房子贵,但都是一推出来就被一抢而空。这是因为我们多年的诚信经营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了品牌和口碑,老百姓信任我们。

由于坚持诚信,我们不仅得到了政府、银行的信任,也得到了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沃尔玛、时代华纳的信任,这都说明诚信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在中国开创订单地产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够提出做百年企业的目标,诚信是保证我们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要诀。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我们也强调对社会的回报,我们的宗旨是“共创财富、公益社会“。万达集团成立十多年来,累计慈善捐款额超过了8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慈善评比中历来都排在前面,2003年,万达为社会捐助1000多万元和大量实物捐赠,其中包括8所希望小学,在全国,万达捐助的希望小学超过了30所。2004年,我们利用多年收藏的70余幅吴冠中画作,举行了世界巡演。今年六月参加中法文化活动在法国巴黎展出,引起了轰动。7月在北京展出,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开幕式并对万达集团举办这样的活动表示了高度赞扬。这一切都说明,万达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热心的现代企业。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5篇

*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辖13个行政区、2个部级开发区、2个部级科技产业园区、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市域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5万人。*山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被称为浮在水面上的滨江滨湖城市,具有“百湖之市”美誉和“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河湖密布、山水相映”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

*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建设新模式。

一、服务“两型”,构建湿地特色水乡林城

*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城市资源和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态问题日趋突出。通过森林城市创建,我们进一步强化了“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基础。

(一)建设森林城市,促进社会资源节约。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森林、湿地为依托的林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素有“火炉”之称,城市森林建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在夏季由于空调而产生的电力消耗;结合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周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培育能源林,积极推动新兴林业产业发展。

(二)建设森林城市,增进社会环境友好。*城市森林建设的苗木生产、森林培育、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技术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可以生产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品等多种环境友好型产品,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生态服务;可以有效推进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环境友好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的场所,打造环境友好型学校和社区。

(三)建设森林城市,保障*城市圈和谐发展。*城市圈是指以*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故又称*“1+8”城市圈,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森林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与周边8个城市生态建设遥相呼应、彼此协调,在城市圈生态建设中发挥着核心示范作用,促进了整个城市圈生态资源优化配置。

二、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森林生态建设

几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实行林网化、水网化、生态化有机结合,精心打造一批重点生态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森林城市建设,构建了*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一)绿色通道,构筑围城生态屏障。以*外环、中环、机场路及7条出口高速公路为重点,对境内国省干线及铁路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网络。历时4年、征地近5万亩、投资10亿元建成的*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在188公里外环高速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永久生态公益林带,目前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成为*市民的大氧吧。一次性征地3000亩、投资过亿元建设的*机场路绿化工程,在18公里机场高速两侧各建设50米宽的绿化林带,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成景。

(二)显山透绿,重现城市森林景观。*建成区内共有58座山体,部分山体曾被大量的商铺、宾馆、住宅占据,既影响美观,也造成森林安全隐患。从*年开始,我市投资15亿元对贯穿市区的*等20多座山体实施大规模拆迁透绿、滕地植绿和林相改造。仅龟山、蛇山的拆迁面积就达18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900多户。目前,破损多年的山体重现森林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三镇绿岛,提升城市“绿肺”功能。重点建设改造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东湖风景区及18个城中公园,全面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年,我市投资20多亿元启动30.02平方公里的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通过整合森林资源,改造提升森林景观,配套建设景区路网、旅游休闲设施,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前40%提高到66.6%,游客年容量由过去的不足20万人次提高到370万人次,市民足不出市即可观满山红叶,赏遍地野花,品四季美果。

(四)两江四岸,打造*特色“外滩”。结合防汛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投入30亿元对两江四岸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建成汉口、武昌、汉阳江滩公园。其中长7公里,宽150米,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汉口江滩,共栽种各种乔灌木2万余株,铺草坪近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特色,每天约10万人入园健身、休闲、赏景。

(五)湿地保护,尽显百湖之市魅力。我市采取保护与建设并举,启动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百湖湿地保护工程,通过建设湖岸线生态林带,美化水岸景观,污染控制、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和监测评估,建成江湖连通的生态水网,打造湖泊生态湿地群。目前已建成蔡甸沉湖部级湿地保护区,新洲涨渡湖省级湿地保护区,黄陂草湖、江夏上涉湖、汉南武湖3个市级湿地保护区,东西湖杜公湖、金银湖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1%。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和*新区六湖连通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04%,绿化覆盖率达到37.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16平方米。

