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

时间:2022-08-03 02:49:28

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

摘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探讨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结构与安排,阐述了这一模式的理论创新及在教育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64-03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近年来升格为师专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存在“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困惑。认为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对理论的忽略;重视理论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会减弱。实践证明,脱离了社会需求及其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模式是不能有效解决合格人才培养问题的。笔者拟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为例,分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探索实践“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路、实施方法及成效,以期与从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同仁们交流。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校内进行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内教学实践(如试讲、幼儿园模拟教学)、仿真幼儿园以及校外在幼儿园(包括早教机构)进行的观摩、见习、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

实践教学在学前专业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的理念之一,要求“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也提出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但目前实践教学在师范教育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实施中实践教学课时不能保证

在实际教学管理中,由于多种原因,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校外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存在着教育实践安排时间不足、实践教学时数不能保证的问题。如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工作安排与学校工作安排容易冲突等,使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被打了折扣,仅存在于课程方案中,有的甚至没有执行。

(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割裂,实践教学不成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内涵丰富,既包括校内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仿真训练,也包括校外的教育见习实习,形成了一个独具结构的体系。但在个别教学管理中,学生的校内、课内的实践活动与校外的实践活动成了两张皮,不能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上形成合力。

(三)实践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在组织上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分裂,没有把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协调起来,还有以自身工作的方便随意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等,这些都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专业发展。

(四)实践教学需要有理论模型进行指导和规范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数,在教学管理中紧密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理论模型就显得非常必要,可用以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工作,把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我校在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活动,结合我校六十余年培养幼儿教师的经验和积淀,依托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11219)的研究,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一体两面四层次”的内容

“一体”指学生实践主体 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这一主体起作用,主体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教师职业技能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只是简单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需要“教师的判断”这个中介,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明,是能动的主体。

“两面”指主体的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方面 其中校内实训包括课内实践,如职业技能的学习、必要的课内实践能力训练,还包括课外实践,如课外的职业技能训练、社团活动、试讲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与的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进行的见习实习、观摩、调查、访问、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四层次” 指学生参加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实践内容和环节,使学生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体系。这四个层次分别是:(1)职业技能实训活动,如教师口语、歌曲弹唱、幼儿舞蹈、美术等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学生学习全程,每种技能均有相应的合格标准;(2)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包括观摩、见习及配合教育理论学科进行的专题见习、课内组织的幼儿心理观察、游戏观察等,从学生进校后即开始进行,周期进行;(3)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含保育实习),主要是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学科的学习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让学生熟悉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顶岗实习前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4)幼儿园顶岗实习,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担任保教人员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半独立或独立进行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

(二)一体两面四层次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安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内实训主要根据学科学习及各年级的技能要求进行,主要内容有书写(毛笔、钢笔)、普通话(幼儿故事、教学口语)、美术(教学简笔画、儿童画、折纸等)、音乐(视唱、琴法、唱歌、儿歌表演唱、儿童歌曲弹唱)、舞蹈(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设计、说课等。我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编撰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基本内容及要求”,使之成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各年级学生中,要求配合课程学习进行仿真幼儿园、蒙氏教学法、微格教学等校内实践实训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及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一体两面四层次幼儿园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安排

一年级 结合《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学习,进行保育见习或保育实习。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及其要求,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条例》,学习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技能。

二年级 结合《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主要进行以下内容:(1)心理学专题见习,如幼儿行为跟踪观察、幼儿语言发展跟踪观察等,通过观察完成幼儿个体心理发展分析报告;(2)教育见习,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了解幼儿园教师的保育教育工作;(3)教育专题见习,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如游戏活动的观察,教育方法的观察,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的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等,完成观察报告。

三年级 上期主要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学习,进行教育见习及领域教学活动组织的见习、观摩或教育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半日活动的组织、各领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毕业顶岗教育实习打下基础。三年级下期主要进行幼儿园顶岗教育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实践教学安排见表1。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来自于实践,同时又运用于实践。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这一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课程体系真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学科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构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需要设计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某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虽然规定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时数,却未将具有实践性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规范和落实。“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从单一到综合的技能培养规律形成的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丰富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学生师范生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是不能离开这一主体的。“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把学前专业学生置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机结构里,使学生在学习与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使教学管理者明确了培养目标,校内实训和校外教育实践由学生主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

(三)校内实训室建设形成体系

学生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离不开实训场所,实践教学模式给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为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实训场所,使学前教育专业校内的实训基地形成体系,成为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配套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我校提出了实习基地的布点战略,建立了由几十家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组成的教育实习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和就业。同时,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作为我校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两只教师队伍,使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落到实处。

(五)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结构

“一体两面四层次”实践教学模式规范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学习内容和标准,规范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行为,锻炼了实践教学指导师资队伍,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师资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结构,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丁丽云,田宝宏.略论老师实践性知识提出的理论背景[N].光明日报,2006-09-20.

[2]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3]蓝同磊.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及其评价[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史学正,徐来群.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1).

[5]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

[6]马富成.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7]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8]徐萍,王东.关于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9]尹弘飚,李子建.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作者简介:

蒋荣辉(1969—),四川绵阳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上一篇:高职院校新生职业取向的调查研究报告 下一篇: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戴耐德英语字幕听力理解