三、统筹城乡,实现森林城市协调发展

森林是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将城乡绿化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体现,实现城市、农村在经济和生态上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近几年,我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一盘棋、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跨越,形成了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生态文化进万家的新格局。

(一)织三网,构筑生态网络。一是水体林网化,加强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形成水体保护林网和林水生态廊道;二是道路林网化,开展铁路、公路沿线景观防护林建设,形成绿色通道网络;三是农田林网化,完善林网体系,提升林网水平。目前,我市以国土绿化为基础,以水岸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为骨架,点、线、片、环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初步形成。

(二)建大绿,实现森林进城。城市建成区绿化按照彰显滨江滨湖特色的定位,做足山、水、林、园文章,建设惠民型、节约型、山水型、文化型城市森林,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年以来,着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加强58座山体、40个湖泊的保护,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积极开展立体绿化、专群绿化,初步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林网”、“水网”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

(三)促增收,建设绿色家园。*年,我市按照“城乡统筹、普惠实效”的原则,启动了农村家园行动计划。按照规划,全市2087个行政村将通过建设村湾风景林、庭院经济林和农田林网,新增林地25万亩。截止目前,已有1180个行政村实施了绿色家园建设,市区政府投入1.5亿多元,植树985万株,发展庭院经济林10多万亩,惠及40多万个农户。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9月,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召开,我市的作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四、强化措施,确保创森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湖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十分关注、支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多次就创森工作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各区、各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全市创森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科学规划。我市近年来先后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10多个生态建设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启动了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林业休闲等十大创森工程,实现了山上山下统筹、城市农村兼顾、建设保护并重的战略性转变,优化了城市森林布局。

三是完善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城市森林和生态产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将生态环境建设、公益林保护等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林地流转等具体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情。

四是强化责任。我市长期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领导任期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创森工作目标责任状,逐级分解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创森工作部门协调、市区联动机制和定期检查督办等制度。

五是加大投入。我市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森林城市建设的投入机制,广辟融资渠道。在生态建设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参与。在产业开发上,不断放活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个人等非公有经济主体投资林业产业,政府在基础设施、种苗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或以奖代补。

六是广泛宣传。全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创森专栏,播发公益广告。9月下旬,《中国绿色时报》连续4天在头版头条及重要版面对我市创森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系列报道。各区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大型创森公益广告牌,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林木认养、认建、认管活动。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6篇

大家上午好!我是法工委法规一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叫曾蔚。很荣幸,在这个演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地方立法应该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方法论的问题,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指导发展。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那就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贵州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好、用好这次机遇,真正解决,影响和制约贵州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的突出问题,建立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地方立法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如何通过立法建立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想,这是当前每一名立法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这一主题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第一、地方立法要体现发展、引导发展和保障发展。

就全国而言,贵州是唯一还没有进入小康社会的省份,发展,对于贵州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欠发达、欠开发是当前贵州的基本省情,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中心工作是,而且也只能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群众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改革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地法立法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护航者和领航员,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线,发挥保障作用和引导作用。

通过立法,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改革开放,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法规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闯出一条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建设富裕、文明、多彩的贵州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而保障作用和引导作用,能不能发挥,以及发挥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创新立法工作思路,能否破除制约和影响地方立法的体制机制障碍,能否完善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能否始终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能否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立法,能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立法。

第二、地方立法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完善的。

地方立法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将以人为本作为地方立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使地方立法工作真正体现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

在立法理念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和发展人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立法选题上,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立法的重点。

在立法程序上,要更加注重开门立法和民主立法,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立法、为地方立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第三、地方立法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我省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现象时有发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有待加强。

通过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方面的立法,用法律手段引导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加快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进程,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是当前贵州地方立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突出的重大课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体现在,既要加快经济立法又要注重社会立法,通过立法,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通过立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着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四、地方立法要充分体现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主要是从法的调整对象层面来讲,地方立法要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协调好规范事项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既要看到立法的必要性,又要看到法规的可行性、操作性;

既要注重对需要调整事项当前状况的规范,又要考虑到该事项发展的趋势;

总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努力使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将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时刻怀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并将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长期的追求。

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国相比,贵州发展仍有一定差距,作为一名贵州人,我感觉到了,肩上承重的担子和责任感。

不管怎么说,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确立,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贵州之幸,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幸运。不管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有多少,不管需要付出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我都将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贵州发展,贵州青年责无旁贷。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现在的心情,那就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为贵州之跨越而学习,为人民之小康而努力。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7篇

大家好!

我是***,很高兴能够参加本公司举办的“我与企业共发展”青年论坛演讲活动,对此感到万分荣幸!感谢公司、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

正是人间四月天,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风和日丽,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一副动人的画面正缓缓展开:公司为船,我们的双手为桨,我们是勇敢的水手,我们开创着公司的未来,我们齐声歌唱,我们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我们的航船劈风斩浪,勇往直前!“争做企业好水手”正是我这次演讲的题目。

争做企业好水手,要求我们必须认清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我们的航船顺利前行。我们物探分公司由原来的任务执行者正向自主经营的实体单位转型,因此,一些问题难以避免。就现状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效能监察存在认识性问题,错误的将效能监察与生产经营相对立,对效能监察缺乏积极性,忽视其重要性。

2、科学决策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生产投入和施工组织上;

3、积极性民工操作手不受控制,反客为主,反控物探队,问题众多,最终使企业职工受亏损。

4、不健全的材料审批制度;

5、大金额支付问题;

争做企业好水手,为了使企业这艘船航行的更远,更稳,更快,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坚持“四步走”,提升效能监察水平

在项目效能监督和项目效能管理双向互动机制方面。要明确效能监察的重要性,效能监察能促使企业领导勤俭办企,优化管理机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行效能监察,我们要坚持四步走。

(一)做好“事前约谈”

由效能监察小组约请关键岗位人员就项目效能监察的目的、意义、范围、重点、警示、措施进行必谈。在推行效能监察的同时推行项目效能管理,针对该项目每个环节潜伏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与评价,制定出项目效能管理风险预防方案。

(二)做好“事中监督”

施工前对项目效能管理进行三监督,并健全制度,落实培训,措施到位。施工中落实四措施,认真查阅主题教育、质量安全、财务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员工岗位业绩考核等情况的相关资料;对项目查阅资料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集中相关人员对“现场核实”的问题进行座谈交流;公开进行现场问题核实,产生原因分析,指出其危害;并及时制定出整改措施。

(三)做好突击监察

项目监察组对要求整改的内容进行悄无声息的突击监察,因时间关系,这里就不累述了。

(四)加强整改提高

听取项目效能管理情况,效能监察通报,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效能管理进行测评。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核心管理理念,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除了以上在项目效能管理和项目效能监察方面做的努力外,还应加强精细化管理。

(一)重视细节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因此,我们要关注项目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避免出现标记模糊,桩号错误,定井不合理,检波点、井位地名有误等现象。此外,规范物资领取工作,达到节能减耗降低成本的目的。将钱花在刀刃上。其次,设备犹如物探队的手,购置优良的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因此,还应注意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管理。再次,改善工作质量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人,因此,要积极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另外,要逐步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主动的和相关部门、人员有效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探讨,及时解决。杜绝闭门造车,掩盖错误,推卸责任等不良风气。

(二)健全规章制度,保证管理的规范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把制度作为管理的重点,通过训练让制度成为员工的能力。训练的关键在于让员工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做好细节,从而把遵守规则变成自身的习惯,把要求变成自己的素质。必须照章办事,坚决打击投机取巧,钻政策空子,公司缝隙,搞小团体,公私不分等行为。比如在付积极性民工操作手相关费用这方面,在公司规则里,合同上就应事先说明,质量要求,付款方式,责任等相关内容。让公司职员、民工利益都不受损,同时又维护了相关权益,保证了工程质量。其次,将详细的资料、数据,问题罗列在册,并及时上交意见书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全面提升员工规范操作意识,风险共担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定期加强员工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落实员工守则。分工细化,专人专事。严格执行员工奖惩措施,奖惩得当。提高员工福利,同时提高员工责任感,和加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把公司利益和自身利益紧紧的拴在一起。

四、构建企业文化,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贯穿在企业的整个活动环节中。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为公司管理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因此,我们要积极构建具有川庆物探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这艘航船上,只要我们紧紧的扣在一起,就是固船钢链,我们聚在一起就是甲板,我们可以是船陀,可以是指针,也可以是引人瞩目的船帆。

争做企业好水手,与企业共存亡,和企业同进退。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为远航而挥洒我们的青春与热血吧!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以上是我这次比赛的演讲。努力第一,比赛第二,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提高自己,尽最大努力为企业,为大家带来效益!

论坛演讲稿范文第8篇

关于市场与法制的若干问题

江 平

吴敬琏教授和其他的同志提出来全面改革的理论,我理解不仅限于市场经济的方面,也包括了价格的改革、税收的改革、财政制度的改革,乃至于金融制度改革等。再广一步来看,也涉及到法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吴敬琏教授后来提出呼唤市场的法制,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特别大的重视。我想我们宪法的修改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提法,一个是建立市场经济,另一个是建立法制国家。当然,这两个问题都有定语。都在前面加了一个“社会主义”,建立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立的法制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

为什么在这两个问题上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呢?我理解可能是最能够为国家大多数人所接受,或者说可能就是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而最大公约数里面,往往包含了很多各取所需的地方。什么叫市场,什么是法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制,对一般人来说,这个社会主义的市场更多的是国家调控的作用。当然,很多人可能就认为,市场经济应该并不是国家的手段在里面起作用,国家和市场这两只手究竟怎么样起作用呢?市场这只手的作用有多大?国家这只手作用有多大?这些都是争论最多的问题,所以我想从国家这只手和市场这只手在经济问题上应该怎样发挥作用发表一些看法。

第一,国家这只手和市场这只手的第一个区别是主次之分,我们改革很重要的目标,至少是在经济领域里面,是要建立市场自治的作用。改变过去在计划经济下面国家的强制作用、国家的计划经济高于一切的作用。强制和自治是理解一个改变很核心的问题,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国家主义,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都走过一条弯路,过分强调国家的作用,这样就把国家在经济中的强制作用当做最高的准则,计划经济高于一切,这个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我们提出市场经济,从企业的改革到市场的改革,我们强调了市场作用主导,这一点现在比较明确了。但是仍然有人认为,现在还是国家起着政府主导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在克服金融危机方面,中国的模式很大一个特点是仍然保持着国家在经济调控中的巨大作用。而这个作用如果我们保持得过分、不适当,就会从市场经济又转回到计划经济。

第二,领域的不同。市场经济有两个重要的领域:市场自由、市场秩序。,国家的作用应该有所不同,我认为在市场自由的领域里面,国家作用应该更弱化一点;而在市场秩序这个领域里面,国家的作用应该更加强一些。现在我们的情况可能是倒过来了,在市场自由方面国家管得多了,而在市场秩序方面管得少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有这样的倾向。应该说市场自由和市场利益是紧密相关的,给了市场参与者更多的自由,就是给他更多的利益。我们现在在分配资源方面,在市场准入方面,国家干预得多了:或者说国家用自己机的权力掌握着资源,利用自己的权力掌管着这个市场的准人。

前不久天则所开了一个国营企业的讨论会讨论国营企业新的定位,国资委的同志也有一点抱怨,国有企业搞好了,我们挨骂;国有企业搞不好,我们也挨骂。应该说这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有些地方国有企业是有一点苦衷,但是如果细想起来,人民认为你搞得好了也要挨骂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你控制了资源,国企的增长都带有国家垄断的性质。国有企业经营抓大放小,变相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也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取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使民营企业受了限制。

我们来看一看市场秩序,我们国家的市场秩序在世界上排名是120多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更多国家的调控。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快做出了反应,制定出一些金融监管法律。这些法律规定很严格。美国从过去历史中了解到了,国家不在经济秩序、市场秩序上加强监管,这个市场是很糟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管。我们在这一期间做了一些努力,通过了扳垄断法》,也通过了食品、药品等和人民生活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控制的办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个方面,国家干预的形式。什么叫国家干预的形式呢?因为国家是通过法律干预经济的,通过法律干预经济,在法律上应该说有两种规范,一是强制性规范;一是任意性规范。这两种规范应该同时使用,而不能够只强调强制性规范,这一点也是我们在国家调控经济方面很大的不足。

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在市场领域,既有当事人的意志,又有国家的意志。如果当事人的意志高于法律的意志、国家的意志,那就是任意性规范;如果当事人的意志不得改变国家的意志,或者说倒过来国家的意志高于当事人的意志,那就是强制性规范,这两种法律应该说是国家调控经济手段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既应当有当事人自己的意志,也应该有国家的意志,大家看到我们过去《经济合同法》几乎都是强制性规范,和法律规定不一样的就是无效。但是市场经济通过了《合同法》,《合同法》里面相当多的条文变成了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当中自己规定一些内容,西方国家就叫做“当事人意思自治”,《合同法》里面就应当体现这种意思自治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精神。如果市场经济的法律全部都是强制性规范,任何人定的合同都不得和强制性的规范相冲突,等于说国家在给当事人定合同,那还有什么市场呢?从对这一点的认识上,可以诠释法律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任意性规范等于容忍当事人更多的自由。而强制性规范则是规定了国家更多的强制力。

责任编校 一诺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须依靠

深化改革来解决

杨瑞龙

过去的30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该成就主要来自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非常核心的东西是市场化,即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配置方式上,即过去我们在资源配置上主要遵循等级规则,在等级规则下一切决策权力在政府,财富的创造主体也是政府,财富创造评价效果的主体也是政府。在这样的体制里,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很低,从而导致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低效率。后来,我国提出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核心问题就是资源配置要遵循产权规则。在产权规则的作用下,资源配置主体即财富创造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和个人。这意味着在30年时间里,财富创造主体发生了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的评价机制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价格机制的引入。所以,在过去30年里,财富创造的能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连续30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10%,经济总量现在位居世界第二。但是,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对GDP的贡献率在衰减。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计量研究发现,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年贡献率在1978-1987年大

约是14.13%;到了1990-1999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达到23.69%;在2000-2008年达8.56%。可见,市场化本身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是在下降的。不仅如此,伴随着市场化进程,在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它们是伴随着改革而出现的。由于追求效率,必须引入经济刺激,以调动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而效率本身和刺激本身会导致差异。因此,收入分配差距过于加大会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而出现,即所谓的公平正义面临着挑战。

为了打破旧体制,我国采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梯度开发战略,这样的战略使我们在政治框架里获得了市场化的空间。但是,改革的结果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大量地利用国外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也利用国外的市场,从而推进我国的发展,但也导致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此外,由于我国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获得的附加值比较低,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在过去的30年,我国采取了高储蓄、高投资的战略,从而获得了经济高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低消费率问题。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实行了政府推动下的工业化。应该说,工业化成绩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出现了结构恶化、产能过剩以及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大的现实。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采取了政府导向下的渐进式改革。但是,这种改革的缺点是什么呢?那就是行政权力过度介入市场而产生了腐败,包括经济上的问题。因此,从改革到今天,我们确实需要对改革进行全面的认识。如何认识改革呢?当前的分歧也比较大。

第一,改革的正义性原则确实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对改革或者正义性内涵的肯定,我们才能获得改革的全面支持。在关注我国改革当中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时,有些人对改革的正义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追求效率有没有问题?我们认为没有问题,为什么?因为邓小平讲得非常清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当时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改革目标,我们更多地讲效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追求效率本身会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所以,当前我们更多地关注公平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关注公平就否定过去以效率为主导的改革。

第二,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改革呢?改革收益远大于成本。我们应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我们不能否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要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来否定改革。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与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有关。过去,常有人对改革的评价是: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怎么评价这句话呢?首先是“拿起筷子吃肉”。这比计划经济好得多,计划经济不要说吃肉,喝汤都不可能,我们连骂娘的资格都没有。现在,我们至少有资格骂娘了,无非是在吃肉的过程中,有的吃到大肉,有的吃到小肉,有的喝到汤,至少比吃不到东西好。相对于改革现状来说,我们有很多的不满,但我们还是有很大改进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改革收益远大于改革成本。

第三,解决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本思路还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没问题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怎么样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呢?根本的动力还是改革。党和政府认定了这么一个基本命题。我认为改革还是关键。我们说实现未来长远的增长方式转变,其核心还是制度转变的问题。过去追求低效率,为什么大家不顾效率,为什么是粗放型?道理非常简单。那时候投资主体是政府,企业不需要承担后果,所以,企业要了白不要,为什么不白要呢?投资当中拍拍脑袋,拍拍胸脯有一个想法,拍拍大腿搞糟了。拍拍屁股走人了。怎么改革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是自主转变。在分析改革中出现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时,可以知道,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进行产业升级。怎么样升级?归根结底,还是要改革。我认为,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在产能过剩当中,谁在扮演投资主体?如果民营经济扮演主体,那么产能会过剩吗?产能过剩是短期问题,而不是长期问题。如果是长期问题,那么就一定是制度问题。如果投资主体有问题,那么就是政府的投资干预问题。我们说,如果没有这种制度的变化,则产业结构是调不了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由政府调整的话,那是调不过来的。因为政府控制资源,这是导致结构失衡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所以,这实际上还是一个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问题,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问题。

第四,未来30年要发展的话,我们要由外需和投资驱动转向内需和消费驱动。在我看来,这种转向也要有改革。要让消费启动,老百姓口袋里就必须要有钱,而口袋里要有钱,如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那是不可能的。未来消费要扮演更重要的作用,肯定要依赖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未来30年我国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对于城市化,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0%多。对于增长动力,未来10年、15年我国增长可达到15%-20%,所以,我国增长动力没有问题。但是,城市化绝对不是让农民搬到城市里面来。在我看来,城市化过程依赖于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如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如没有配套制度改革,单纯把农民搬到城里,则一定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线。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增长非常重要的根源,但是,根源背后一定是与我国深刻的社会制度变革相关,包括政治方面的改革。如没有这种改革,城市化就没有内在的可能性。

第五,防范市场化进程中的官员腐败。怎么样防范?那就是政府职能转换与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的未来经济增长需要靠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也就是说,需要技术创新。在我看来,培养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靠政府是不行的。政府在培养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时,常常会有“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一般能成事的是依靠政府的推动作用,但这里面更多地要依靠需求的技术变迁。需求技术变迁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而在企业和个人背后起引导作用的是市场。否则,我们可能在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方面又会造成一种新的产能过剩。非常担心的是,政府导向下的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的开发导致未来一个阶段的过剩,背后还是要依赖于改革。

今天,我就是想表明一个理念,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依靠政府出台某些短期性的政策,那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过去30年我国依靠改革,未来30年如果想保持这种增长态势,我们还是要依赖于改革。我们一定要记住邓小平的话,牢牢按照邓小平设计的改革路径走下去,这是我国未来的希望。

责任编校:周全林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方式和

结构的变化

陈东升

我想与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我们经常讲工业化、城市化,紧接着还有一个经济结构服务化,这是一个逻辑。第二,中国已经开始从出口、投资、消费向消费、投资、出口完全倒过来

的经济模式转型,或者叫升级,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新的二元结构。那么,怎么看今天的中国呢?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即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巅峰期,服务业的起步期。

这次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地把中国经济从出口、投资、消费转向消费、投资、出口这样一种倒过来的经济模式,实际上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讲五个统筹,解决因GDP高增长带来的五个矛盾。第一个统筹是要解决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第二个统筹是要解决收入分配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第三个统筹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矛盾,中国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用这个矛盾归纳起来;第四个统筹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匹配的矛盾;第五个统筹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后外向型经济和本国经济的矛盾。这五个矛盾就叫五个统筹,解决好了这五个矛盾,就叫科学发展观。

这次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可以从西方经济学找到对应的理论和对应的词汇,但是我们要讲自己的语言,所以这五个矛盾就叫五个统筹,正因为有这五个统筹,就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最重要的是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大家都知道,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和美国持续10~15年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这种产业结构契合是有条件的,就是持续20年的美元和人民币挂钩,保持稳定的产业结构的交换。我们把产品出口到美国,赚了钱借给他们消费,从而实现了持续十年的低通胀、高增长,造就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制造大国地位的确立。但是这个模式因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不能持续下去了。现在所有的中国人和所有的中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都形成了高度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中国下一步经济的发展是以内需为主。什么叫内需呢?内需一定是要有自己的市场,如果不扶持服务业,没有中产阶级的崛起,谈何消费?纯粹发工资是会发生通货膨胀的,人民收入增长是价值分配的结果,中国的改革长时间是倒逼机制,就业就是倒逼机制。过去不愿意提中产阶级,觉得这个词很忌讳,但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内需。中产阶级来自于哪里?一定来自于服务业。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时期,对于要彻底改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一点,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共识就是行动,共识就是方向,共识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经济结构服务化的发展道路。

未来十年有三个很重要的指标,我从未怀疑过。

第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在2020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我国的经济起飞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货膨胀、外汇短缺、进口替代阶段;然后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货币持续坚挺,资产价值持续增长。资产价值的高速增长,需要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意味着经济高速增长向资产价值高速增长迈进。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模式是没有高增长的,高增长一定是工业化、城市化运动的结果,工业化、城市化运动的结束,就是高增长的结束。未来中国这三个重要指标,人均GDP一万美元比较容易做到。原因有二:一是货币的持续坚挺,二是服务业的释放能力,服务业的价值释放速度耍比工业高。中国入均GDP从三千美元跳到一万美元,是丐应遵循拉美国家模式?其实,中国和拉美国家无法比,中国不会遵循拉美国家模式,因为中国有13亿人,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市场的时候,一切定价权、一切标准制定权将会向你倾斜,最后由你来掌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是这样走过来的,英国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人均GDP一万美元2020年会提前实现,除非中国发生重大的金融经济危机。

第二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城市化的比例。现在中国每年大概是1.2%~1.5%的城市化速度。按照官方数字,大概是43%,所以还有十年的时间。大家可以算一算,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60%,我认为这是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最基本的门槛。

第三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服务业。向内需型经济转型,消费的主体是中产阶级,所以服务业一定会持续发展。当然北京是很了不起的,北京服务业的比例已经占到76%,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今天的服务业比例还不到50%,服务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当服务业比例达到60%,城市化达到60%,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的时候,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经济学的概念。

中国已经开始经济结构转型,未来十年会呈现新的二元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人均GDP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万美元,这些发达地区的经济是升级向服务业迈进,中西部地区还会持续工业化、城市化的运动。中国将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的二元结构迈向新的二元结构。未来十年,我觉得中国将实现经济现代化,展现一个新的二元结构,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责任编校:蒋尧明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我国转轨

时期所面临的风险

孙祁祥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内国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世界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战略发展的出发点和重要前提是,认真识别我国经济目前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并对那些风险加以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金融危机留给人类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不管对一个企业来说,还是对一个行业甚至国家来说,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风险源以及风险可控性等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全面的分析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成本,获取收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识别风险。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现在急需给予格外重视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个风险源是高度复杂、联系广泛且脆弱的金融体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由自身的运作机理和特性所决定,其双刃剑的作用非常突出。如果良性运行,它能够对实体经济乃至科技、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发生哪怕非常小的纰漏,都将导致整个体系的瘫痪,而且对实体经济和整个经济的良性运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金融体系,但离成熟、规范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金融创新产品匮乏的情况下,我国的确是躲过了一些劫难。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金融开放程度必然会越来越高,金融创新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金融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巨大的推动力量还是破坏力量,取决于我们能否更好地识别风险源,建立风险防火墙;取决于我们的监管水平。

第二个风险源是具有潜在威胁的三农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可以从10%的农业产值以及9亿多农民人口中反映出来。三农问题是我国政治、经济的基础性问题,对我国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农业本身来看,它除了面临着与其他产业类似的价格波动、需求变化、政策因素等方面的风险以

外,其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随着农产品全球化程度的提升,我国农业更容易受到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粮食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从农民本身来看,受教育程度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特别是老龄化问题和贫困问题都非常严峻。我们现在经常讲城市的贫困化人口,但实际上,农村的贫困化人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严重。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市转移,所以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严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村年龄在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达到8.1%,高于城镇的6.0%和城市的6.7%。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管理三农风险,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以及巨大的乡村负债等问题不能得到尽快解决,由此引发的经济安全和社会问题都会非常严重。

第三个风险源是恶化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由于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过度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因工业化引起的环境污染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自身的速度,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上升。生态恶化问题如果再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第四个风险源是不协调的发展和失衡的结构,如投资和消费失衡。目前我国消费率偏低,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偏低问题严重。由不协调发展和失衡结构所产生的最大风险是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经济的长期增长乏力,民众对改革产生抵触心理,社会矛盾激化。

第五个风险源是不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从养老、医疗这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以及医疗技术的提高,再加上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样一种交织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富先老的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养老问题都更加严峻,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各种重要因素的重中之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冲击,主要表现在养老金收支缺口加大、基本覆盖不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从医疗保障来看,有资料表明,全球流行病、传染病频发,很多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由各种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和人们健康生命的丧失,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第六个风险源是公共权力非公运用和商业贿赂蔓延。从今年披露出来的大量政府官员腐败案件和商业贿赂案件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执政党对惩治腐败和商业贿赂的决心和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腐败和商业贿赂在中国的严重程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及蔓延,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而且会加大深化改革的阻力。

从上述六种风险来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我国风险特点及风险管理的特性。

首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识别和防范管理风险。我国当前面临的六种风险可以说涉及到经济、金融、自然、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因此来自于某个系统内的不同载体所产生的风险可能会相互传递、广泛蔓延,而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之内。比如说悬殊的收入差距问题,看似一个分配结构问题,但如果放任不管,将会演变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说生态恶化问题,看似自然环境问题,但会极大地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由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会极大地降低人们对未来的稳定性预期,由此影响当前消费。再比如说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降低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的问题,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仅是几千万或者上亿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摧毁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扼杀人们的创新意愿,而后者正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金融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风险更是会通过商品、资本、货币的流动而采取跨国、跨境、跨业的方式传人我国,这要求我们在识别、防范管理风险时,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角。

其次,要从动态的角度认识、识别和防范管理风险。社会在变,风险也在变,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社会形态等与改革开放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应来说,风险的总量、类型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种风险状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风险总量增大,风险类型增多,风险结构复杂。既然风险在变,防范风险的手段、措施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再次,对风险要有辩证的认识。科技创新会带来风险。如果不创新,虽然可以避免因为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却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这对我国尽快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来说,可能是更大的风险。金融创新也是一样。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但如果因害怕风险而停止创新,将导致由不发展所带来的更大风险。所以,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应当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风险的容忍度,更大限度地获取由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鉴于风险这种交叉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我国应当从国家的层面,尽快建立起一套宏观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来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潜在的和显性的风险因素,建立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风险指标子系统,并对各种风险的载体、主要风险诱发因素、风险传导机制、风险容忍度等进行认真研究,探讨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各种有效措施,由此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系统的思维框架和科学依据。

责任编校 魏琳

二十一世纪中国水问题

伍新木

二十一世纪中国水问题是我近十年来比较关注的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水问题不止是水利专家的事,不止是生态学家和环境专家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宏观视野。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是稀缺性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更重要的是水资源还是生命性资源,因为没有水资源,其他的一切资源都不能称其为资源,所以水资源是资源性的资源,同时还是核心资源。所以,水资源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我不希望二十一世纪人类为清洁水而发动战争。

长期以来,对中国水问题的认识是这样描述的,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国由于亚热带气候这样一个气候特点形成了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北方水少为患,中国的南方水多为患,中国的水不匀也为患,加上几十年中国的配水和水使用制度的不科学,所以中国的水问题很严重。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使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是长期形成的对中国水问题的宏观认识。

十年来我观察的结论是,仅这样单视角平面描述中国的水问题是不够的,是有缺陷的。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水问题已经到了出现水生态系统性危机的程度,这个表述比水多水少、水不匀、水污染为患要准确的多。更重要的是,这种描述表明中国的水资源从降水的过程开始就已经在被污染了。雨降到地面以后,形成的径流被工业化污染形成的很多金属性有害物质污染;渗到地下,污染了土壤和植物系统,所以大气系统、植物系统、生物系统、动物系统等整个系统出现了生态性的危机,这种生态性的危机使得中国人的生命系统出现了危机。

我认为中国的水生态系统性危机已经到了亮红灯的程度,我们应该有这种危机感。中国的水生态系统性的危机到了亮红灯的程度,人类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都是没有效果的,是整体性的不可逆。在二十一世纪,在关注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同时,经济学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视野来关注水资源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治理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当下。中国治理水问题也要实现转型。怎样实现转型呢?单纯工程性的治理要转为以制度和政策体制的创新来促进工程性治理,使之更有成效。单个项目的治理转向为系统性的治理,单个水域的治理转化为流域性的治理和全国性整体的治理。早转型比晚转型要好,整体转比单个转要好。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现在中国水生态系统性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制度的缺失,就是管理或治理不力,所以作为经济学家,应该把它提到宏观层面上来关注。

上一篇:职场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普法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